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謝玄北征不為名(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4月0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韓康伯(1)與謝玄(2)亦無深好(3),玄北征(4)後,巷議(5)疑(6)其不振(7)。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戰。」玄聞之甚忿(8),常於眾中厲色(9)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10),以事君親(11)故發;不得復云為名!」(出自《世說新語・識鑒第七》)

【注釋】

(1)韓康伯:韓伯,字康伯,晉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西)人。年幼時聰明,好學,擅長於說道理。曾任豫章太守、吏部尚書等職。
(2)謝玄: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名相謝安的侄子,東晉名將。謝安為相時,他為廣陵相,以御前秦苻堅南侵,後在淝水之戰大捷,收復部分失地。
(3)深好:深厚的友誼。
(4)北征:討伐北方的苻秦。
(5)巷議:街巷中的議論。
(6)疑:害怕。
(7)不振:不能挽救危險的情勢。
(8)忿(音份):憤怒。
(9)厲色:嚴肅的表情。
(10)死地:必死之地,此處指戰場。
(11)君親:君王與親人。

【語譯參考】

韓康伯與謝玄並沒有深厚的交情,謝玄率師北伐後,大家議論紛紛,擔心他不能挽救危險的情勢。康伯說:「這個人好名,一定會盡力打仗。」謝玄聽了非常憤怒,常常在群眾中以嚴肅的表情說:「大丈夫率領數千名軍隊,出生入死,是為了侍奉君王與親人,盡忠孝才努力奮發的;不得再說只是為了求名!」

【研析】

苻堅為了篡奪晉君的帝位,發動戰事且已攻占許多地方,情況相當危急。當時朝廷討論想派遣謝玄率軍北伐,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最後因為郗超排除異議,力挺謝玄,果然謝玄後來也不負使命,打了一場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南北戰爭(淝水之戰)。事實上,郗超與謝玄私交也不好,所以世人讚嘆郗超的先見之明,且推崇他不因個人的好惡而胩藏別人的優點。

相較於郗超的優點,本則故事則指出韓康伯的缺點。韓康伯與謝玄並無深厚的交情,在謝玄銜命北伐後,大家正在憂心戰況且議論紛紛之際,韓康伯卻說,「謝玄好功名,一定會努力打仗」,言語間充滿了鄙視之意。謝玄得知後,非常憤怒,而時常當眾表明並澄清,打仗全是為了盡忠孝,並非如韓康伯所說是為了求功名利祿。

保家衛國是國民應盡的義務。謝玄深知沒有國哪有家的道理,故勇於承擔率軍北伐的重責大任,出生入死;未料卻遭人中傷,擔任統帥全是為了個人功名,也難怪謝玄要「聞之甚忿」且「常於眾中厲色」抗議了。謝玄多次當眾重申自己立場的作法,一方面除了可以明志,另一方面也起了要大眾建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

【延伸思考】

1、你覺得人生應汲汲追求功名利祿,或應該抱持著順其自然,無所求而自得的心態。請分享你的看法。
2、當有人在背後談論你的是非時,你會如何處理,是一笑置之,不理會,或採取如同本則故事中謝玄的作法,不斷的當眾澄清。請分享你的看法。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世說新語》(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