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1年09月02日】

*評議者案:我們今天的評議主要解決一些希望學習填詞、但又不得要領的作者的問題。為講解的方便,同時也為學習了相當時間而效果不太理想的作者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就以一位作者學習填詞的過程來談。當然這個例子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作者德寬在學習寫詞方面的一些問題,現在是必須說一下了。順便先說一下作者詩歌的基本情況。作者的小詩不只一次的被推薦過,因為這些詩在內涵和表達方面都比較精警,從中也能看出作者鍊字鍊句所下的功夫。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留下思考的痕跡。這也是作者詩歌比較突出的一個優點。當然,要做到千錘百鍊而不留下任何人工的痕跡,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畢竟作者已經是在這條路上走著了。

下面結合作者的情況,談談學習填詞的問題。所有想要學習或正在學習填詞的作者,都可能遇到同樣的或者類似的問題。

要學填詞,首先要明白從寫詩到填詞,到底增加了甚麼困難或要求。明白了,你就能去注意到、去做努力,那才可能克服這些困難,填出合格的詞來。

首先,詞的句式比詩豐富得多。格律詩通常只有五言、七言的句式,古風雖然有雜言詩,但也只是偶爾隨興加入一些字數不同的句子而已。而詞常用的句式就包括從一字到九字的各種句子形式。不僅字數多樣化了,而且字數相同的句子,句讀也可以完全不同。這一個變化對於只讀過、寫過詩而沒有接觸過詞的人是一個大跳!很多人開頭都跳不過去,落到坑裡面去了,而且落下去了自己並不知道,得有人在上面吼一聲,伸手拉上來。

因此,初學填詞的人不妨先填那些句式安排和詩最靠近的詞牌,比如「浣溪沙」「卜算子」「鷓鴣天」等,填起來不費力,而又具有詩所不具備的那種詞的風味。這裡就要注意到句子的句讀要求了。有些詞看起來也是由五、七言詩句夠成的,或者稍加一點四言句,但句讀卻完全和詩句不同。比如作者比較喜歡的「賀聖朝」。

作者7月1日填了一首:不負法緣

大戲上演五千年,壓軸在今天。 (等壓軸今天)
曲終戲散何處返,思來心茫然。 (也微覺茫然)

往事心酸,今生愁苦,不必遺憾。 (倒不必遺憾)
喜看大法救眾還,莫負萬古緣。 (不辜負法緣)

由於是學填,作者自注說「照《賀聖朝》填詞,平仄、韻不符」。這都沒有問題。但作者就沒有注意到每一行最後的那個五言句(第四行作者似乎少一字),都不是標準的五言詩的句讀方式(2-3讀),而是典型的詞句特有的(1-4讀)。作者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可見作者沒有把作為自己標準的作品反覆讀幾遍。因為這個1-4讀和詩句的2-3讀區別是很顯然的,只要仔細讀幾遍,一定能感覺出來。因此,為提醒作者,我們把四個五言句都改成了1-4讀的形式(參見每一行後面括號裡的句子)。我們覺得作者看了修改後會明白這個問題的,因為作者屬於那種能思考的人。但作者並沒有注意到,可能也沒有想過我們為甚麼那樣改。要知道,我們保留了作者全部的韻腳,而且儘可能保留了作者原句的內涵,而且只改了每一個五言句,其它句子一個沒有動!我們等於是四面圍追堵截,要把作者逼進那四個五言句構成的小角落裡去,讓作者明白問題之所在,而作者還是逃脫了。那怎麼辦呢,當時也沒有恢複寫評議的條件,就暫時放下吧。反正作者還沒有正式學填詞,以後自己能注意到就好,注意不到,再寫評議時來說吧。後來,作者於7月18日和8月8日又寫過五首《賀聖朝》句式的詩,但其中的五言句也都是用的標準的詩句讀法。

建議:所有學填詞的作者,不管是按照詞譜全部標準還是部份標準學填詞的,句讀一定不能錯。因此在動筆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奉為標準的作品仔細讀幾遍,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句讀特殊的地方。學習填詞的作者,必須先讀懂正見網上的「詩詞常識」中的所有文章,特別是「句讀」篇。

其次,詞的韻腳安排與詩很不一樣。格律詩一般只押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不能轉韻。古風可以平仄韻轉換,也能轉韻,但是位置並無限制。詞的韻腳擺放的位置、平仄都是按詞譜定好了的,不能隨便調換。因此,學填詞的人,除了上面談的第一步外,第二步就是把每一個韻腳的位置、平仄弄準確,不能出錯。有些詞,句式並不複雜,就靠它韻腳的平仄轉換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如果你把它韻腳的平仄、位置都弄錯了,它就完全沒有那個味了。比如「菩薩蠻」這個詞牌,開頭兩個七言句是平仄格式重複的仄韻句;緊接著兩個平收的五言句,平仄結構不同。下片又以兩個仄收的、平仄結構相異的五言句與前面兩個七言句相呼應,再跟著兩個平收的五言句結尾。整個詞的韻腳是起伏回還的,有其獨特的風味。作者在7月14日用這個詞的句式寫的作品:醒

光怪陸離世人痴 大法點破萬千迷
千年一場夢 得法是初衷
是非前世冤 名利如雲煙
看明紅塵空 移步入道中

共有八個韻腳「痴、迷;夢、衷;冤、煙;空、中」,除了「夢」外,全是平聲字。這首作品不但完全沒有「菩薩蠻」那種詞味了,而且也缺乏詩味了:因為每兩句就換韻,完全成了順口溜,給人一種迫不及待的說完就走的感覺。原詞可以每兩句就換韻,就是因為每一韻換一次平仄。聲韻的應用確實很微妙,隨意動一下就可能變味了。

