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1年02月28日】
四 生命的回顧
很多瀕死體驗者都談到對生命歷程的回顧,對自己過去所做所為的審判:在天神[注2]之光的包圍中,在充滿慈愛與寬容的氣氛中,重見自己的生活,重新評價自己行為的好壞。一位紐約的體驗者裡查德.托德這樣描繪道:「我的生活歷程象電影一樣在我面前飛快掠過,我生命歷程中重要的裡程碑以驚人清晰的圖像橫掃而過。就像在看電影,無可奈何地坐在旁邊看著我的戲劇人生匆匆而過。」
還有一種「徹底的生命回顧」,對自己過去所感所思、所做所為做出道德的審判。《生命之後的生命》一書中有這樣一個實例:
那聖靈之光告訴我哪些是錯的,我哪兒做得不對,非常真實。就像回憶的閃回,我一生的生活場景全部涵蓋其中,同時進行審判。接著,光忽然暗下來,我與上帝開始了對話,不是用語言,而是用思想進行交流。當我回顧或體驗生命中曾經歷過的每一件事時,我似乎是用一種洞悉一切的無所不知的眼睛去審視它,這目光引導著我,幫助我判斷每件事的意義。
使我感到震驚的是,它不僅向我顯示了自己做過的事,而且顯示了我的所作所為對其他人造成的影響。透過上帝的眼睛,連過去的思想也不曾遺漏,所有你未說出口的想法全部一一重現。
這種完全的生命回顧不僅僅是見到生活的畫面,而且讓體驗者重新親歷了自己的過去,並由此認識到自己過去所作所為造成的後果。他們與那些形像、場景互相交流,在體驗中對自己作出判決。一名體驗者說:「不是上帝在審判我,而是上帝給了我一個審判自己的機會。」
在生命回顧過程中,最引人注意的特點就是內心神性的發現:體驗者從內心浮現出神的形像或象徵,從而使他們獲得超凡的智力和敏銳。也許正如愛默生所言:我們每個人,從內心深處看來,都是神性的一部分。我們精神的成長完全依賴於我們發現自己內在神性的能力。
體驗者在回顧一生的過程中不僅對其生活的認識更客觀、更全面、更明了,智慧得到釋放,即使不能達到頓悟,也使他們更寬容、更仁慈,不僅對自己,而且對全人類,甚至一切生物。一位體驗者說:「我的意識發展得超越了大腦限制,我看得更透徹,感覺更強烈了,我的聽覺沒有變化。我感到萬物之間的聯繫和相互關係與我從前認識的完全不同。」有的人甚至感到意識的力量宏大無邊,他們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意識的彌散和力量使他們能夠對自己作出判決,不再象過去那樣,僅僅從自我孤立的立場去看待世界。他們和超靈結合在一起,得以超越人的意識限制和瑣碎問題,窺見生活的全貌、生命的真義。
有科學家把這種特殊能力稱為「神契的迴響」。體驗者獲得的神奇理解力使他們能夠把世界看作一張萬物息息相關、相互連接的網,這種萬物互為因果的意識提醒他們不僅對自己,而且對神靈創造的一切負有責任。傷害其他生靈,也就是傷害了那個宏大的自我,因為萬物眾生都是由「神聖的內在聯繫僅僅縛在一起的。」體驗者這種寬泛、宏大的世界觀,對於我們重新認識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當瀕死體驗者在生命回顧中最終對自己做出審判時,大多數人都說他們並非孤獨一人,而是和天神之光在一起,那光能夠洞悉一切,「揭示內心深處的秘密。」這光還會和體驗者交談,問他們幾個簡單的問題,如「你要把生命中的什麼呈現給我呢?」一位婦女相信這一定是上帝,是上帝對她進行啟示:
突然,我的整個生命毫無掩飾地袒露在這偉大的存在――上帝面前。我內心感到他對我生命中所做的那些引以為恥的事都予以寬恕了,似乎它們一點也不重要。上帝問我,不是用語言,而是同步的心靈感應,「你做了什麼有益人類和有助人類進步的事?」同時,我的全部生命立即在我面前展現,那些重要的事被一一指示出來,使我理解它們何以重要。
沒有一位體驗者說審判是惡意的,幾乎所有人都說上帝的提問裡包含著慈恩、寬容和理解。這光芒不象是審判者,更像是勸慰者,幫助體驗者再次面對生命中那些痛苦和不盡人意的時刻,幫助他們原諒自己做過的那些小人之舉。一位來自俄亥俄州的體驗者這樣說:
那光團向我放射出深深的同情,把我生命中美好與醜陋的時刻一一展示,但卻不加任何判斷。我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愛、被關懷。即便在我直面生命中最糟糕的那些時刻時,也用不著害怕。那光給了我勇氣,原諒自己有時候表現得如此自私,如此自以為是。我清楚地知道,這一切只是要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幫助我把痛苦統統解除。
經歷過這種體驗的人大多認為,生命回顧的首要意義是讓他們認識仁慈。肯薩斯的凱思.凱勒說:
我知道,慈愛讓世界轉動。可是你知道嗎?這是真的,不是陳詞濫調。我在瀕死過程中認識到:是天神的慈恩讓世界轉動,只有通過愛別人,愛自己,向天神伸出手去,我們的精神、靈魂才能成長進步。最主要的問題是不知如何去愛,對嗎?我們總是那麼驕傲,那麼愛妒忌,有那麼多慾望,對金錢和權力永無休止的貪婪。電視裡總是充斥著這些垃圾。為甚麼會這樣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們遲早,或今生或來世,要為我們的自私和冷漠付出代價,我想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已經為此付出代價了。如果你不懂得付出慈愛,你就無法享受生活的快樂。這就是瀕死體驗教給我的。
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每個人的「業力」每時每刻都在對他造成影響。瀕死體驗者認識到他們今生所造成的任何傷害都會在以後的某個時候加倍償還,沒人能逃脫自己種下的惡果,這使他們對自己思想、感情和行為,及其動機的純潔性予以更嚴肅認真的思考。
大多數瀕死體驗是幸福愉快的,以致只想永遠留在神靈的懷抱,與光芒相守,別無他求。湯風,一位12世紀的瀕死體驗者在體驗中由天使引領,對自己的一生做了痛苦的回憶後,與上帝之光相遇。他問天使自己能否留下,天使告訴他還沒有資格在天堂永駐。他聽後很失望:「主啊!我到底做了什麼孽,讓我非得離開這輝煌之地,回到自己的身體裡!」天使只是提醒他記住看到的一切,重生後要以此為戒,謹慎為人。於是他立即回到了體內。
體驗者重生後,對現實的醜陋感觸頗深。美國著名小說家凱薩琳.安.波特(Ketherine Ann Poter)經歷過瀕死體驗後說:「我已經看見了天堂,而現實世界卻如此醜陋。此後很多年,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不值得生存。但只要有信念,內心深處就會本能地湧起力量。在我一生中,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到死去的同時又把自己這種急欲返回天堂的渴望壓了下來。」
認識真理的目的是把他付諸實踐。大多數體驗者重生後的生活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是,他們都相信天堂是人類最終的歸宿,而能否抵達天堂則完全取決於人類自己。他們看清了自己的任務和使命,常常問自己:是努力把生命奉獻給慈恩、正義和真理,還是追求享受,信奉自私自利的功利主義而不顧對其他地球生命的損害呢?選擇只能由自己來做,但他們已經明白這選擇的重要意義:它關係靈魂的歸宿。
參考資料
1.《天堂印象――100個死後還生者的口述故事》,逢塵主編,外文出版社,1999年1月
2.《打開生死之門》Jean Rithie,徐和平譯,陝西旅遊出版社,1998年10月
3.國際瀕死研究學會網站www.iands.com
4.《自然沉思錄》R.W.Emerson博凡譯,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5月
[注1] Love這裡譯為「慈恩」、「仁慈」似更能準確地表達體驗者的精神感受。
[注2] God, Lord: 這裡譯為「天神」,或「神靈」,一則更符合當事人真實的表述,因為很多情況下那是由光、慈恩、力量組成的精神實體;二則有助於無神論者及各派宗教人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