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金字塔(4):亞洲 (下)

意文


【正見網2011年07月20日】

台灣:姆大陸遺蹟“西崎金字塔”

1985年,潛水旅遊導遊意外地在日本與那國島海底發現一處古代廢墟,經該遺址包括與那國島附近的十座建築以及沖繩主島附近五座相關建築,包括一座城堡、一個凱旋門、五座寺廟和至少一個大型體育場等。道路和水道及巨大的圍牆將這些建築連成一片。整個遺址總面積估計為300米 ×150米。

 


1990年,潛水人員在台灣宜蘭外海60海裡處,也就是與那國島最西端的西崎海域海底,發現了一個以岩石堆砌的龐大金字塔。這個金字塔型結構寬183公尺、高27.43公尺,由長方形的巨石構成,共有五層。金字塔附近還發現幾座小的石墩,形狀類似於大金字塔,是由石板拼成階梯狀的袖珍金字塔,寬約十公尺、高二公尺。西崎金字塔的造形很像奈良飛鳥地方的“益田岩船”,也與遠在太平洋對岸的墨西哥瑪雅文明金字塔很像。

 


地質學者表示,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塊組成的巨大台階,是一種階梯式金字塔。然而鋒利的階梯斷面是無法合理解釋是自然產生的。

 


在巨大金字塔的最上方,有類似城門、迴廊 、瞭望塔等建築物。城門的上方還有清晰可辨的紋樣,猶如圖繪也像是象形文字,這也顯示非大自然產生的。

經學者、專家長達8年的實地調查後表示:該海底古城可能是1.5萬年前琉球群島與中國大陸還連在一起時的“姆(MU)文明”遺蹟,由於地震引起地質變化而突然沉入海底的。

所謂的“姆(MU)文明”,是由本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斯柴吉吾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根據柴吉吾德的說法,在史前的太平洋區域,包括日本、沖繩及台灣等都還是整片相連的大陸,在這一塊比南美洲大陸還大的土地上,曾有過高度發展的“MU文明”。

 


由於這項傳說,“立神岩”因此成為島上的守護象徵,該神岩附近的海域因此也成為神靈出沒的“神聖海域”。 琉球大學海底調查隊於立神岩正下方,最近發現了高達數公尺的人頭雕像,以及明顯有人工雕琢痕跡的石砌,甚至還有古代的象形文字群。該新發現的人頭雕像,雖然經過長久的歲月,在海底攝影技術下,其五官及臉孔仍清晰可辨。

 


這項新的發現,不但與美國學者詹姆斯柴吉吾德提出的“MU大陸”不謀而合,而且也顯示當地傳說所暗示的萬年前“地層下陷”的事實。一般認為,西崎金字塔的發現可能是解開“消失的MU大陸及MU文明”的重要關鍵。

台灣:七星山金字塔比埃及還古老

台北市郊的陽明山系最高峰──七星山,於1994年底發現有座三角錐狀的金字塔。從七星山主峰俯視,金字塔塔尖和南方紗帽山鞍部連接,是一條南北向地軸線。本體高度約三十公尺,外觀因年代久遠而覆滿綠色植被,南面、東面都有入口,但是部分崩塌及泥濘無法進入。

 


凱達格蘭族史學家林勝義、台灣古文明研究室何顯榮副教授認為,這個金字塔是三至五萬年前由凱族人所留下的巨石文明(Megalith),比埃及金字塔還早三到五千年,但目的卻都是為了建構一個能量場(Energy field),收集宇宙能讓塔中心形成不腐朽的環境。

塔表面被大量植物、沙土覆蓋,經過風雨侵蝕,很多地方已經凹凸不平。學者何顯榮說,覆蓋物清除後,看出坡面是一塊塊岩石,明顯是由人為堆砌而成,非是自然產物。

金字塔正北向一百公尺處,有個約五公尺高的陡峭石堆,正面朝向金字塔,基部隆起的土堆上,有三個由石塊堆砌而呈三角形的石碑,中間較大兩邊稍小,對稱且朝向金字塔。碑上雖無文字,但林勝義認為,這種石碑正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傳統。

石碑前有一片廣場上有一個月彎形凹地,直徑約十公尺,環繞著石碑,下過雨後,就是一個“月牙池”。它的曲面向內朝中央石碑,廣場似乎是以石碑為中心而設置的場地。學者認為是古人祭天的場所,稱為“祭天壇”。

祭天壇正後方約二十公尺處,有一座看來像是人工切割、堆疊而成的古代巨石文物。可能是,祭祀時放祭物的人工祭壇。

陸續在環太平洋地區發現了一些金字塔。支持學者認為,這些和七星山金字塔,以及澎湖虎井沉城、西崎金字塔等,雖然不一定是同一時間遺蹟,但一定是消失的“姆大陸”古文明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喬戈裡峰與金字塔

喬戈裡峰(Chogolisa)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海拔8611米,“喬戈裡”是塔吉克語,意為“高大雄偉”,又稱“K2峰”,它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峰頂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勢險峻,峰的北側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在45°以上,而垂直高差竟達4700米,是地球上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這金字塔形的山脈中是否真的藏有眾神的寶庫?

 


英國的猶太裔學者、探險家――拉爾夫.伊利斯(Ralph Ellis)_的一本書《K2與埃及金字塔》堅持認為埃及的金字塔並不是法老墓,而是以崑崙山脈主峰為模本建造的。

埃及金字塔的最大秘密,原來是一張準確的世界地圖,通過數學計算可以獲悉,西方人傳說中的“知識神殿”就在崑崙山主峰喬戈裡峰。埃及的古代傳說總是指向東方,而不是西方和大西洋。

拉爾夫.伊利斯認為金字塔就是仿山建築,尤其是埃及吉薩高原上最著名的吉薩(Giza)金字塔,具體地模仿喬戈裡峰以及它周圍的環境。用航拍圖片和吉薩金字塔做了對比,使用最簡單的數學公式或者用腳丈量也可以得到這個結果。意味著遠古時代,起碼在10000~5000年前古埃及人已經遠征來到過喀喇崑崙山脈!

