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吾道一以貫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2月2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裡仁第四 》)

【注釋】

(1)參:曾參。
(2)一以貫之:「以一貫之」的倒裝。貫:串、貫通。
(3)唯:是。
(4)忠恕:忠誠、寬容。

【語譯】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的,我懂了!」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大概就是忠恕罷了。」

【研析】

孔子說:「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注1)」(《易經・繫辭上傳》)看來古人之所以對自己的言行這麼慎重,不是沒有原因的,原來關係這麼重大。弟子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注2)(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弟子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恐怕曾參說的不完全正確,可能說仁恕還可以,孔子之道的立足點是道德。所謂「忠恕」,屬於德的一部分,盡己之謂「忠」,包容於人謂之「恕」。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待人忠恕,這是仁的基本要求,貫穿於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

注1:君子的謹言慎行,是感動天地的原因,能不謹慎嗎?
注2:子貢問孔子說:「有沒有一個字可以奉行終身的呢?」孔子回答說:「大概就是『恕』這個字了吧!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也能設身處地不要加諸在別人身上。」

【延伸思考】

1、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詮釋「恕」,你在生活中如何實踐呢?
2、承上題,如果做不到,究其主因為何?(建議:可以引導學生挖出「私心」作祟的部分)

【相關資料】

歷史故事:庾公不賣的盧

庾亮乘坐的馬中有一匹叫做「的盧」的凶馬,有人勸他將它賣了。庾亮說:「將它賣了,必定有個買的人,如此就會害到買的人;難道可以因為對自己不利就將它轉移給別人嗎?以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是為了不讓後來的人再看到而受害,成為自古以來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事。效法他,不是很合理嗎?」(《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課後作業】

故事中的庾公和孫叔熬的精神都做到了為他人著想,如果別人將不好的事情加諸在你身上,你又會如何對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