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1年09月16日】
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的微觀粒子,分子、原子、質子、夸克、中微子等等。科學家認為這些微小的粒子組成了更大的粒子,這是正確的。可是有一個觀念上的問題沒有深入去想,其實這些更微小的粒子也可以組成一個空間,而這些空間裡也是像我們現在的空間一樣是很廣闊的。
以前科學家在研究電磁波的時候,假設有一種物質存在,這種物質科學家稱為「以太」(ether)。這種介質的密度必定非常大。可是當時的科學家想不透,如果我們周圍有一種密度這麼大的物質存在,他的密度甚至比鋼鐵還大上數萬倍,那麼我們為甚麼不會感覺到這種物質的存在?我們不是應該被「卡」在這個物質裡動彈不得嗎?後來麥克生做了光干涉實驗卻沒有發現「以太」(ether)。
如果以我們修煉人的角度來看,科學家的看法其實是因為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的。我們周圍的確密布著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從最微觀到目前的這個空間的分子,簡直是無計其數。然而每一層的粒子,彼此之間並不會互相影響,尤其是大一層的粒子對於小一層的粒子來說是穿透的,這個粒子層次之間的空間是極其廣闊的。比如說原子裡的原子核,他所占的空間只是整個原子的幾萬分之一,這是科學家做實驗證明過的。
因此「以太」這樣的東西本身就是瀰漫一切的比分子微觀的物質,如果他組成物體的話,密度是非常大的,然而又比分子的顆粒小,因此不但不會把人「卡」住,反而會穿透。為甚麼麥克生的光干涉實驗證明「以太」不存在?因為我們以分子做成的儀器觀察到的光任何的現象都會被分子的時間場制約,這個制約限制了科學家的觀察能力。
不是只有我們肉眼看得到的地方有物質,因為我們肉眼只能看到分子這一層,還是最大的分子這一層。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周圍的空氣是看不到的,然而那裡有空氣分子,像空氣這種稍微小一點的分子人的肉眼就看不到了。我們觀察太空,看起來一片黑,就說那裡是真空,其實那裡的分子只是又比空氣更小一層,不但是肉眼看不到,就算是儀器也偵測不出來。
地球外面的分子比地球上的微觀,這是一個層次的劃分,所以天上的人看到地上的人不管你從台灣飛到美國或飛到南極,他都覺得好像是螞蟻在爬,因為只能在一個大氣層的範圍內走。這個大氣層是很薄的,科學家說,如果地球像一個蘋果一樣,大氣層比蘋果皮還薄。
有人說:「現在的太空船可以飛到地球以外啊」,是這樣沒錯,可是太空人沒辦法長期待在太空中,他必須依靠維生設備。地球這個空間是一個神安排好的環境,裡面的人身體有什麼結構,就會安排適合人生存的環境,超出地球這個大氣層,就不是這個環境的生存空間了。太陽系的每個星球除了月球以外,都有生命,只是有些在另外的空間與層次,而大法也為每一層次的生命開創了生存的環境。
太陽光的成分有許多對人是有害的,是因為人的身體結構裡面的分子成分並不足以承受如此高的能量,比如說紫外線、伽瑪射線等等高能宇宙射線。地球的大氣層就是保護人的生存環境而生的。其他行星的大氣層也維持了那兒生命的環境,使生命能接收到適合的太陽光。
超出了太陽系,又是一個層次的劃分,在那兒的物質更微觀,而且超出太陽系範圍的空間更大,當然是更大的世界。在那兒的生命看到銀河系裡許許多多的太陽系,覺得像是許許多多放在玻璃球裡的小世界,像玩具一樣,裡面的人看起來忙來忙去的,也不知道在那麼小的玻璃球裡有啥好玩的。
科學家知道太陽系與太陽系間的距離是相當遠的,銀河系與銀河系之間的距離更遠。大法限制了生命的層次範圍,低一層的生命想往超出他生命層次的範圍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人被限制在地球表面上移動,而三界內一切生命都被限制在太陽系的範圍生存。而這個極遙遠的距離也代表了越往高層生命的活動範圍越大,高層生命世界的巨大與壯觀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師父說:「芸芸眾生滿蒼宇,層層有天皆有地。奇景妙無窮,世人迷不醒。想見談何易,修行如蹬梯。破迷在高處,壯觀妙難訴。」(《洪吟》「迷」)
超出銀河系的空間,那就更廣大了,而且物質也真的更微觀了。太陽系的「真空」偶爾還有一兩塊像小行星一樣的碎片,銀河系的「真空」也還有一些像是星雲一樣的氣體。超出銀河系空間的真空,就真的是一片黑暗了。然而只是物質變得更微觀而已,並不是那兒沒有東西。在一個極微觀物質的空間,大的分子是不容易存在的,他沒有相對應的生存環境。
微觀的物質也有類似我們分子世界裡的聲波的傳遞,因此光的傳遞在微觀物質中會很快。然而在不同的微觀物質中,光傳遞的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光在宇宙的空間走也是忽快忽慢的,決定於在那個層次空間中受到時間場制約的物質的運動。
前面只說到銀河系以外這一層,而這個小宇宙又是由無數的銀河系構成,更大的宇宙結構科學家還觀察不到,然而這只是一個橫向空間層次的劃分,還存在著縱向的空間連結。宇宙實在太龐大了,宇宙的大法開創一切生命的生存空間與境界,任何生命的境界比起這個龐大的宇宙,只能用「滄海一粟」來形容。如果生命偏離了大法,把自己看得比大法偉大,那真是最可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