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仁和

鐘鼓樓


【正見網2011年10月17日】

北京紫禁城養心殿上有塊匾額「中正仁和」,是 當年雍正皇帝手書。台北中正紀念堂前也有「大中至正」高懸。這些都是神傳文化,有很深的內涵。所謂中,表面上理解是不偏不倚,既不過頭,也無不及。在中華傳統文化裡,中與正,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我悟到師父給每一位大法弟子,每一個證實大法的項目都安排了助師正法的路,能否走正我們腳下的路至關重要,而大法弟子的正念正行,也包含著「取中」的法理。

在反迫害,助師正法的這些年裡,有許多大法弟子做得非常好,在證實大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過也有一些大法弟子對師父所講的法,或者師父對某些具體問題的指示認識不足,理解不夠全面,根據自己那一點片面的理解偏激的去做,偏離了師父給弟子,或者給項目安排的道路,因而給整體,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些教訓是深刻的,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

師父在經文《取中》裡寫道:「由於弟子們認識上的差異,有一部份弟子總是從一個極端轉到另一個極端,每當看到我寫的法就偏激去做,從而又帶來新問題。」

我悟到,當前就是大法弟子證實大法,救度眾生,建立威德的時期,許多具體事情師父不能指示得太詳細,因為這樣等於完全是師父在帶著大法弟子走,大法弟子並沒有自己走出這條助師正法的偉大殊勝之路來,所以在許多具體問題,細節問題上,還得大法弟子自己理智的去把握分寸,不能偏激,不能走極端。

前一陣新唐人舉辦了廚藝大賽,我就以廚藝之道舉例。廚藝也是道,也是宇宙某個體系的神給人類帶來的修道昇華,返本歸真的路。如果師父這次選擇的是廚藝之道,以培養一群名廚的方式來帶弟子修煉,當然也一定能成。那麼當前大法弟子面臨的考驗,就相當於廚藝大賽,而我們助師正法所做的三件事,就相當於廚藝大賽中自己正在做的三道菜了。能不能取得廚師資格,能成為哪個等級的廚師,將來能夠上哪個飯店去當主廚,完全取決於這次廚藝大賽,取決於我們現在做的這三道菜。

舊勢力或許認為在這麼至關重要的廚藝大賽中,師父在旁邊指導都不行的。當然無論師父怎麼做都是對的,都是未來宇宙的選擇。不過作為弟子來說,當然不能指望這三道菜怎麼做,事無巨細每一步都請師父來指導,否則能算是自己做出來的菜嗎?這樣比賽的結果還能算數嗎?如果弟子離開師父就不知道菜該怎麼做,難道將來去飯店當主廚還要帶上師父一起去,每次都讓師父在身邊指導嗎?當然不可能啦,那時候就該弟子去指導廚師該怎麼做了。

在關鍵時刻,師父提醒我們一聲,比如「該放鹽了」,那對正在比賽中的弟子來說已經是開恩了,難道具體應該放幾克鹽還要師父說嗎?難道我們把一大罐鹽都放進菜裡去就算是信師信法,正念正行了嗎?鹽放太多了,自己做的菜鹹得難以下咽了,難道我們還心裡嘀咕「明明是師父讓我們放鹽」的嗎?如果連做菜時應該放多少鹽,火候應該如何掌握都不明白,這樣的人能夠去飯店當主廚嗎?

以上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在正法中大方向師父已經給我們定下了,具體每個人,每個項目的路應該怎麼走,那還是應該大法弟子在學好法的基礎上自己去掌握,不能事無巨細都問師父怎麼辦,更不能片面理解師父的話,根據自己那一點理解偏激的去做,這都不能說是正念正行。

《中庸》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用廚藝之道來理解,那就是酸甜鹹辣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五味調和得當,火候掌握好,那做出來就是既可口又養生的美食。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大道是相通的,中正仁和不僅是王者之道,也是廚藝之道。

當然,無論是中正仁和也好,《中庸》也好,都不是大法的法理,大法弟子只能以法為師。然而這些東西都屬於神傳文化,也都是為法而來,為法而成的。了解一些神傳文化,對於我們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師父所說的法,以及師父對具體問題的指示,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認識,供各位同修參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