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功敗垂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10月18日】

【原文】

史臣曰:“……康樂(1)才兼文武,志存匡濟,淮肥之役(2),勍寇(3)望之而土崩;渦潁之師,中州應之而席捲。方欲西平鞏洛,北定幽燕,廟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4),功敗垂成,拊其遺文,經綸遠矣。”

(《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

【註解】

(1)康樂:即謝玄(西元343~388),字幼度,東晉陽夏人,謝安侄子。為東晉名將,具經國才略,以精銳八千,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於淝水,拜建武將軍,封康樂縣公。時司馬道子執政,忌謝氏勢盛,使其還鎮淮陽,後改會稽內史。卒諡獻武。

(2)淮肥之役:即淝水之戰。東晉時,前秦苻堅大舉南侵,欲一舉統一中國。晉以謝玄為統帥御之,孝武帝太元八年(西元383)戰於淝水,大敗前秦之兵,南北分裂之局因而形成。

(3)勍寇:強勁的外來入侵者。勍,音同“情”,強勁、強大。

(4)降齡何促:老天賜給謝玄的年歲何其短暫。

【故事闡述】

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苻堅率領大軍南侵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玄率兵迎戰,前者擁兵八十萬,後者只有八萬,兵力相差懸殊,兩軍對峙於淝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戰爭中,謝玄派人要求前秦軍隊向後退,以便晉軍渡河,這樣兩軍可以速戰速決;苻堅自恃擁有大軍,盤算著可以在晉軍渡河時發動攻勢,因此就答應了。就在前秦軍隊向後撤退時,後方將士以為前線失守,眾多兵馬一時亂了陣腳,形成混亂的局面。於是晉軍乘機渡河攻擊,前秦軍隊紛紛潰散,終被晉軍打敗。

謝玄想要乘勝追擊,平定其它失地,然而卻遭朝中大臣所嫉,以征戰太久為理由,下令他班師回朝,鎮守淮陰。就在回程的時候,謝玄身染疾病,數年後病故,死時才四十六歲。所以後人感嘆,老天給他的年歲太短暫了,就在北伐即將成功之際,卻因朝廷阻擾而失敗了。

後來“功敗垂成”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指事情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

【討論】

(1)淝水一戰兩軍實力為何?前秦軍隊何以會失敗?
(2)為何謝玄要乘勝追擊時,卻被召回?

【相似成語】

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造句練習】

例:事情越接近成功之際越須謹慎應對,以免有功敗垂成之憾!
例:眼看就要抵達終點,拿到冠軍,卻不慎摔跤,功敗垂成,令人頓足。

【課後時間】

“”中的字同音打○,不同打×。

1.()功敗垂“成”、“成”人之美
2.()茅“塞”頓開、“塞”翁失馬
3.()琴瑟“和”鳴、曲高“和”寡
4.()一“落”千丈、“落”井下石

參考答案:

1.○ 2.× 3.× 4.○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