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1年02月28日】
沒有資料證明中國森林貧乏系自古已然。反之,所有的研究都指出,造成中國森林銳減的是人為因素。從歷史上看,主要緣於人口增長太快而過度墾殖這一一般性規律。中共建政半個世紀以來的大破壞,除了反對節制生育而人口翻番之一般規律,更有屬於「中國特色」的特殊規律:政治家的個人野心、政策多變、與不計成本的「高速增長」等等。
這種大破壞有三次。
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後期。
史達林去世不久,共產主義陣營的最高領導權處於模糊狀態,毛澤東試圖超過蘇聯而攫取「教皇」之冠。一九五七年十一月舉行的世界共產黨會議上,赫魯雪夫提出蘇聯要「十五年趕上或超過美國」,毛澤東當即提出中國「十五年趕上或超過英國」,半年後毛又把時間表大大提前為「兩到三年」,再三個月後毛更加激動人心地號召道:「為五年接近美國,七年超過美國這個目標而奮吧!」於是,整個中國捲入「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狂潮之中。蘇共內部計劃於一九七零年才「進入共產主義」,當然不能容忍中共搶先,於是憤怒地要毛和蘇聯「對對表」。赫魯雪夫也看清了毛澤東的意圖,後來他在《赫魯雪夫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多年來,毛澤東一直在磨拳擦掌。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控制共產主義運動。他知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向蘇聯挑戰。」這麼一場今天看來荒唐不堪的霸權之爭,結結實實地把中國拖入絕境。在當時,鋼鐵是國家實力的主要指標,「超英趕美」就要全民「大煉鋼鐵」;全國城鄉,一夜之間「土高爐」林立,就連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碉堡炮樓都改造成了「土高爐」。煤不夠用,就伐木燒碳。毛澤東的霸權夢迅即破滅,但數百萬座「土高爐」的沖天烈焰,卻一舉燒掉了中國大量森林。多年之後,經濟學界痛心疾首地稱之為毀滅森林的「一筆血債」。
第二次是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十年「文革」。
中共建政之初便全面取消了市場,實施計劃經濟。為了保證其統治中心城市的穩定及發展工業,對農業實行了超經濟剝奪。過低的強制性的農產品收購價使農業無利可圖,其中種植業獲利更低,又以種糧獲利最低,農民自然傾向於棄種植業而轉向林、牧、副、漁等業,而在種植業中,則是種什麼也不願種糧,糧食短缺成了當政者漫長的噩夢,只好使用行政手段強制農民種糧;在「文革」時期,這種行政強制達到了頂點。除種糧之外,一切都被視為「資本主義」而予以取締。甚至連中國農民數千年以來傳統的家庭副業,也被限制在每家僅可保留「一豬一羊一雞一兔」。毛澤東指示「以糧為綱」,農民加了一句:「一切砍光」。這一次,森林又遭到嚴重破壞。不僅開荒種糧使大片森林消失,就連農民世代栽種的果木林都被農村幹部們砍伐殆盡。
第三次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改革開放」初期。
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走到了絕境,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國開始的經濟改革發韌於農村:農民爭得了土地的經營權;一九七九年春《森林法》公布,劃出一部分比較分散而不便管理的林地給農民作「自留山」。但共產黨在短短一代人之間多次失信於民,這一回,農民山林到手就是大砍其樹,搶占眼前利益。這種緣於信任危機的砍樹風潮猶如銀行擠兌,帶有極大的傳染性,只要有一戶先砍,數日之內,便可席捲全鄉全縣。在唯恐得而復失的恐懼之中,農民們全家老少一齊出動,不分晝夜地瘋砍狂伐。手軟的伐大留小,心狠的則把成片的山林「剃光頭」,甚至連果樹、油茶樹、漆樹統統砍光!其勢迅猛如暴風驟雨,無可阻擋。中國的森林又一次遭到浩劫。奇怪的是,遲至一九九三年,也就是這第三波大破壞過去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才對私砍自己所有的林木是否構成犯罪作出認定。
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人口增長和不計成本的經濟發展是毀壞森林的罪魁。
英國在八百到一千年前,大部分國土還覆蓋著原始森林,三百年前木材還能自給自足,近二百年來,工業化破壞了森林資源,現在90%的木材需要進口。
五十年代初,泰國的森林覆蓋率為58%,二十幾年之後,一九七八年降到了33%。
阿富汗和馬來西亞的森林,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已經基本砍光。
中國黃河流域遠古森林密布,到西周,森林覆蓋率還高達53%(當然是專家估算的),後來人口劇增,毀林開荒,亂墾濫伐,才造成農業衰退,文明向東南遷移。現在黃河流域已經成了赤地童山,山河破敗。
(摘自RFA鄭義「砍盡伐絕的中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