此前,作者在6月23日的一首「菩薩蠻」句式的作品中也有類似情況:莫徘徊

千年輪迴為今生,人人都在把法等。
萬古機緣至,眾生別遲疑。

大法指光明,世人快清醒。
天門為你開,早歸莫徘徊。

這首作品除末行的「開、徊」兩個都是平聲韻腳外,其它三行的韻腳「生、等;至、疑;明、醒」都是平仄相反的。(「醒」本可讀平聲,但現代人基本不這樣讀了,我們也儘可能把它用作仄聲,而且作者在這裡也不大可能是用作平聲的)。為了提醒作者韻腳的平仄在這首詞裡很重要,我們給作者做了如下的修改:

千載輪迴今生定,人人都在把法等。
萬古一機緣,眾生別遲延。

大法光明景,世人快清醒。
天門為你開,早歸莫徘徊。

這樣改過以後,儘管句子的平仄還不合詞譜,但讀起來就多少帶有「菩薩蠻」那個韻味了。我們本來希望作者看到這個修改後,就重視一下韻腳平仄的問題。但作者後來又寫出了上述那首幾乎全是平聲韻腳的作品來,我們也就覺得可能還沒有到作者應該考慮、或者能夠意識到韻腳平仄對某些詞的重要作用的時候。所以這些問題就都放到今天來說了。

建議:所有學填詞的(不是正式投稿詞作的)作者,只要可能,應該按詞譜的要求來安排韻腳的位置和平仄。一旦你覺得自己不能達到詞譜的這個要求,你就最好檢查一下韻腳的疏密程度,超過兩句才有一個韻腳的,你就最好自己添上韻腳,使之滿足一般古體詩的押韻要求。

因為如果這個條件不能滿足,我們就會按雜言詩的要求來審閱你的作品。換句話說,我們要求無論句子長短,兩句必須有一個韻腳。如果出現三句或更多句才有一個韻腳的,我們就要麼給你增添韻腳,要麼不登載你的作品(如果我們覺得不宜修改的話)。特別是許多慢詞,往往三、四句才有一個韻腳。它能夠這樣押韻,是由它的韻腳位置、平仄決定的,你如果改變了這個環境,讀起來就可能不押韻了。

最後,如果上述兩個步驟都達到要求了,都會做了,那就要開始調配詞中的每一個字的平仄了。每一個詞譜都會有一些位置可以填活字(即可平可仄的字),但許多位置也只能填平或者仄,不能更換。當然,活字越多的譜就越容易填,因為自由度更大、選擇的餘地更多嘛。完全沒有活字的譜我們就稱之為「死譜」:每一個字都定死了的,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這種譜不但初學者不宜填,就是水平高的詞家也不會去填的。所以初學者先可選活字較多的譜來試填(當然還要考慮其它方面的因素,上面已經談過了)。

建議:如果作者沒有寫過格律詩,也沒有任何調配文字平仄的經驗,這一步確實讓人覺得很難,甚至有點寸步難行的感覺。在上兩個步驟都會做以後,你可以試著填一兩首詞,如果經過努力可以做得成,而且作品還可讀,不是太拗口、難懂,那就努力做下去,因為做多了肯定是比以前容易的;但如果你弄出來的東西詰屈聱牙、難讀難懂,自己想說的話都變成自己不懂的話了,那就千萬別勉強自己了。特別是,作為一個修煉人,我們作品的主要價值是講真相救人,合不合詞譜並不是那樣重要。能做就做,做得要自然,起好作用;不能做強做,起負作用了,還不如不做。

談過填詞的基本問題了,就順便說一下元曲。元曲的處理程序也和詞一樣,可以按上述三個步驟一步一步的走。但元曲有一個特殊的困難:襯字。詞譜裡邊用襯字的情況極少,而且其中一些都被歸納為不同的「體」保留下來,基本上沒有必要擔心在襯字這個問題上出問題。但元曲中襯字用得很譜遍,初學者基本上無法判斷一首曲中那些字是襯字。簡而言之,襯字就是作品中不占用曲譜規定字數的、作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加上的字。這些字在舞台表演中不占音樂上的硬拍子。如果初學者不會看曲譜,總是拿著別人的一首曲來學寫,那就往往把加了襯字的句子當成曲譜中的一句,結果把句子的字數弄錯。寫詞時,拿著別人的詞來仿照著做,至少句子數量和每句的字數不會錯,但曲就不行,這樣學肯定要出問題。比如作者在8月8日登的按《山坡羊》寫的兩首作品:精進為眾生(二首)

主佛轉輪,天地回春,
無量眾生沐佛恩。
修大法,鍊金身,
念念同化真善忍,
一路飛升直奔南天門。
始,要精進;
終,要精進。

魔亂乾坤,災禍臨近,
法徒救人心意純。
講真相,破妖陣,
喚醒世人出紅塵,
歷盡艱險無怨也無恨。
苦,為他人;
樂,為他人。

這裡邊的兩個九言句:「一路飛升直奔南天門」和「歷盡艱險無怨也無恨」,在曲譜上是七言句。作者可能看到別人那樣寫了九言句,也就寫成九言了。但人家在哪裡加了兩個襯字,你可能就不知道。你就毫不分辨的都按正字來寫,那就錯了。即使碰巧你的句子也可以挑出兩個字來處理為襯字,但那對你自己的學習並沒有起到作用:你始終沒有這個概念,也就不知道怎樣去加襯字了。因此學習寫曲,必須從讀懂曲譜開始,初學時完全不去考慮襯字,就按曲譜字數來寫。等到自己完全明白了加襯字的方法時,再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不讀曲譜去瞎摸,很可能弄個一團亂麻,始終理不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