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一傅眾咻

雲開


【正見網2009年08月23日】

「一傅眾咻」這個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傅」是教導的意思;「咻」是喧鬧、吵擾之意。與這個典故相關的故事如下。

春秋戰國時,孟子至宋國,發覺宋國國君左右賢臣甚少,於是準備離開宋國。宋國大臣戴不勝想要挽留孟子,並表示欲將一位名叫薛居州的賢士推薦給宋王,大家一起努力輔佐國君。

孟子婉拒了他的好意,並對他說道:你希望你的君王賢明嗎?我明白告訴你,如果有一楚國大臣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國方言,那麼是找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找楚國人來教他呢?戴不勝回答道:請齊國人來教。

孟子又接著說:就是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說齊國方言,可是如果眾多楚國人卻用楚國方言吵擾他。這樣的話,即使天天拿鞭子打他,要想讓他學好齊國方言,也不可能。但若是帶他到齊國的大街小巷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方言也不可能。你說薛居州是一個善士,讓他居住在國王的身邊。如果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那麼國王和誰去做壞事呢?但如果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那國王又能和誰一起去做好事呢?一個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麼樣呢?戴不勝聽罷,不得不點頭稱是。

「一傅眾咻」就是從孟子說的「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簡化而來。原指一人教誨別人時,眾人卻在一旁喧囂干擾;後比喻學習或做事時受到干擾,不能有所成就;或者用來比喻:負面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

這個成語典故在歷史上還有一些其它的寫法如:「眾楚群咻」、「一齊眾楚」、「齊傅楚咻」,其意義和用法都和「一傅眾咻」完全相同。

看了這個故事後我想:社會環境特別是周圍多數人的言行,對一個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在語言學習上是這樣,在道德修養上也同樣如此。在當今這個充滿了各種不良因素的社會環境中,每一個希望提高自己心性的人都只有儘可能的保持正念,儘量不接觸那些不好的東西,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因素對自己的影響。而當父母做家長的人,也要盡力為孩子開創一個良好的環境,努力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