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簡介】一、《詩經》簡介

季黛 整理


【正見網2010年12月24日】

《詩經》之由來

任何國家之文化發展,歌謠一定先於文字,所謂情動於中,歌詠於外也。

我國古代民間歌謠分「徒歌」與「樂歌」兩種:不用樂器單憑對口唱和的叫徒歌;必須各種樂器伴奏的叫樂歌。由此可見至春秋各國已有專業的樂工與曲譜歌詞。

戰國之後,貴族沒落,樂工散失,但歌謠唱本已流傳民間。墨子所謂:「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可見其盛,因而後世常以「詩三百」等同「詩經」來稱謂。

詩經之集成

《史記》云:「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刪古詩三千餘篇之重複者,起自周南,終於商頌,凡存三百零五篇。為代表我國北方民族性最古之純文學總集。

詩經六義之說,乃就其內容與體裁分類之說,最早見於《周禮・春官》稱為六詩:

以內容而分有三:

風──諷也,舊說借民情風土,以諷政事或勸風俗敦教化也。實即為當時搜集流傳各國民間之歌謠,足資代表各地民情風俗者,亦即閭巷、風土、男女情思之詞。計有十五國國風,共一百六十篇。(周南、召南、邶風、帑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雅──正也。朝會、宴享、歌詠王政之作。記敘祭、戎大事,以正人心,端視聽,導政事也。亦即當時君王諸侯士大夫家,正式大典宴飲賓客,或平時聚宴作樂時,所用之樂曲也。亦有輕鬆雋永,抒情遣興唱和之作,未必均是板臉說教之詞。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

頌──頌也,宗廟祭典祝禱及歌功頌德之詞,亦即鬼神、宗廟、祭祀歌舞之樂。計分周頌、魯頌、商頌三者,共四十篇。

以體裁而分亦有三:

賦──敷陳坦述,直言其事,為純敘述法。

比──引喻相比,借事相比,為純比譬法。

興──先言其他,啟發引申,為半比半賦法。

詩經採集歌謠,舊說在周統一之後,周公制禮樂之始,至春秋戰國,即是西元前1100-650年間。但近代考據,若干歌謠已流傳三代,其中豳風七月一章,即為夏民之歌,應在西元前1751年以前,距今已三千八百年。由此可見中華文化之悠久,及詩經當為中華文化最早之結晶。

《詩經》之流傳

秦火之後,《詩經》失傳,及漢恢復,計分為四:

齊詩(齊人轅固所傳)。
魯詩(魯人申培所傳)。
韓詩(燕人韓嬰所傳),世稱三家詩,皆憑口頌記憶補記,故互有出入,均列為「今文學」或稱「今文經」。至唐宋後已失傳。
毛詩:由漢魯人毛亨(大毛公)趙人毛萇(小毛公),就漢景帝年間,魯恭王發現孔廟夾壁所藏古文經,加以整編序注而成,較今文經多「笙詩」六篇,有目無辭,所以共三百一十一篇。此即為「古文學」或稱「古文經」,流傳迄今,鄭玄為之作箋,獨行於世。

詩經之意義與價值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詩・大序》「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篇》孔子曾屢次說到「詩三百」,而「詩三百」卻全都是先民感情的表達,像古今所有的詩一樣,是「緣情」之作,因之孔聖人藉之「教世」。

孔子認為《詩經》「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他說:「詩可以興,可以群,可以觀,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禽獸草木之名。」故又云:「不學詩無以言」與「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乃為孔門弟子共同必修之學。《詩經》在文學上,不僅超越了希臘荷馬的《奧德賽》和《依裡亞特》,能夠誇耀於世界文學之林,同時也是古代社會史料的重要佐證,故其價值非比尋常。

《詩經》試譯舉隅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裡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小雅・谷風・蓼莪)

(父母期望我是又高又大又美又好的莪菜,哪知我卻是不成材的茅草!可憐我的父母呵,白白浪費了一生撫育我的心血!父母期望我是又高又大又美又好的莪菜,哪知我卻是不成材的野草!可憐我的父母呵,為我受盡了一生折磨終於病倒!取酒的瓶兒破了,儲酒的缸兒呵,(註:瓶裡本是祭品器。)怎不也是光光的一無所有!使父母對我懷著渴望而去世呵,我這種人活著,豈不早就該死才對!如今──我失去了父親呵,人世間已再無有力的依靠!我失去了母親呵,天地間也再無慈愛的懷抱!離家外出是滿目悽愴,滿心悲痛呵;回家來呢,哪裡再去找疼愛我的父母呵!)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月飲飲食,群黎百姓,偏為爾德。(小雅・天保)

(老天爺如保佑你呵,那就安定又堅固;只要你誠心相信呵,何福不可臨到你?各種各樣的好處呵,多到了數也數不清楚!神如果與你同在呵,那就是天大福氣;人民無不誠心擁戴呵,民生也不成問題;全國上下的老百姓呵,都從心坎裡歌誦你!)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大雅・生民之什・板)

(君王是天下的表率不可疏忽呵,以免老天爺對你的怒氣難擋!君王是天下的榜樣不可遊蕩呵,以免老天爺對你的變臉難防!不管你出巡到哪兒,老天爺都一清二楚,豈容你蒙蔽,上你的當!不管你荒唐躲在哪兒,老天爺都一清二楚,豈容你逃避,上你的當!)

結語

從以上試譯的三則詩句來看,古人由對天地主宰的信奉、祭祀、敬畏而演繹延伸為注重天命,崇奉天道,恪遵天意,持守天理,而追求於天人合一,成了天道人倫櫧鑄為一的中華神傳文化的特色,乃是源遠流長,其來有自的!

「詩三百」,就創作先後論,是中國第一部詩歌集;就內容優劣論,是古今第一流詩歌!呈現的是先民們純情的歌謠曲樂,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是純文學價值的依歸與表現。細細品味這部先民們的綜合巨著,你會發出慨嘆:何時歸我先天的純真、善良與與生俱來的寬容、忍讓的胸懷?那些歌詠,那些比擬與譬喻,都從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點點滴滴,隨手拿出、順口唱出。你會由衷的讚賞,萬分的佩服,覺得再合適不過了。以現代這般複雜的思路來講,面對某些場景,你也會感到束手無策而拙於形容!可幾千年前的人們,卻很自然的就身邊的事物隨機比喻出來,不造作、不勉強、不失真,太妙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