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1年09月26日】

*評議者案:我們今天的評議仍然是把近來審稿中發現的、必須及時告訴有關作者的問題告訴大家。

作者君子硯在9月18日寄來的附言中說:

正見詩苑同修你們好:
……
《詞韻簡編》等工具書我還沒有找到,跑了三個書店,問問書店的人也是茫然不知。只買了《龍文鞭影》和《聲韻啟蒙》。回家大略翻了翻,卻感到頭也暈了,腦子也產生了一種混亂.……現在大陸出的書,信息太差。不過看通訊裡說的,好像很多同修用大陸版的工具書沒問題,希望我的情況只是個例。

同修說的工具書在正見網上沒找到。詩歌通訊我只點開第一頁,滑鼠落到上一頁和下一頁時發灰,沒點開。雖然只看了一點,收穫也是不少。只是不知道怎麼才能看到以前通訊。

我現在的問題是:入聲出現在第二聲時是什麼情況,第一聲和第二聲被定為仄聲是什麼情況下,如果字數不多,能否列出來。

關於「偶然」這首詩,我想切磋一下。當時構思的時候,記憶中好像白雪唱過「不可衍」三個字,這個印象揮之不去。最近查了一下,出處在2008年晚會光碟。白雪唱的「機緣一瞬間」這首歌,作詞:大法。歌詞:「機緣不可衍 得救一念間」我比較迷惑的是,這樣去模仿師父合不合適。當然同修維持寫詩原則是對的。只是我實在覺得「不可衍」比「莫敷衍」更好一些,所以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能與同修切磋一下。關於「退黨記」中的「眉氣吐」是不是可以改為「神氣出」。草稿找不到了,所以不知道這首詩是不是還有修改的價值。另外「不可自我魔入」改為「不可自我魔駐」合適嗎?

簡復《詞韻簡編》正見網上就有電子書,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逐字檢查過,所以沒有廣泛推薦給大家,怕萬一錯誤多時引起初學者的迷惑。既然大家不熟悉上網下載的事,不妨就下載正見網上的先用著。在用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甚麼問題或疑問,請及時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解釋或糾正。

凡是想要下載《詞韻簡編》的作者,請先到正見網上下面的地址:http://www.zhengjian.org/zj/123,89,291,1.html 到那裡就能看到左上方有一本電子書《詞韻簡編》,點開後按照所述的步驟就能下載。

(下面我們緊接著上一次的評議繼續寫)

作者到書店裡去買《詞韻簡編》當然買不到,因為它不是書。你要買書,得問人家《詞林正韻》。《詞韻簡編》是別人把《詞林正韻》弄到網上時,略去了一些冷僻字,所以就取名《詞韻簡編》。不管哪一種情況,你都別去買,用不著嘛。我們自己的韻書上網後,就不再用《詞林正韻》或《詞韻簡編》做標準韻書了。

至於《龍文鞭影》和《聲韻啟蒙》(案:應該叫《聲律啟蒙》),那是給小孩子讀的啟蒙讀物。如果記性好、有時間,可以讀一讀,對於培養韻感和對仗的能力有幫助。但大法弟子恐怕沒有時間這樣學習詩歌寫作。我們一再強調的是,不專門費時間去系統的學習,而要在學作過程中邊寫邊學。碰到一個問題了,需要了解一個概念、規則或方法了,立刻問一下或通過評議給你說一下。與自己寫作沒有甚麼關係的問題,我們通常不回答,因為有那樣多與寫作有關的問題須要給作者解決,這有個優先安排的問題。

作者說看了那兩本書頭暈,腦子產生混亂,倒不一定就是因為大陸出版的原因。凡是古人的書,影印後出版的(沒有經過改編或重排),一般問題不大。以前的做法是,在扉頁上印一篇「出版說明」,說一些「批判的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之類的政治套話,以此通過政治檢查。你只要把那一頁扯掉就行了。經過現在的人改編的、重新打字的,那就很難說了,多數都會帶有一些不好的信息。但我們不提倡大家去買甚麼書來學詩歌寫作。你真正須要知道甚麼,我們告訴你,比你自己去讀書容易。而且是你實踐中碰到的,給你說時就更容易理解。自己沒有實踐基礎,給你說了也不一定能明白。自己去讀書,可能反而弄糊塗了,最終費了不少時間,可能就是揀了幾個似懂非懂的術語、名詞,讓完全不懂的人覺得很有知識,而讓真正懂的人覺得很好笑。

希望閱讀以往的【詩歌評議】的人,請使用以下連結:http://www.zhengjian.org/zj/123,89,291,7.html 從這一頁上開始,可以找到從「序言」開始的每一篇「詩歌評議」。同時也能找到全部「詠物詩歌系列」和【詩詞常識】的連結地址。

作者說「我現在的問題是:入聲出現在第二聲時是什麼情況,第一聲和第二聲被定為仄聲是什麼情況下,如果字數不多,能否列出來。」

要討論平仄、四聲(即「平、上、去、入」),你首先得把自己那個普通話裡的第一、二、三、四聲和上面的音韻學裡的「四聲」分開來,別自己把自己弄混了。首先,你可以大概的說:普通話的第一聲、第二聲基本上和「平聲」裡的「陰平、陽平」對應,因此都屬於「平聲」;第三聲差不多能和「上聲」對得起來;第四聲基本上對應著「去聲」。但沒有哪一聲是和「入聲」字對應的,因為北方話裡沒有入聲這一個聲調。因為我們說了是「基本上」和「差不多」,所以你不能把這個對應當作標準的規則來用。但因為多數情況也是對的,所以你也可以用來幫助自己確定一個字的平仄,但卻不能保證自己的結論一定是對的。其主要原因是:北方話裡沒有入聲字,南方人讀入聲的字,肯定都跑到北方人的「平、上、去」三聲裡面去了,這就是音韻學上說的「入派三聲」。但哪些入聲字派到哪一聲裡去,卻沒有甚麼規律,而且還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比如「劫」字是入聲字,許多讀北方音的人都把它讀成陽平(普通話第二聲),因此當做平聲字來填詞、曲,但這個字在元代的時候還是派入上聲的,因此我們就不能把它算為平聲字。

