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甘羅巧智說服張唐赴燕為相(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4月3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1)。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2)於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於秦(3)。秦使張唐(4)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閒之地(5)。張唐謂文信侯曰:「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裡之地。』今之燕必經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6)。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7)?」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8)。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9)?」於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10)?」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11),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12)之用於秦也,孰與文信侯專(13)?」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14)?」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裡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因孺子(15)行。」令裝治行。

(出自《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

【注釋】

(1)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原為大商人。靠政治投機起家,任秦相國,封文信侯。
(2)蔡澤:燕國人。秦昭王時,曾任相國,獻計攻滅西周,封剛成君。
(3)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於秦:燕王喜,姬喜。太子丹,姬丹,燕王喜的太子。入質,作人質。古代派往別國作抵押的人。
(4)張唐:人姓名。表字卿。
(5)以廣河閒之地:廣,增廣;擴大。河閒(音間),地名。在今河北獻縣一帶。
(6)未有以強也:強,勉強。
(7)女焉能行之:女,通「汝」,你。
(8)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項橐(音陀)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張衍田《史記正義佚文輯校》錄《正義》云:「尊其道德,故曰大。」項橐:人姓名。
(9)何遽叱(音斥)乎:遽(音具),急,匆忙。
(10)武安君:白起。秦國名將,因功封武安君。
(11)破城墮邑:墮(音灰),毀壞。這裡是攻陷的意思。
(12)應侯:范睢。
(13)孰與文信侯專:專,權重,權大。
(14)與:通「歟」,表疑問的語氣助詞。
(15)孺子:兒童。

【語譯參考】

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死去的時候,甘羅才十二歲,奉事秦國丞相文信侯呂不韋。

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出使燕國,三年後燕王姬喜派太子姬丹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準備派張唐去燕國做相國,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趙國,從而擴張河閒一帶的領地。張唐對文信侯說:「我曾經為昭王進攻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宣稱說:『能夠抓到張唐的人,就賞給他方圓百裡的土地。』現在我去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因此我不能前往。」文信侯聽了很不高興,可是沒有什麼辦法勉強他去。甘羅說:「君侯您為甚麼如此不高興?」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奉事燕國已經三年,燕太子姬丹已經來秦國作人質了。我親自請張卿去燕國做相國,可是他不肯去。」甘羅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文信侯叱責說:「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願意,你怎麼能讓他去?」甘羅說:「非凡的項橐生下來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您就讓我試一試吧。何必急於叱責我呢?」於是甘羅去拜見張卿。

甘羅對張卿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比,誰的功勞大?」張卿說:「武安君在南方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方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每戰必勝,每攻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我的功勞可比不上他。」甘羅又說:「應侯范睢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卿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甘羅進而說:「您確實明了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張卿說:「確實明了這一點。」甘羅接著說:「應侯想要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為難,結果武安君剛離開咸陽七裡地就死在杜郵。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作相國而您不肯去,我不知您將要死在何處了。」張唐說:「那就依你這個小娃娃的勸導而前往燕國吧。」於是讓手下整理行裝,準備上路。

【研析】

此篇列傳之所以歷久不衰,主要是它生動地描述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羅的事跡。甘羅年僅十二,卻能洞察時局,利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了丞相呂不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十二歲就成為秦國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外,也與當時的客觀環境―行權變謀詐之術有關,所以他也算是戰國時代名副其實的謀士。

甘羅從小就展露出他的聰明與機智,九歲時也曾替爺爺上朝去解決公雞生蛋的難題。而本文他又以十二歲的年紀,想出一條妙計,解決文信侯解決不了的問題,其膽識非比尋常,此點實屬難能可貴。時下的小孩若與他比起來,實在望塵莫及,顯得太嬌嫩了,我們不禁感嘆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

【延伸思考】

1、甘羅小小年紀就能運用智慧,說服張唐去燕國為相,突顯了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氣盛的性格,而你在如此年紀是否也已立定自己的志向、規劃未來的人生?

2、戰國時代因為當時環境所致,風行權變謀詐之術;如今在不同年代亦流行不同事物,你對潮流流行,有何看法?

3、能力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培養出來的,你目前已具備了哪些能力?

【參考數據】

1.四書五經之路 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
2.史記列傳(一)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記七十篇列傳評註(上冊)李勉評註 國立編譯館85年1月初版
4.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