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功虧一簣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3月2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第九》)

【注釋】

(1)譬如:比如、舉例說明。
(2)簣:盛土的竹器。似畚箕之類。。
(3)止:停下來。
(4)覆:被覆、遮蓋。
(5)進:前進、繼續做。

【語譯】

孔子說:「舉例來說用土堆成山,只差一畚箕的土就堆成了山;如果這時候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呀!比如用土平地、雖然剛倒下一畚箕的土,如果要繼續做下去,那也是我自己要繼續的呀!」

【研析】

這句話是孔子根據《尚書・ 旅獒》(獒:音「熬」)中的「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所說。意思是:堆一座九仞高的土山,因為差最後一畚箕的土沒有倒下而不能成功。用來比喻事情不能堅持到底,只差最後的步驟而功敗垂成。當我們還不能看到事情的終點線時,往往長時間努力所產生的疲憊容易使人心生猜疑。「到底還需要多久呢?」「這件事情做的成嗎?」殊不知過了山頭,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春。這時的心中要是能有一把秉持良知善念的尺,時時衡量著事情的是非對錯;要是對的,擇善固執,勇往直前,不會因為一時的疲累而迷失了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這樣一來成功才會有希望。

【延伸思考】

1、試著訂一項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例如:不說謊話。並說說看要如何來保持。
2、想一想「有恆」的好處有哪些?大家一起來討論看看。

【相關資料】

道家修煉故事:段恝一念失道緣

滎陽的鄭曙,是著作郎鄭虔的弟弟。他博學多能,喜歡追求新奇的事物,個性重氣節有擔當而樂於助人。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談天說地,聊到一件古今奇事。鄭曙說:「大家讀過《晉書》吧?知道太尉郗鑒的故事嗎?晉書最後說他死了,但事實上他現在仍活在世上。」在座的幾位友人甚覺驚奇的說:「請告訴我們事情的詳細情況好嗎?」

於是鄭曙就說了以下的故事。

唐天寶年間,定襄縣縣令段揚有個兒子名叫段恝。他從小就喜好清淨無為,喜愛研究道術,不食酒肉。在他十六歲那年,段恝向父親請求說:「我想遊覽名山,尋訪異人學道。」段揚知道他從小的志向,就答應他的請求,並給了他十萬錢,讓他出外訪師求道。

天寶五年,段恝經過魏郡,投住在一間客棧裡。客棧裡有一位客人,騎著一頭驢,買了好幾十斤的藥,都是些養生辟穀類的藥材。他還天天到市上向胡商尋找一些稀少而他還沒買全的藥材。段恝觀察這位客人,他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眉毛鬍鬚白得像雪,但是他的面色卻紅潤得像桃花一般。平時他也不吃五穀雜糧。段恝知道他一定是個修道人,心裡非常高興。等到那位客人有空的時候,段恝就買些珍貴的水果、精緻的食物和藥品美酒送給他。這位客人感到有些訝異,就對段恝說:「我只是山裡的一個平凡老頭,到這裡來採買藥品,並不想讓世間的人知道,為什麼你能發覺我呢?」段恝說:「雖然我年紀輕,但是我個性喜歡清虛寂靜,看了您的言行舉止,知道您一定不是個普通人,所以希望和您交往。」那老者聽了很是高興,就請他一起喝酒聊天,談一些修煉的事。

幾天後,那客人事情辦好要離開了,就對段恝說:「承蒙不棄,願意和我交往。我姓孟,名期思,家住恆山,就在行唐縣的西北九十裡處。」段恝就為他設宴餞行,並誠懇的叩頭請求,表示願意隨老者到山中學道。老者說:「我看你確實有堅定的志向,如果這樣,我可以讓你同行。但是住在深山裡修煉是很苦的,你必須忍受許多常人無法忍受的飢餓寒冷。所以許多想學道的人,大部份都知難而退了。而且,山中還有德高望重的老師在,我必須向他稟報,你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吧。」段恝堅決地一再請求。老者知道他修道的意志堅定,就對他說:「我現在尚有要事在身,等到了八月二十日,你再到行唐縣來找我吧。從行唐縣向西北走大約三十裡,有一座孤姥莊,莊裡有一位孤姥,她是一位奇人。你可以先去拜見她,並向她說明來意,然後你就暫時住在那裡,等我事情辦完再去接你。」段恝再次下拜,並欣然接受約定。

到了約定好的日期,段恝真的找到了這座孤姥莊。見到莊裡的老太太。他就把和孟先生約定的事詳細的告訴了她。老太太聽完,拍拍他的背說:「你年紀輕輕,就懂得要學道,真是了不起呀!」於是將他的行李放進柜子,讓他暫時住在堂前的閣子裡。孤姥家很富裕,提供給段恝的生活用品非常豐富。他在莊裡住了二十天,孟期思先生果真來了。孟先生對段恝說:「我本來只是隨便說說,沒想到你真的守約來了。但是我現在有重要的事要到恆州去辦,你暫時先住在這裡,等過幾天我事情辦完就回來。」等孟先生回來,他又對段恝說:「我必須先去向老師稟告,說明情況,等老師同意,才能帶你一起上山。」過了幾天,孟先生又回來了。孟先生請孤姥把段恝的行李全部收藏保存起來,只讓段恝帶著隨身衣物和被子前往山上。段恝就跟隨著孟先生進山。

