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述而不作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4月1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2),竊比(3)於我老彭(4)。」(《論語・述而第七》)

【注釋】

(1) 述而不作:述,闡述。作,創作。
(2) 信而好古:喜歡古人且相信古人的言論事跡。
(3) 竊比:私自比擬。竊,私自,私下。
(4) 老彭:人名,殷商時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賢臣,見於《大戴禮》。但學術界另有說法是指老子和彭祖兩個人。

【語譯】

孔子說:「只闡述而不創作,深信並且愛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研析】

在這一章裡,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則,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敬重與保存文化傳統之精神。孔子的一生述而不作,只是刪詩書(詩經、尚書)、定禮樂(禮、樂經)、贊周易,修春秋,編纂六經。他過世後弟子們才將他平時言論摘要記錄下來,名為《論語》。西方有句諺語說:「傳統是本能與理智之鑰。」好的傳統文化有其歷久不衰的深義,人們在飲水思源的過程中,可以借鑑古人的智慧與成就,以俾於日後的發展,在優良傳統文化之基礎下走的更穩健!

【延伸思考】

1、想想看,中華五千年有哪些文化值得保留與發揚?
2、「述而不作」後來引申為忠實紀錄、不扭曲他人言語,你覺得現今哪些職業專家都該有此道德?(參考答案:編輯、記者、傳記作家、史學家……)

【相關資料】

敬神利鄉 全縣大治


誠心實意的敬信神靈,不僅能夠端正身心,有利於做個好人,清吉平安;推而廣之,還有利於一鄉一縣,乃至一個地區廣大百姓的福祉。真是佛光普照,利己益民。現在講一個發生在明代的真實故事。

劉安當上南宮縣的縣令以後,正值大旱之年,百姓飢苦。他就親自帶領屬下職員向神靈乞雨,路過一廟,見該廟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廟側有一石碑,倒在地上。石碑長一丈有餘,他當即率眾,想來把它扶起立好,但是力不從心,根本無法抬動。他就向神靈禱告說:「神如有靈,請讓碑自立;並乞降雨,以解民憂。我劉安定重修廟宇,敬謝神靈!」第二天,雷雨突然大作,全縣農田都得到雨水的潤澤。農民受到實惠;那塊倒地的大石碑,也自動的豎立起來。劉安實時率眾去叩謝神靈,並向朝廷匯報,請求重修廟宇,皇上大悅,下詔同意。

新廟落成後,劉安感慨本縣在科舉考試中,很久未有人才出現,就拿自己的薪俸,買了木料,送到學堂,對眾生員說:「我把振興本縣科舉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今後誰考試成績優異,我就給他立木牌坊,表彰其功。」當年秋天,白圭經鄉學推薦,考中進士,劉安真的給他立了鄉貢進士牌坊。劉安還拿出薪俸厚贈白圭家長。從此鄉縣敬信神佛,民心敦厚,生員勤學。南宮縣人材輩出,年年都有生員高中。百姓歡歌,全縣大治。

正是:敬信神靈,久旱得雨;百姓解憂,老少歡善。敬信神靈,生員勤奮;人材輩出,如日之升。敬信神靈,全縣大治;利國利民,光榮之至。善良的人們啊,有鑒於此,何不敬神信佛,以臻吉祥啊?

(出自《涌幢小品》)


【課後作業】

「敬天畏神」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除了上述的故事闡述中華文化有著神傳文化之內涵外,你還可以找到哪些類似的例子呢?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