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仙文化之三:兩個重要概念

逍遙散人


【正見網2011年03月04日】

神仙文化與「天人合一」思想的關係

有中國特色的宇宙系統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容,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內容。中國的文化體系根本上就是以這種宇宙系統論發展而出的天人體系,具有濃厚的宗教神學意識。歷史上,神仙觀念的每一次變化都是由當時的宇宙觀的變化而引起的。漢代董仲舒強調大一統天人體系中天對萬靈萬物的統攝對應著秦漢的象天法地,魏晉南北朝玄學強調天人體系中心靈對天的感悟對應於魏晉人士的遊仙意識及「體道」情懷,而宋明理學對天人體系大一統的極盡強化,強調生活環境中的一切環節都能發現和諧而永恆的宇宙韻律(理),於是「須彌芥子」成為士人所愛。總之,天人思想是中國神仙文化得以發展並深刻影響民眾生活的肥沃土壤和理論依據,當然也就是神仙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神仙則是這一體系在「人間」最為集中的落角點。神仙是中國先哲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觀念結晶,以「人道」復歸「天道」的精神實踐。

從「神人以和」到「天人合一」

中國最古老的典籍以《尚書》和《易經》為最早,《尚書•堯典》中已有四時與四方的對應關係,即東對應春,南對應夏,西對應秋,北對應冬。這種對應為中國古代宇宙系統論奠定了基礎,但沒有神的內容。《尚書•舜典》就有了神的內容。如「類於上帝,湮於六宗,望山川,遍於群神」。《舜典》把社會分成四級:神、君、臣、民,四者協調,就是「神人以和」。進入西周以後,一方面,針對殷商的覆滅,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認為天子不可以濫用上天賦予他的權利,給人民帶來災害,得出重要的結論:「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蔡仲之命》) ,另一方面,殷商時期,人民普遍祭祀鬼神,希望從神諭中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為了使人們發揮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的配合天,周王朝又提出「以德配天」,將「神」抽象為「天」,人們又把天稱為「百神之大君」,是群神的代表,因此「神人以和」逐漸地演化為「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內涵

「天人合一」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有豐富的內涵,現在人將其簡單地解釋為人與自然的協調,英文也將其譯為「Harmony in man and nature」,這樣就將這一概念表面化了。「天人合一」的思維方法認為,人是天的產物,人一方面要遵循天的規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配合天的變化規律,天人是一個開放、動態、不斷調整的整體。

西方哲學通常用推理的方法來研究,在概念名詞裡繞圈,往往陷入枯燥之中。中國的哲學則往往用感性的方法來體悟,更加形像,真實。莊子為了說明逍遙的自在,用大鵬展翅直上九萬裡來比喻,如果談到「忠」,大家都會提到岳飛,用一個真實的故事來體察「忠」這一概念的現實表象,它是抽象概念的物質化、具象化。同樣,「天人合一」概念的內涵也有它的現實表象內容,就是神仙。這是因為神仙是人做的,神仙可以上天入地,逍遙自在,能知過去未來,能切實把握天的運行規律,他們是中國文化中真正意義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如果說岳飛是「忠」的典範,那神仙當然就是「天人合一」的典範((參見附圖《神仙文化與「天人體系」的結構關係示意簡圖》)。

當然,在這裡所提到的神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實在中國人心目中,無論是儒家的聖賢,還是道家的神仙,亦或佛家的佛(覺者)都屬於神的範疇,佛道自不必說,儒家的「聖賢」本身就已經是對人的超越,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連孔子本人也不敢說自己是聖賢,孔子嘴裡的聖賢都是上古那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君王如伏羲、黃帝等,他們和佛道的神仙一樣,是神通廣大的代表。在中國文化中,歷來有「生為聖賢,死後封神」的傳統,聖賢和神仙在本質上是一體的,只不過一個是入世的表現,一個是出世的表現。所以不僅孔子,其他被後世認為是聖賢的人如岳飛、文天祥等,死後也皆被推為神仙,鄉間民裡還廣泛流傳著各種各樣版本的關於這些聖賢成神成仙的不凡經歷。

神仙說與黃老之學的關係

學術上通常認為黃老之學是經世之學,養生之學,而神仙說則是依附黃老之學而逐漸發展壯大,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當然由歷史學家們去考證。在這裡,我們主要考慮的是思想史或者說是認識史。因為中國的歷史普遍是後代人寫前代史,對於許多史事其實都很難考證,但是無論事實如何,史書代表了當時的社會對前代歷史的普遍認識。而人類文化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認識史。

據《後漢書•楚王英傳》記載,永平八年,漢明帝以如下「詔報」賜楚王英:「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在這裡,正因為黃老之學和佛學都被認為是神仙之說,才會有漢明帝詔言中的「與神為誓」。所以說,最遲至漢明帝時,黃老之學,佛學和神仙說就已經是渾然一體,難分彼此了。

我們再向前看司馬遷對老子的記載,《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是關於老子身世最權威和詳盡的資料,關於老子的年齡,由於司馬遷也沒有確定的材料,故羅列了兩種說法,「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對於為什麼會如此長壽,司馬遷以肯定的語氣說「以其修道而養壽也。」既然在漢武帝時代的司馬遷看來,老子已經是一個修仙之人了。那麼漢初的「神仙之說與黃老通」 也就理所當然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