剛開始的三十裡路,路途很艱險,但是勉強還可以行走。但是接下來的三十裡路,段恝就要用手拉著藤蔓,用腳踏著凸出來的岩石,膽戰心驚,很小心地慢慢走。段恝嚇得心膽俱裂,出了一身冷汗,才勉強到達老師的住處。

這山上居住處所的東面南面,全都是崇山峻岭,林木茂盛濃密,放眼望去一片碧綠青翠。北面較為平坦,接近諸陵嶺。西面坡度較陡突然筆直向下,層層的溪水沿著高山岩壁流入谷底,谷中有大片良田,許多山中居民正在田裡耕種。這其中建有六間瓦房,分為前後幾棟。位於北面的房子,是許多位先生的住處。東面廂房是廚房,有飛泉從屋檐間流至地面,用來代替井水。在那北門之內,靠西面的房間有一密室,時常緊關著門。東西間有兩個房間,共有六位先生住著。在那屋前的廊屋裡面,有好幾個書架,上面擺著許多藏書,大約有兩三千卷。還儲存有上千石的穀物,藥物
數量極多,也有好幾石的美酒。

段恝一一拜見各位先生之後,這些先生們告誡他說:「想住在深山老林學道和住在人世間是有很大的不同,修煉是很艱苦的,必須忍飢受餓,吃許多的草藥。能甘於如此的生活,才可以在此居住,你能做得到嗎?」段恝說:「可以!」於是諸位先生就讓他住下了。五天後,孟期思說:「今天不如去拜見老先生吧!」於是孟先生打開了西屋,進入屋中,有一個石堂,廳堂朝北,在裡面可以直接眺望川穀。老先生就坐在繩床上。段恝向前恭恭敬敬地拜見老先生,過了許久老先生才睜開眼睛看著他。老先生對孟期思說:「你說的那個人,就是他嗎?這小子還不錯,就當你的徒弟吧!」他們一告辭出來,西屋的門就又關上了。

庭院的西面臨澗,共有十棵松樹,都有好幾十公尺高。松樹下有一巨石,可以坐一百人。先生們沒事時,常常在這石頭上飲酒、下棋。段恝常陪侍左右,站在那裡看先生們下棋。這些先生們並不精通棋藝,段恝就在旁邊幫忙指點。先生們說:「原來你也懂得下棋,那就坐下來一起研究研究。」於是段恝就和先生們下棋,這些先生都不是他的對手。於是老先生命人把門打開,走了出來。他拄著手杖靠崖站立,向西邊遠處看了許久,然後回頭看著諸位先生們說,可以下盤棋。孟先生說:「我們都不是這小子的對手!」老先生聽了,露出了笑容。於是坐在石頭上叫段恝過來下棋。下了一陣子之後,老先生的局勢比段恝差了一些。老先生就笑著對段恝說:「你想要學什麼呢?」段恝年紀尚輕,不懂得要求學方術,只說想先學周易。老先生就讓孟期思教他周易。說完老先生又回到屋裡,關上了門。

段恝學了一年多周易後,對於易經的道理,愈來愈明白,無論占卜或算卦,都能非常準確。他在山上住了四年,前前後後看見老先生走出門來也只不過五、六次。平時老先生都在屋裡端坐繩床上正心,常常兩三百天不走出屋外。老先生平常睜開眼睛的時候不多,他的容貌很年輕,像兒童一般,身體有些肥胖,卻不吃任何東西。每次老先生正心完畢,偶爾會喝一些藥汁,但不知是用什麼藥品煎制的。有一天老先生忽然對大家說:「我和南嶽的諸葛仙人約好期限,現在時候到了,必須要去了。」

段恝住在山上好幾年了,此時忽然很想家,就請求孟先生說想回家一趟,很快就會回來。孟期思生氣地說:「想回家就是想回家了,幹嘛還說要回來!」於是就去向老先生稟報。老先生對孟期思說:「早知道他意志不堅,無法堅持到底,就不應讓他來!」於是就讓段恝下山回家去了。

回家一年之後,段恝又重回山上找那些老先生。到了山上,只見屋室跟以前一樣,但是門窗關閉,一個人也看不到。他下山來孤姥莊問老太太山上的情況。老太太說:「已經有一年沒看到先生們了。」段恝於是無限悔恨,恨自己錯失了得道的機緣。

段恝住在山上的時候,有一次曾經向孟期思先生請問老先生的姓名。孟期思拿出一本晉書讓他讀郗鑒傳。等段恝讀畢,就對他說:「你問老先生是誰?他就是晉朝的郗太尉!」

過去修煉真是很難呀!稍微一念之差,就會失去得之不易的修煉機緣。

(資料來源:《紀聞》)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