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貫明


【正見網2009年02月05日】

老子在《道德經》第79章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教、佛教和儒教雖然起源不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勸善」。在個人的修行上,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在;與人交往時,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在待人處事方面,強調心存善意、善待他人。心懷善念,不僅是一種善良,也是一種智慧,任何時候與人為善的選擇都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人有善願,天必佑之」,人有惡念,則惡報必至。

「人有善願,天必佑之」一語出自於《增廣賢文》。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心懷善念,就必然能得到上天的護佑。隨著人類道德水準的普遍下滑,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已經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涵義,他們有時甚至認為善良的人很傻、很笨。其實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與人為善才能廣集眾德,大德之士命繫於天,在危難之際總是有神靈護佑,一絲善念就能使人因禍得福,遇難呈祥。古今中外都有許多這樣得例子,冥冥之中,自有神靈掌管著人世間的禍福,天懲邪惡之徒,天佑善良之人。

中國的古書中有許多善有善報的例子。現實社會中則有許多人把人世間的禍福看作是偶然發生的,其實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可能逃脫因果報應的天理。在近代的法國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某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準備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那一天大雪紛飛,天氣寒冷,他的汽車也開得很快。忽然他看到路邊坐著一對法國老夫婦,在那裡凍得發抖。他立即停車,並命令身旁的翻譯官下車去詢問詳情。一位參謀急忙提醒他說:「我們必須按時趕到總部開會,沒有時間處理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可是艾森豪卻堅持說:「如果等到警方趕來,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經過詢問他們才知道這對老夫婦是去巴黎投奔兒子,但是汽車卻在中途拋錨了。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因此他們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聽後立即請他們上車,並且特地把老夫婦送到巴黎。然後才趕回總部開會。艾森豪根本沒有想過他的善行會得好報,然而他的善良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的阻擊兵早已預先埋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只等他的車一到就會立刻實施暗殺行動。如果不是為幫助那對老夫婦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無法躲過這場劫難。假如艾森豪遭到伏擊而身亡,那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寫了。

真誠善良的心,猶如真金一樣閃光,又象甘露一樣純潔、晶瑩。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寬宏的,能包容宇宙萬物,造福於人類蒼生。行善而不求回報的人經常能夠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這是因果循環的自然規律,也是天佑善良人的必然結果。在神的眼目中,善良的人才是最高尚的人、最值得珍惜的人。善良的人有時會被惡人所欺,但天理必佑之。一心向善,則神靈必定相助,善願定能如願。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