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何謂珍寶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5月09日】

【原文】

丙戌,海商以珍寶來獻,議(1)以鈔六十萬錠酬其直。或謂左丞尚文(2)曰:「此所謂雅庫特珠也,六十萬酬(3)之不為過。」文問:「何所用之?」答曰:「含之可不渴,熨面可使目有光。」文曰:「一人含之,千人不渴,則誠寶也;若一珠止濟(4)一人,則用已微矣。吾之所謂寶者,米粟是也,一日不食則飢,三日則疾,七日則死,有則百姓安,無則天下亂,以功用較之,豈(5)不愈於珠哉!」

(出自《續資治通鑑 第一百九十五卷》)

【注釋】

(1)議:討論,商量。
(2)尚文:字周卿,世為祁州深澤人,後徙保定,遂占籍焉。幼時極聰明,心懷奇志。六十九歲時,因疾病告老還鄉,屢召不起。元武宗、仁宗之世,屢延致,訪以國事,賜燕及金帛有加。延佑六年(1319年),拜太子詹事,使三往,乃起。仁宗命盡言以教太子,待以殊禮。泰定三年,以中書平章政事致仕。1327年,卒於家,年九十二。
(3)酬(音仇):用財物報答。
(4)濟:幫助。
(5)豈:難道。

【語譯參考】

十二日,有海商來獻珍寶,決定用價值六十萬銀錠償付其值。有人對左丞尚文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雅庫特(押忽大)珠啊,六十萬的價錢不算過分。」尚文問:「有什麼用途?」回答說:「含著它,可以不渴;在面上熨貼,可以使眼睛有光。」尚文說:「一個人含著它,千人可以不渴,則真是個寶;如果一顆珠子只有一個人得到濟助,它的用途就很少了。我所認為的珍寶,是米粟,人一天不吃就飢餓,三天不吃就生病,七天就能叫人餓死;有了它百姓就安定,沒有它就天下大亂。兩者以功用比較,米粟的價值難道不超過押忽大珠嗎!」

【研析】

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衡量其所認為價值之事物。有的人喜愛財物,重視物質享受,視搜集寶物為要務;有的人則認為心靈精神的昇華最為重要,端看每個人的需求與認知。但旁觀者清,從每個人所言所行,就可窺知其心性及心胸氣度。如本文有人告訴尚文,說雅庫特珠多麼有價值,它有止渴、明目功效,細問之下,其效力僅止於個人,尚文即馬上反駁,認為它不如米粟,因為他認為每個人都需要的民生物資,才真正是個寶,與其花六十萬銀錠買一顆珠,只圖自己享受,對自己有利,還不如讓老百姓得到溫飽,天下安定來得有價值。可見有人的出發點,一切為私利,只想到自己是否能得到好處,而尚文想到的卻是天下蒼生,相較之下,其高尚品格,就不言而喻了,難怪他能活九十二年高壽,真是善有善報呀!

【延伸思考】

1.你心中認為的珍寶是什麼?為什麼你認為它是個寶?

2.有的人喜歡搜集物品,擁有自己喜愛的事物;有的人卻認為生活簡單就是最大享受,你認為呢?請說一說你的觀點。

3.價值一詞的認定,可謂見仁見智,你認為它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續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