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元結斥責:貪官不如賊!

唐蓮


【正見網2016年12月29日】

元結:《賊退 示官吏》並序
【原序】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原序的今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西原蠻起兵攻入道州,燒殺搶掠,幾乎搶光才離開。第二年,盜賊又攻破永州和邵州,不再侵犯道州邊境,就退走了。難道是因為道州有力量制服敵人嗎?不過是蒙受了敵人的哀憐罷了。催繳賦稅的官吏,為甚麼還這樣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詩一篇,以告官吏。

【原詩】             【今譯】
昔年逢太平, 早年幸逢著太平盛世,
山林二十年。 在山林裡隱居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 清泉水流經我家庭院,
洞壑當門前。 山澗洞谷對著家門前。
井稅有常期, 徵收賦稅有固定時間,
日晏猶得眠。 太陽升高還可以安眠。
忽然遭世變, 忽然發生了安史之亂,
數歲親戎旃。 好幾年隨軍南征北戰。
今來典斯郡, 如今來管理這個郡縣,
山夷又紛然。 又遇到山寇騷擾侵犯。
城小賊不屠, 城市小 山寇無意洗劫,
人貧傷可憐。 百姓窮苦 山寇也哀憐。
是以陷鄰境, 因此鄰縣全都被攻破,
此州獨見全。 唯有這個州獨得安全。
使臣將王命, 受君命 催賦稅的使臣,
豈不如賊焉。 難道還不如山寇慈善?
今彼征斂者, 如今那些橫徵暴斂者,
迫之如火煎。 逼迫百姓像烈火熬煎。
誰能絕人命, 誰能夠忍心斷絕人命,
以作時世賢。 換取朝廷美名的“時賢”。
思欲委符節, 我真想辭官丟棄符節,
引竿自刺船。 拿起篙竿自己去撐船。
將家就魚麥, 帶領全家回魚麥之鄉,
歸老江湖邊。 告老歸隱住在江湖邊。

【作者介紹】
元結(719—772),字次山,唐汝州魯山(今河南省魯山縣)人。天寶十二年(753)中進士。安史之亂後期,他被任命為山南東道節度參謀,曾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南侵。唐代宗時,任道州(今湖南道縣)刺史等職。

元結在文學創作上,反對浮艷文風,主張發揮文學“救世勸俗”的社會作用。他有一部分詩,諷喻時政,對人民疾苦深表同情。杜甫曾高度讚揚他的《舂陵行》和《賊退示官吏》,說:“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其詩在思想內容上,確有價值。但由於過分否定辭采聲律,他的多數作品,常常顯得樸質無華,不夠形像生動。他還曾編選與自己傾向相同的同時代七個詩人的二十四首詩,為《篋中集》,並在這個選集的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對後來白居易的詩論,有明顯的影響。著有《元次山集》。

【註解】
癸卯歲:唐代宗廣德元年(763)。 西原賊:指當時少數民族“西
原蠻”。其時少數民族起義,多為反對壓迫。 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縣。邵:邵州,今湖南邵陽市。 此州:指道州,今湖南道縣, 蒙其傷憐:承蒙其憐憫。 諸使:指當時徵收財賦各種官吏。 忍苦征斂:殘忍地搜刮。 山林句:指作者隱居時。 井稅:賦稅。古代曾有過“井田制”賦役法,故後世習稱賦稅為井稅。此指唐時按戶口徵收的租、庸、調。 晏;晚。 遭世變:指安史之甜的事變。 戎旃(讀氈):軍帳。 親戎旃:謂參與軍事活動。 典斯郡:管理此州。元結在廣德二年五月任道州刺史。 山夷:指“西原蠻”。 見全:得保全。 使臣:指朝廷派來的催征官員。 將:奉。 迫之句:催
迫貧民交納賦稅有如火煎。 誰能二句:謂誰能用滅絕人命的方法,來換取賢能官吏的稱號呢? 委符節:棄官。委,棄。符節:古代官、將受任的憑證,以玉、金屬、竹等做成,刻字而中分之,各取一半,有事則相合以為信。 刺船:撐船。 將家二句:將,攜。二句意謂帶領全家,到有魚有麥地方,去隱居終老。

【簡析】
此詩是元結任道州刺史時所作。前一年,“西原蠻”曾攻掠道州城,元結就任當年,“西原蠻”又進犯,但不再犯道州,元結認為這是“西原蠻”對道州城民的哀憐,故藉此事,寫詩示屬下官吏。他用 “盜賊”,和官吏對比,認為官不如“賊”,比“賊”更兇狠。賊尚能哀憐人民疾苦,而橫徵暴斂的官吏,卻根本不顧民眾死活,像“火煎”一樣壓榨人民。他憤慨的表示,如果號稱賢能官吏,卻使治所內 民不聊生,那麼,自己寧可棄官而去!他能發出這樣的議論,對官吏能夠這樣猛烈地痛斥,實在是有正義、有勇氣的高尚行為。這種同情人民疾苦、反對橫徵暴斂的思想感情,是難能可貴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