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6年10月12日】

*正見網2006年10月01日登載「曉遇拾煤童」:

原詩前面四句是:「晨起長街行人少,霜摧花草半零落。急尋單位匆匆走,忽見幼女拾煤核」。這首詩兼押平、仄韻,但前面四句是押仄韻。由於第一句不入韻,尾字當以平聲為好,所以把「行人少」改為「少人行」。同樣的理由,第三句結尾「匆匆走」也以平收為好,比如改作「走匆匆」。作者不妨把詩中所有這類地方都改一下,再念幾遍,體會韻腳和非韻腳的平仄對立產生的音樂效果。第三句中的「尋」改為「向」,因為不加修飾的「單位」應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單位」,因此就不用「尋」了。

*正見網2006年10月02日審閱「隨感」:

原詩首句「今我不樂思岳陽」有兩解:「不快樂,因而去思岳陽」或者「不喜歡去想岳陽」。第二句「煩絲擾人日還長」,此句內涵頗為負面,用「恐」換「日」也好得多吧。第四句「 閒看黃花落寒霜」之「閒看」與上下文不諧。末句「不若平心待起航」不合適,因為法船早已起航,難道作者又上了別的航船?這首詩給人總的印象是思想、情緒比較亂。

*正見網2006年10月03日登載「詩二首:法中、正念」:

原詩第一首「居中:常居法中志不移//敬師敬法心專一//一思一念純如淨//走在神路永不離」。據其內涵,題目「居中」顯然不恰當,故改「法中」。第二句尾字「一」和第四句尾字「離」本屬不同平仄(按普通話都是平),因此把第一、二句改換次序,聲韻和內涵都有所改進。第三句「純如淨」用了雙重比喻,反而不通了:說「思、念」「純、淨」本身是比喻,再來一個「純如淨」的比喻不但沒有必要,而且不通,因為「純」和「淨」是兩種不同的狀態:一個表示「成份不複雜」,一個表示「雜質少」,不宜互相比較,更不能用「淨」去比喻「純」,因此改為「純而淨」,實即「純淨」的本意。原詩第二首第一句「常有正念心自明」,「有」改為「存」,請作者辨析詞義。末句「正念一出全滅清」中「出」改「發」,正念滅魔必須用「發正念」的特殊形式,特別是師父傳的口訣。

*正見網2006年10月03日登載「感恩--恭祝師尊中秋快樂」:

原詩題目中的「五言古風」已經刪去。一方面,此詩並沒有古風的特殊風格,因此不宜稱「古風」;另外,就是真正具有古風的風格,我們也不特別標示其詩體。根據從前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把格律詩和非格律詩分開標示的辦法沒有什麼積極作用,因此對詩歌一律取消了體格的標示。

原詩第四節中「去私一層層//方體師亦辛」,「亦」字用得很不好。不管是一時疏忽、並非本意,還是真的那樣想的,這樣寫都是很不好的。古人寫詩把「鍊字」作為最基本的功夫,關鍵的字要反覆推敲很久。我們今天沒有那樣多功夫去推敲了,但詩寫成後還是最好平心靜氣的讀幾遍,儘可能減少這一類明顯不恰當的用詞錯誤。這裡把「亦」改為「更」,雖然也不充分,但比「亦」字好多了。最後一句「人月兩相圓」,即「人使月圓、月也使人圓」,可能不是作者要說的本意。因此把「兩相」改為「一齊」。

*正見網2006年10月03日登載「盼師歸」:

作者仍然是仿元曲「山坡羊」的句式來寫。但從兩次投稿來看,作者不是照曲譜寫、儘可能靠近曲譜,而是照著自己喜歡的某一首曲來寫。碰巧這首曲在兩個七言句上用了兩個襯字,作者就把這兩個九言句當標準來寫了,結果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用詞不當:「掃除陰霾迎來彩霞飛,法船起航揚帆伴祥瑞」,「彩霞飛」不必、也不宜「迎」;「起航」是早就起了,現在不能再起。因此刪去了「迎來」、「起航」。字數也和曲譜相合了。最後兩行「圓,也是淚。//缺,也是淚」,易致誤解。作者也有些拘泥兩個三言句的迭韻用法。其實譜中說「可迭韻」,不一定非要迭韻;就是迭韻,也不一定非要兩句相同。所以改為「圓,也伴師歸;缺,也伴師歸」(用了一個襯字),比較明確和正面。建議作者把曲譜找來看一下,並多讀幾首「山坡羊」的名曲,思索一番,必能加深理解,下次寫得更好一些。

*正見網2006年10月03日登載「煉功」:

原詩第四句「旋機無妙鍊金剛」,「無妙」費解,因此改為「奧妙」。最後一句「佛光普照煉功詳」,文義欠通。如用「祥」,則勉強可通,也不好,因此代以「煉功場」。

*正見網2006年10月03日審稿「願你堅強--寫給一位同修」:

原詩第一節說「一個人走在路上// 總望有可靠的肩膀// 當心中軟弱時// 有人扶著走向前方」。希望有個「可靠的肩膀」,好讓人「扶著走」,這樣就未免依賴的心多了些。何不就直接希望自己有一顆永遠不「軟弱」的心呢?我們看到同修艱難時,應該盡力扶一把,但我們自己不宜擺好架式等著別人來扶。原詩第二節:「一個人走路上// 也望有個避風的港//當風雨襲來時//有一個躲避的地方」。這個想法就更不合理了,還沒遇到風雨就先想「避風的港」,背著這個包袱走,也走不快啊。遇到風雨了就頂過去!師父說「弟子正念足,師有回天力」嘛,沒有風雨的修煉,又怎麼修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