婦科概論(3):中醫整體觀對婦科臨床的意義(三)

陳乃菁


【正見網2008年09月25日】

在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中,中醫學也十分重視地域和氣候的差異性,以及地理環境、居住條件、生活習慣等的不同,而對人體造成不同的影響。如《素問‧異法方宜論》就具體的討論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地理氣候特點、生活習慣以及人體生理活動和好發疾病的關係。

在中醫婦科方面也有不少疾病的發生和地理環境、居住條件、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如:臨床上痛經、閉經的發生以地處寒帶或嗜食生冷者較多見;而月經量多、月經先期則以嗜食辛辣或長期處於高溫之工作環境者較常發生。

這些中醫的整體觀,實際上是來自於中國醫學或者說中國古老文化的內涵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以這個「天人合一」的觀念為源頭,發展出了中醫要求醫者應正確的掌握並處理局部和整體的相關聯繫和影響範圍,避開了只著眼於局部的病變,從而忽略了整個機體的健康狀態和反應的缺失;所以中醫整體觀不只是對婦科,其實對臨床各科都起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預防疾病方面,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在經期、孕期、哺乳期都要注意婦女的衛生和防護,以防範於未然。如《校注婦人良方》說:「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證相類。若被驚恐勞役,則血氣錯亂、經脈不行,多至癆瘵等疾;若逆於頭面肢體之間,則重痛不寧;若怒氣傷肝,則頭暈脅痛嘔血,而痹佰瘡瘍;若經血內滲,則竅穴淋漓不已。」此段話指出了忽視經期衛生所帶來的不良後果。

在孕期衛生、臨產照護、產後調養等方面,歷代婦科典籍中也都強調了預防醫學的重要性。甚至在罹病之後,也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防止病情由輕轉重,或由局部蔓延至全身;儘量控制病情在在漸而未至深,在微而未致甚的階段,強調即時控制病情,制止病情深入或惡化。如月經量少常是閉經之漸;月經先期量多,則多為崩漏之前驅症狀;婦女若抑鬱煩悶,肝氣不疏,久之易影響心脾,引起脾胃生化無源而致經閉,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再進一步則可能發展為「傳為風消,傳為息噴」,甚者重病不起。因此,臨床也強調應見微知著,以防微杜漸。

而在疾病的診治上,中醫強調「辨證施治」,要將經、帶、胎、產等病和臟腑、經絡、氣血的關係相互聯繫,了解病因病機,再因時、因人、因地制宜,把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把天、地、人結合起來,再把防病和治病結合起來,加以歸納分析,「辨證施治」。所以,中醫的整體觀在中醫婦科臨床上的體現實際上是多方面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