你的問題實際上是想知道:自己覺得是平聲的字,其中哪些是入聲字跑過來的。你這個思路在我們自己的韻書出來後,就自然解決了,因為新的韻書裡,每一部的每一聲裡面,都要標明哪些字是從入聲字跑過來的。但你現在用《詞韻簡編》時,這個思路走不通。你得反過來:打開《詞韻簡編》,從第十五部開始,到最後的第十九部,全部都是入聲字。當你檢查自己的詩歌的韻腳時,特別是宋詞的韻腳和每一個字的平仄時,這些入聲字都得作為仄聲字來使用。但寫元曲的必須按這些字所派入的其它三聲來使用它,所以寫元曲的要用《中原音韻》來作為判斷的標準,那就是元代的北方音。

你要「切磋」的關於用字的幾個問題,這裡不多費時間了,只是給你簡單的指出來:你選用詞語時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作品要讓人看得懂,這是你的詩歌最大的、最致命的問題。這也是你一直在隨意杜撰詞彙的原因:你覺得這樣是對的、好的,就這樣做了。可是,如果你的詞語是字(詞)典上查不到的,你的用法是沒有先例的,讀者根本就不明白你在說甚麼,你的作品還有甚麼用?這個問題你不想通、不解決,你的詩歌就寫不下去。你「覺得『不可衍』比『莫敷衍』更好一些」,你的標準是甚麼?我們的標準很簡單:就是要讓讀者都能讀懂作者的意思,那樣你的作品才能起作用。你把這兩個詞組給周圍的弟子看看,哪一個容易讀懂?你寫的東西不是給自己看的,是給讀者看的。我們是站在讀者的位置上來衡量你的作品,不是站在我們自己的位置上來衡量你的作品。你寫的句子再怪、用的字再冷僻,只要沒有亂來,我們都能弄清你的意思,但我們要的是讀者能懂的作品,不是我們自己能懂就行了。你心中沒有裝著讀者,讀者的心中也不會裝著你的詩!

「我比較迷惑的是,這樣去模仿師父合不合適」。你還說呢,甚麼「合不合適」?誰給你說過你可以去「模仿師父」?師父公開說的話都是法,你能模仿嗎?這裡牽涉到修煉的事了,我們不多說了,都是弟子自己要悟的。

作者雯霞在9月18日寄來的附言中說:

問題:「宏」字在《中原音韻》中出現在兩個韻部裡?一東鍾部和十五庚青部。請問應該如何分辨、如何掌握?為什麼一個字分別出現在不同韻部?謝謝

簡復其實何只「宏」這一個字呢?下面的字都同時出現在上述兩個韻部中:傾轟薨崩繃烹肱觥鵬棚萌甍橫嶸弘,等等。這還只是在平聲中隨手就能查到的,上聲和去聲中還有類似的情形。但這種好多字都同時出現在兩個韻部中的情形,也只發生在這兩個韻部裡,其它的韻部沒有這種情形。這是一個歷史問題,按照筆者的理解,可以簡單的描述如下:出現在這兩個韻部中的字,其中有一小部份,歷來就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讀音,但這些讀音的區別基本上只有兩種。古代詩人押韻其實都是按方音來押的,因此和這些字相押的字就主要來自兩個不同的韻部,那就是我們今天稱為「東鍾」和「庚青」的韻部。以後產生韻書,這些讀音有兩種的字就可能同時進入這兩個不同的韻部中去。細考這兩個韻部中的字,那些沒有兩讀的字占多數,而且是很容易區別開來的。有兩讀、不易區別的基本上只發生在聲母為波、坡、摸(按漢語拼音的記法)的字裡面。實際中怎樣處理和運用呢?我們覺得就按作者自己的讀音處理就行了。比如北方人可以把「崩」和「功」相押,南方人也可以把「崩」和「青」相押,還都是在韻書的範圍之內!各得其所,何樂而不為呢?退後一步自然寬,這裡就是退後一步。

但現在有些人就抓住這個歷史問題,要把兩個韻部合為一個!這就不單是學術上的無知了,而是帶破壞性的搞法了。這兩個韻部的混押問題我們提了多久了?講了多少次了?仍然有好些人報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我們意識到,和這些人打著某協會旗號而搞的X韻是有關係的。但作為修煉人我們應該看清楚,現在這個時代,最無知的人都能打著最大的旗號亂干,我們不能看旗號大就跟著跑。

至於作者提的「為什麼一個字分別出現在不同韻部?」這又是一個更普遍的問題了。除了這兩個韻部有這個特殊問題外,其它韻部出現這個現象,多半是漢字一字多讀而造成的。因為古漢語中總是以改變一個字的讀音來標誌字義的改變。比如「惡」字,「憎惡」的「惡」在第四部,而「善惡」的「惡」在第十六部讀入聲。更多的當然是詞類改變引起的讀音改變,這一類很多是動詞和名詞的轉換而產生的,而讀音也往往是一個仄聲、一個平聲。比如「中間」的「中」讀平聲,而「打中」的「中」讀仄聲(去聲),這一類特別的多。因此查韻書時特別要注意這個現象,不要找到一個就跑,多查幾次,看自己用的韻字是否在不同地方出現,如果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就要看哪一個的詞義是自己要的詞義,自己那個字也就要讀相應的那個音。

(待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