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賓至如歸(外三則)

鄭介文 整理


【正見網2011年08月31日】

一、賓至如歸

【釋義】意思是客人來到這裡,就像回到家中一樣。形容主人待客熱情、周到,使客人感到家庭的溫暖。
【例句】小張他爸爸,是煉法輪功的,待人熱情、細心。他開了個普通旅舍,服務十分周到,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近義;反義】無微不至 親如家人;冷若冰霜 漠不關心

這一則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遭到冷遇後,子產考慮到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應取對等的原則,我方要不卑不亢。於是,子產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開,然後趕進車馬,安放物品。

晉平公得知這一消息後,急忙派人到賓館責問子產。子產回答說:「這一次,我們帶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寶,前來朝會,偏偏遇上你們的國君沒有空,既不接見,也不通知晉見的日期。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己住的宮室,是低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又高又大。賓至如歸,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可是,現在晉國的宮室,有好幾裡,而讓諸侯賓客住的處所,卻象奴隸住的屋子。如果不拆開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的罪過了。假如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願意修好了圍牆,再回去。」

晉平公聽說後,感到非常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給了豐厚的回贈,還決定重新建造賓館;並下令,今後接待賓客,必須熱情。

二、 病入膏肓

【釋義】膏、肓: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膈膜之間。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意思是:病已經危急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無可挽救。
【例句】中共邪黨就像一個人,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已經無可救藥了。奉勸那些尚未三退的人,趕快退出中共邪惡組織,以免同其病亡!
【近義;反義】不可救藥 行將就木;疥癬之疾 藥到病除

這一則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年》,春秋時代,晉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四處求醫,但總也治不好,病情極其危險。

後來晉景公聽說秦國有一位名叫「緩」的神醫,就派人去請。在緩還未到來之前,晉景公恍恍惚惚,做了個夢。他夢見自己的身體裡,有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問:「聽說緩的醫道十分高明,他來後下藥,將對我們十分不利,你說應該怎麼辦呢?」另一個小孩答道:「不用怕,咱倆躲到晉景公的橫膈膜上面、心臟下面的那個地方去,那裡是最安全的,無論多麼厲害的藥物,也無法到達那裡,晉景公註定是要死掉的。」

秦醫緩到來時,景公剛好從夢中醒來。緩仔細診斷了病情,然後搖搖頭說:「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這話的意思是說:大王的病情,已發展到橫膈膜之上,心臟之下,藥力難到,已無法醫治了。

晉景公一聽,與夢裡的情景,正好相符。不久,晉景公就死了。

三、乘人之危

【釋義】意思是在別人有困難之時,給予打擊,以謀私利。也比喻當有人處在困境時,去要挾陷害人家。
【例句】中共邪黨一貫會利用矛盾,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所以,跟中共貼在一起的人,遲早都會上當受騙,遭遇危害。
【近義;反義】落井下石 乘虛而入;急人之困 雪中送炭

這一則成語,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蓋勛傳》。蓋勛是東漢時漢陽郡的長史,他智慧超群,為人正派,剛正不阿。當時,漢陽屬涼州管轄,涼州刺史梁鵠,是蓋勛的好朋友。梁鵠在政務上有什麼疑難,常向蓋勛請教。

當時,武威太守,仗著朝廷中有後台,橫行不法。梁鵠手下有個從事(官職名)蘇正和,是個不畏強霸的正直官吏,他依法查辦,狠挫了那些貪官污吏的氣焰。

梁鵠害怕蘇正和觸及武威太守在朝中的後台,連累自己,便想除掉蘇正和,於是,他來找蓋勛商量:究竟應該怎樣辦。

蓋勛和蘇正和也有嫌怨,有人向他建議:乘機將蘇正和除掉,蓋勛斷然拒絕,義正辭嚴的說:「為了個人的私怨,殺害賢良的人,這是不忠;乘人之危(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去謀害人家,這是不仁!蘇正和雖然和我是冤家,但我絕不會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四、重蹈覆轍

【釋義】蹈:踏;覆:翻倒;轍:車輪碾過的痕跡。意思是:又走上翻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新又犯已經犯過的錯誤。
【例句】中共各層的黨官們,向來不會從失敗中總結「搞形像工程」的教訓,一再重蹈覆轍,強迫拆遷,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多越大的損失。為人民所反對,直至落馬垮台。
【近義;反義】復蹈前轍 如出一轍;前車之鑑 前車可鑑

這一則成語,出自《後漢書•竇武傳》。東漢桓帝初年,單超等宦官在朝廷中廣樹黨羽,把持朝政,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當時,司隸校尉李膺,和太學生的領袖郭常,經常發出反對宦官專權言論,對單超等宦官,給予毫不留情的抨擊。公元166年,單超等向桓帝進讒,誣陷李膺等結黨誹謗朝廷,將李膺、郭常等逮捕入獄,受到株連的有數百人,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

面對宦官如此囂張的氣焰,只有皇后的父親竇武,站出來仗義執言,給桓帝上了一道奏章,痛斥宦官禍國殃民,為李膺等忠貞之士鳴冤。竇武在奏章中寫道:「如果不吸取過去宦官專權禍國的教訓,重蹈覆轍,那麼大漢的江山,就會像秦二世那樣,葬送在趙高那樣的宦官手裡,而且這樣的局面,早晚會出現。」

桓帝知道竇武一向為人正直,他聽從了竇武的意見,赦了李膺他們的罪,對單超等宦官逐漸疏遠起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