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個性看人的命運

我修練法輪大法的一點體會


【正見網2001年04月10日】

在我是一個很俗很俗的常人時,我只對自然科學感興趣。大自然呈現和諧的美,自然科學往往用幾個方程式就概括了表面上很複雜的一大堆現象 又體現了其簡單統一之美。然而,當我把視角投向人時,投向人類社會時,我發現其比大自然要複雜醜陋的多。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太難認識,有的成功順利,有的坷坎曲折,有人看似好人,卻命運多孑,有人看似壞人,卻財運亨通,很難解釋。在《聖經》舊約中,專門有一本書《約伯》問上帝這些問題時,上帝也沒有正面回答。那時,這些問題,我也只是偶爾腦子中一閃而過,並沒有深究。修練法輪大法後,隨著修煉的深入,這些問題才漸漸清晰起來。

人的命運,本質上是由自己,自己的心性決定的。但又不限於這一生一世,先天帶來的東西很重要。老師一眼就可以看穿人的心,還可以看到你的很多前身前世,歷史來源。我也不會算命,看手相。如何根據這個人這一生目前的表現來大致判斷一下其命運趨勢呢?

修練之前,我在認識人上稀裡糊塗的,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也不知道如何判斷人的命運的好壞。隨著修練的深入,我知道人的個性的重要。

西方中有很多心理學著作論述性格(character)的重要性。譬如,在《性格的力量與人生》[1]中,作者在討論人的衰老問題時有一句話:「為解釋衰老,我們通常轉向生物學,基因學和病理學,但為了解衰老,我們需要更多的東西:性格的觀點。」我認為這話是很有見地的。

常人中,我們常聽人議論:「這人個性好。那人個性不好。」 我在這裡把個性定義為人的言行長期比較固定的模式,, 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與心性有關的。什麼是良好的個性, 什麼是不好的個性呢?人的個性與命運是什麼關係呢?

根據我的觀察和實修的體會,大體上人的個性可用「剛強」和「柔和」兩類來概括。我們把前類成為 「正性」個性,後類稱為「負性」性格。

下面舉幾個例子,讀者一看就知。

拿脾氣來說,暴躁,--此屬於「剛強」類;
溫和,--此乃「柔和」類。

拿怕心來說,有人膽大,敢說感作--此屬於「剛強」類;
有人膽小怕事,--此乃「柔和」類。

拿顯示心來說,有人喜爭強鬥勝,狂妄自大--此屬於「剛強」類;
有人謙虛誠懇--此乃「柔和」類。

拿歡喜心來說,有人成天嘻嘻哈哈。另有人整天天悲切切,哀聲嘆氣。大喜大悲都不好,修練人到高參次,都喜怒不形於色。

這麼一說,有人會說,「柔和」比「剛強」類好。

拿顯示心來說,我們不應該狂妄自大,但過分自卑壓抑也不好。這使我想起在美國大學課堂裡美國和中國學生不同表現(大體如此,不排除少數例外):美國學生髮言踴躍,只知道七八分也要說成十分全知道;中國學生即使十分全知道也很少積極主動發言。過份顯示和過份壓抑都不好。合適的作法是既不自傲也不自卑,而是自信。同樣的道理,我們不求名,但名譽來了,我們也不刻意拒絕。在修練中,我體會,老師把我們一顆顆扭曲的心整平 -- 正性和負性性格往零性性格推。

推而廣之,過於正性和過於負性的心理都不好,我們應該有平常心。

我們不能簡單一概地說剛強類個性好,還是柔和類個性好,因為這還有內外之分。有人表面於世無爭,但內心求名求利的思想非常強;有人對弱者麼三喝四,但內心怯懦膽小--在真正的惡人面前唯唯諾諾,此為外強中乾。

剛類個性壞處是易造業,發揮運用好,有領導才能,膽大有俠義心腸。「柔」類個性好處是不易造業,但是如果內心膽小怯懦,則有負面影響。

人的性格決定人的命運。人生在世,別無所求,只需具有好的品格,往往就能使人成功。確少好的品格是失敗的主因。

「我們失去的實質是不好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業力,它和人的各種心是相輔相成的。比如說我們常人有各種不好的心,為了個人利益,做了各種不好的事情,會得到這種黑色物質──業力。這和我們自己的心是有直接關係的,要想去掉這個不好的東西,首先得把你這顆心扭轉過來。」 (《轉法輪》)

剛直的大樹易被風颳斷,脆嫩的柳條任風吹。良好的個性應該是外柔內剛。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表達過類似的見解:「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天下莫柔弱於水,而共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通過修煉,我們的個性都向這個方向轉化。命運也會比修練前變好。

人,你想有好命運嗎?請注重個性的改造。但如果沒有修煉的心,談何容易?豈不聞常人中的一句話「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嗎?那我們修練人為什麼會變化呢?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一言一行一念,老師和天上的神都在看著(事實也的確如此),所以我們有意識地時時修心性,發現不足的地方勇於改正。人的心性決定一切。當一顆心發生變化了,與之緊密相關的一系列言行,為人處世方式,奮鬥目標,思維方式---即各方面的個性都會發生變化。

參考文獻

[1] James Hillman, "The force of character and the lasting life", the Ballantine Publishing Group, 1999.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