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4月0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2),弦而鼓之(3),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4),使國工視之(5),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公(6),作斷紋焉(7);又謀諸篆工(8),作古岡(9);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10),抱以適市(11)。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12),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冥之山(13),不知其所終。
(劉基《郁離子》卷上)
【注釋】
(1)工之僑為琴:選自《郁離子》,是劉基隱居青田山時所作。《郁離子》是寓言故事集。郁是文采,離是光明,郁離子就是文明者。
(1)斫(音濁):用刀斧砍削。
(3)鼓:彈奏。
(4)太常:原為掌管禮樂的官名,魏晉以後代指主管禮樂的官府。
(5)國工:國內一流的樂師。
(6)諸:之於,與的意思。
(7)焉:於是,指琴上。
(8)篆工:刻字、刻圖紋的工人。
(9)岡:同款,即款識。
(10)期年:一週年。
(11)適:到、去。
(12)圖:打算。
(13)宕冥:幽深昏暗,文中指虛渺高潔的境界。
【語譯參考】
工之僑得到一根上好的梧桐木,把它做成一張琴,裝上弦一彈,聲音美妙動聽,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優秀的琴。於是把琴獻給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找國內著名的樂師來考評,說:「不夠古老」,退還給工之僑。
工之僑回來,找漆工商量,在琴上漆上殘缺的花紋;又找來刻工,在琴上刻出上古文字,把琴裝匣埋在土裡。一年後挖出來,抱到集市上,有個路過的貴人看見後,用百金購了去,獻給了朝廷。樂官傳看後都說:「真是世上少有的寶貝。」
工之僑聽說此事,感嘆地說:「可悲呀,這個世道!難道這只是一張琴的命運嗎?其它事物不都是如此嗎?如果不早替自己打算,就跟這個世道一樣喪失真誠了。」於是工之僑便進入幽遠的深山,不知最後怎樣了。
【賞析】
這則寓言不過百四十餘字,卻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貴古賤今以至真假莫辨的虛偽和可笑。同一張琴,同是「金聲而玉應」,卻有如此不同的命運,其價值真的如此懸殊嗎?工之僑的真誠、信心十足,加上琴的天下之美,未能得到國工的正確評價。原因在於人們把國工的評價等同於琴之優劣真相,國工是名望很高,卻並不是明白人,而被崇古的觀念牢牢地限制了。崇古,就是認為甚麼都是古代的好,今不如昔,這種愚蠢的想法存在於不少人的心中,要知道今天的事情,再過一些年不就是古代了嗎?古代的事情,在當時不也是今天嗎?於是盲目追求古代的事,甚至鬧出笑話來。這則寓言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文中辛辣地嘲諷了國工的虛偽可笑,國工的可笑在於,不能承擔起鑑別琴的本職工作,也許國工明確知道琴的金聲玉應,卻不敢接受它。好像世人只強調外表,外表符合了世人的觀念,就說他好;若外表不是世人所喜愛的,即使他本質相當優美,也不會被認同。所以同一張琴,加上一個古字就是希世之珍了。古老與優秀劃了等號。第二段中,工之僑所做的正迎合了國工的觀念,琴的身價倍增,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它的身價,完全是建立在作假與欺騙上。人們倒樂於接受。難怪工之僑要感嘆,要警醒世人:要早替自己打算,不然就要和它一樣喪失真誠了。刻畫了工之僑不與世俗妥協的高潔形像。
這則寓言在藝術上很成功,一是語言精煉,寓意深遠,把豐富的哲理融匯在簡括的故事敘述和人物刻畫之中,讀後耐人尋味,引人思考。二是很善於用對比的手法,前面是「使國工視之」,後面是「樂官傳視」,語言上既不重複,又鮮明地襯托出同一張琴的不同際遇。而前一段裡的「弗古」與後一段裡的「希世之珍也」更是把同一張琴做假前後的不同命運展現出來,也很自然地引出工之僑「悲哉,世也!」的感嘆和「而不早圖之,其與之矣」的念頭,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和刻畫工之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都有非常直接的作用。
【延伸思考】
1、生活中我們不斷成長,面臨選擇。成長的過程,就像是國工鑑別琴的過程,如何才能不像國工一樣地鬧出笑話?
2、人要能拋棄自我狹隘的觀念,常常省視自己,去接受真正的美好的事物,才不會被人云亦云所局限,想想看,你要如何突破此困境?
【參考文獻】
http://www.tonyhuang39.com/page/cc436.html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l/anfa_liuchi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