 


他用數學的方法計算出:吉薩大金字塔翻過來的結構是一張地圖,中心線指向的王后墓穴不是喜馬拉雅山山脈,而是喀拉崑崙山脈的喬戈裡峰。它的形狀與金字塔除大小以外完全相同,山峰底座呈正方形,四條主要的山脊向峰頂延伸指向方位基點,西北、東北、東南和西南等方向。似乎是用指南針定位的一般,而且形狀、顏色也和大金字塔一樣。甚至大金字塔基本方位右側14度的砌道也和K2流下來的戈德溫奧斯丁冰川完全相同。

且K2基座的左側的一堆小山峰,安格利斯峰也是金字塔形的,這顯然是那三座小金字塔的模仿。K2底座有27平方公裡,加上砌道,可能要有幾百平方公裡。

K2周圍的環境與吉薩高原的金字塔也很相近,包括那三個小金字塔實際上是對K2同樣方向上延伸的一些小山峰的模仿;尤其讓人信服的是,K2周圍的大山溝形成的道路恰好在吉薩高原上基本同樣再現。

按照拉爾夫.伊利斯的話就是:“兩座建築之間的相似性是如此驚人,仿佛K2被連根拔起,安放在了吉薩高原上,他們簡直完全相同”。

在“新石器時代地圖分布”文章中說,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塔裡木盆地中間沒有人群居住的痕跡,那幾個新石器時代的居住點恰好是比較接近喬戈裡峰的崑崙山脈,而不是散布於崑崙山下,論證K2恰好位於這個三角區的中心點,並且它可能正是“知識的神殿”的最好落腳點。

中國人對崑崙山從來就不陌生。中國的神話大半都與崑崙山有關,有多少神秘埋藏在那高山之巔! 在古中國,大多數人死後,多數選擇面向西,而崑崙山恰在中國的西方。與此形成對應的是:古埃及人假如死後有方向選擇則一定是向東!崑崙山正在埃及之東!

或許是5000年前,或更早的一場大洪水,使東西方眾神匯聚到天神居所的崑崙山山脈,世界最高處躲避洪水,同時獲得了天神的知識、教誨和意志,且發生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洪水退去後,各自回到故鄉重建自己的文明。由於他們各自對天神的神諭領會各異,故而也讓各種民族的上古神話有類似和不同。

法輪大法經書《紐約法會講法》及《新加坡佛學會成立典禮講法》
中有關於大洪水與崑崙山更精闢的解析:

“在上一次大洪水當中,上一次人類文明被毀滅的時候是大洪水。地球上海拔兩千米以下的高山都被淹掉了,只有住在兩千米以上的人活下來了。諾亞方舟的事情是真的。這次大洪水西方文化完全被毀滅了。東方文化也處於毀滅,可是住在喜瑪拉雅山和崑崙山一帶的那個山上的人,就像農村人倖免,住在崑崙山裡的中國人活下來了。因為那個時候,東方文化很發達,所以就繼承了過去的河圖、洛書、易經、太極、八卦等等。人們說那是後人誰誰造出來的,那都是他把它又改動了從新拿出來了,根本就不是他造的,都是史前文化。”(《紐約法會講法》)

“大家知道在這次人類文明初期,四五千年以前,我們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場大洪水,整個歐洲白人的文明完全被摧毀了。當然遺留下來的遺蹟很少,就是從一些個文物古蹟當中還可以看到一些過去史前的東西,比如說從遠古希臘文化遺留下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還可以找到一些史前文明存在的線索。在東方,大洪水後留下的東西相對比較多一些。大家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當時水很大,水退了之後呢,大禹就帶著人把被水淹的土地中的水放出去,在歷史上有這樣的記載。人類當時的那個古老文明、上一個時期的文明被大水毀掉了,但是中國人的祖先有許多人在大水後活下來了,文明留下的也比較多,而西方人活下來的比較少,所以現在的西方文化是一個全新的文化,沒有任何古老歷史的全新文化,這樣也使中國的古老文明有了很淵源的歷史,而且和現在的科學走的路也不是一樣的。

那麼這些古老的文明當中,就有許多現在人還搞不懂的東西,同時與現代的文化是脫離的,所以很多人包括西方人也知道,在中國這個地方有許許多多神秘的東西、現代人搞不懂的東西,中國人自己也知道。在中國這個地方啊,有許多古老的文化還不能被現代人認識。有的人聽到了、看到了,但是也解釋不了,也沒有人去把它這些古老的東西拿出來給人們去講一講。因為中國人祖先當時剩下的比較多,所以上古的文化就遺留下一部份來。

過去上古時的中國種族的中心地帶不是現在的黃河流域,是處於新疆這一帶。當時這個民族最繁盛的時期也是在這一帶。因為崑崙山靠近這一帶,周圍地勢比較高,當年那場大水高達到兩千多米,淹了整個地球,有很多人在大水爆發的時候跑到了崑崙山上,活了下來,遺留下來一些上古時的文化。比如中國現在還有一些人搞不懂的,河圖啊、洛書啊、太極呀、先天八卦啊等等,還有今天人們所認識的一些古老的氣功。”(《新加坡佛學會成立典禮講法》)

有關法輪大法著作請參閱網址: http://www.falundafa.org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