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5月04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文帝(1)嘗令東阿王(2)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3)。應聲(4)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5),漉菽(6)以為汁;萁(7)在釜(8)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9)何太急!」帝深有慚色(10)。(《世說新語・文學第四》)
【注釋】
(1)文帝:指魏文帝曹丕。曹丕,字子桓,三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曹操的兒子,公元二二○年篡漢,即帝位,國號魏,在位七年。愛好文學,創作與理論並有成就。著有《魏文帝集》。
(2)東阿(音峨)王:即曹植。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兒子,天資聰穎,早年受曹操喜愛,曹操一度想立他為太子。曹丕稱帝後,備受猜忌,後來抑鬱而死。擅長五言詩,感情極豐富,著有《曹子建集》。
(3)行大法:以國法制裁,即處以重刑。
(4)應聲:隨著話聲。形容反應很快。
(5)羹:一種帶汁的食物。
(6)漉菽(音鹿叔):漉,濾。菽,豆類的總稱。漉菽,濾去豆渣。
(7)萁(音奇):豆莖。
(8)釜:烹飪器具,即現今之鍋子。
(9)煎:煎熬。
(10)慚色:羞愧的神情。
【語譯參考】
魏文帝曹丕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作一首詩,如作不成,就以重刑懲罰。在曹丕的話剛一結束,曹植便作詩說:「煮熟豆子拿來作羹湯,濾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莖在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就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得如此急迫!」魏文帝聽了,滿面羞愧。
【研析】
曹丕與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曹植在文才學識方面很受曹操的器重與寵愛,但因他任性好酒,在品性方面讓曹操感到失望,最後曹操還是決定將王位傳給曹丕。曹丕即位後,先後迫害多位兄弟,當然更不會放過曹植。
本則故事就是描述曹丕以七步成詩方式藉故迫害曹植,而曹植以萁豆同根生卻彼此相煎熬,比喻骨肉相殘,讓曹丕聽了之後感到很慚愧。曹植所完成的這首詩,除了顯示他的文思敏捷外,內容更充分流露出他是個至情至性的人。
【延伸思考】
1、在中國歷史上,為爭權奪利,父?子、子?父、手足相殘的例子相當多。從這則故事中,可看到曹丕為確保王位,所展露出人性殘酷的一面。對於曹丕的這種作法,你有何評價?
2、在這則故事中,曹植運用機智,不但救了自己的一命,也以寓言的方式,提醒曹丕不應骨肉相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無法預料的緊急狀況,你是否也有像曹植一樣,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而以機智化解危機的經驗,請分享你的經驗。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世說新語》(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3、《【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