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三藩之亂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1月07日】

【原文】

雲、貴初定,洪承疇疏(1)用明黔國公沐英故事,請以三桂(2)世鎮雲南。三桂復請敕(3)雲南督撫受節制,移總督駐貴陽,提督駐大理。據(4)由榔所居五華山故宮為藩府,增華崇麗。籍(5)沐天波莊田七百頃為藩莊。假浚渠築城為名,重榷(6)關市,壟鹽井、金銅礦山之利,厚自封殖(7)。……所轄文武將吏,選用自擅。各省員缺,時亦承制除授(8),謂之「西選」。……是時可喜(9)鎮廣東,繼茂(10)子精忠鎮福建,與三桂並稱「三藩」。

(出自《清史稿・吳三桂傳》)

【注釋】

(1)疏(音樹):向皇帝進呈奏疏。
(2)三桂: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江蘇高郵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從小擅長弓馬騎射,中過武舉,蒙父蔭為都督指揮。明末政局動盪,最後他選擇降清,開關引清兵。
(3)敕(音赤):告誡、命令。
(4)據:占有、占守。
(5)籍:此處指籍沒,舊時登錄財產或家口,以沒收充公。
(6)榷(音確):賦稅、稅收。
(7)封殖:聚斂財物。
(8)除授:任命官職。
(9)可喜:尚可喜(1604年8月25日-1676年12月4日),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是清軍入關時立下汗馬功勞的明朝叛將。
(10)繼茂:耿繼茂,清初明降將耿仲明之子,耿精忠之父。於父死後世襲其位(靖南王),協助清朝消滅南明政權有功,被移封往福建。死後由子耿精忠繼承王位。

【語譯參考】

雲南、貴州才剛剛平定,洪承疇就上疏以明朝黔國公沐英的例子,請求由吳三桂世代鎮守雲南。吳三桂又請求命令雲南總督及巡撫受他的管轄,總督駐地移到貴陽(今貴州貴陽),提督駐守大理(今雲南大理)。占有由榔所居住的五華山故宮做為藩王府,裝修得更加豪華富麗。沒收沐天波莊田七萬畝作為藩莊。假借疏通河渠修築城池的名義,徵收重稅關市,壟斷鹽井、金銅礦山資源,使自己聚斂大筆財富。……吳三桂所管轄的文武將吏,都由自己決定選用。各省官員的職缺,也時常依據他的意思任命,稱為「西選」。……當時,尚可喜鎮守廣東,耿繼茂的兒子耿精忠鎮守福建,與吳三桂合稱為「三藩」。

【研析】

剷平鰲拜後,康熙帝親掌朝政,大力整頓朝政,剛剛建立的清王朝逐漸強盛。康熙帝親自寫了「治河、漕運、三藩」條幅懸掛在書房中,顯示他對這三件事情的重視。

三藩指的是駐守在雲南、貴州的平西王吳三桂,駐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仲明和駐守在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他們都是清軍入關時立下汗馬功勞的明朝叛將。他們在投降清朝後擁兵自重,成為地方的割據勢力,三藩中,以吳三桂的勢力最大,藉著清政府特別允許,掌握大量兵權的機會,私自鑄錢、煮鹽,並在全國各地擅調官員,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康熙12年,康熙帝利用機會(耿仲明去世,由孫子耿精忠繼承王位;尚可喜年老)下旨,裁撤三藩,吳三桂就在此時在雲南起兵,並和在廣東的尚可喜和福建的耿精忠約同一起叛變,歷史稱為「三藩之亂」。

三藩起兵後,康熙帝沉著應對,除集中兵力在湖南與吳三桂對峙,並恢復尚、耿兩人的藩王稱號,從內部瓦解敵人。此後,吳三桂情勢不佳,尚、耿兩人看到形勢漸漸不利,重新投降清政府。吳三桂雖然打了一些勝仗,可是畢竟是以一隅之力對抗全國,過了幾年,自知支撐不久,於是在衡州自立為帝,國號周,改元「昭武」,過過帝癮,後來就病死長沙。吳三桂死後,叛軍節節敗退。康熙20年,清軍攻進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自殺,康熙帝終於將長達8年之久的三藩之亂平定,統一南方。

【延伸思考】

1.請談談你所知道歷史上有關吳三桂的其它故事。
2.吳三桂降清開關引清兵是決定了明清兩朝命運的一項關鍵舉動。你認為吳三桂做出該決定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果你是他,面臨相同情境,你會做出什麼決定?
3.在了解三藩之亂的起因及過程後,你認為三藩之亂最終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4.對於康熙帝處理三藩之亂的應變作為,你有何看法?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今譯下》門巋主編 建宏出版社 2001年9月
2.《圖說中國歷史》 京中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
3.《圖說清朝》 知書房出版社 2009年3月
4.《中國歷史全知道》 風車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