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1月25日】
大過年的,親朋往來都不會空手,都會帶來點東西,來表達節日的問候。那麼現在趁著過年這個喜慶日子我們就說說買「東西」,這個購物的代名詞的出處。
因中華傳統文化為神傳文化,那很多長在我們嘴邊上的名詞和說法,都有其深刻的內涵在裡面。
「東西」指物品的代稱,源於古老的《周易》,在《周易》中,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東西為金木,就有有形實體和價值。南北為水、火為虛。古代盛東西的器皿多為竹木編織而成,遇到水則漏,遇到火就焚燒壞了。所以上街買物品稱為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
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在唐代,貿易集市多集中在城市的東西兩面。購物往往是東西兩個集市上來回跑,結果長此以往,人們就把購物說成是買「東西」了。
其實為甚麼城市中把東西兩個方位作為集貿所在地?還是由於人們對《周易》的認同。人們相信,南北為通渠,所以天子「面南背北」,而東西兩個方位為實體,所以購物圈多分散在東西方向。
由此可見,中華傳統文化對以「五行」學說為基礎的周易有著極大的認同和實踐!這本身就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