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本:見可信?

李曉葵


【正見網2002年01月08日】

[畫面: 太陽的東升西落,人的生老病死,人們對科學的認同:文教系統、經濟體系……;春、夏、秋、冬]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習慣於這樣看宇宙、人體和生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沿著一條線看世界,視線將局限在非常狹窄的範圍[畫面: 孤單的直線];沿著一個面看世界,看到的將是如爬行的螞蟻、甲蟲眼裡的二維世界[畫面: 螞蟻、甲蟲在地上爬行];用平常人的雙眼看世界,映入眼帘的就是平凡的日出日落。即使乘坐飛船上了太空,看到的不過是人類生活的這個空間[畫面: 日出日落、宇宙飛船呼嘯著升上太空]。

如果能換一個視角,路邊的石頭會說話,身旁的草木會和你打招呼,而熾熱的太陽裡面,可能是一個清涼的世界。[畫面: 一個人與路邊的石頭打招呼、和草木打招呼。鏡頭從太陽的特寫轉到鬱鬱蔥蔥的森林]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被安排的世間的萬事萬物,看到時間是神;看到了人的命運是如何被註定的;看到了更廣袤的宇宙間的數不清的高級生命,生生不息。

如果不嘗試從根本上改變思想觀念,從多層次、多空間深入,對事物的本質我們能知道多少呢?

[片名推出:見可信?]

[畫面: 一座山,山上有各種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有黃土青石、懸崖絕壁;有潺潺溪流和巒巒山峰;還有山洞,及半山腰上冒著炊煙的幾家農戶和草房,等等。這時來了兩個人,一個是拄著拐杖的瞎子,一個視力完好。]

對視力完好者來說,一切都清清楚楚,盡收眼底,也就不去想用什麼儀器之類的來探測。

[畫面: 鏡頭拍攝視力完好者的背影及山的全景。鏡頭轉到瞎子的背影,鏡頭拉開,背景變成一片漆黑]

但是對瞎子來說,眼前一片漆黑,腦子一片空白。

[畫面: 瞎子摸到一塊石頭扔了出去,結果這塊石頭砸到了山下的一塊草叢,沒有聲音]

瞎子根據自己發明的一套邏輯和分析方法得出結論:這一塊是真空。

[畫面: 瞎子摸到另一塊石頭向不同的方向扔了出去,砸到不遠的一塊石頭,發出了「砰」的一聲。瞎子語:「這是一個重大發現」。]

瞎子根據自己發明的一套科學方法進行研究,認為發現了一種石頭。

[畫面: 瞎子第三次向空中扔了一塊石頭,結果碰巧打中了一隻老鷹,老鷹慘叫了一聲墜落下來。]

瞎子非常激動:發現了一種發出不同聲音的新石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瞎子發現的石頭越來越多,探測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還發明了大炮代替了石頭。因為大炮打得遠,所以瞎子發現在遠處還有更多的石頭、更大的石頭。由於瞎子的不懈努力,他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石頭以及石頭之間的關係,並且得出結論:石頭是物質的基礎,除了石頭之外就是真空。

面對同樣的一座山,這兩個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從表面上來看,瞎子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探測的方法也系統和複雜,計算得也很精確,探測到的東西也不少,但是探測到的並不是山的真正面目,更探測不到山中生命的存在,也就不會相信山中有生命了。而對這個視力完好的人來說,什麼也不用,直接就看到山的真相了。

修煉和現代科學對事物的認知就很象上面例子中視力完好的人和瞎子的關係一樣。

[畫面: 煉法輪功的場面,大法的舞蹈,現代實驗室,科學家開研討會]

隨著修煉層次的提高和天目的打開,修煉得好的人直接可以看到各個層次、各個空間中物質和生命的存在形式,一眼看去,一目了然。而人類的肉眼只能看見人類生存的空間,對於其它空間,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瞎子一樣,根本就看不見。人類只能通過各種儀器來測量,然後通過科學方法來分析研究,得出一些定理、定律、公式及理論模型。

[畫面: 現代物理實驗室,顯微鏡及其他試驗設備,高倍顯微鏡下的原子、電子、質子、中子、夸克、中微子]

現代物理學通過多種方法來研究物質結構,並且發現了原子、電子、質子、中子、夸克、中微子等微觀粒子。通過儀器可以將我們的有效的感知系統延伸,但是,這些儀器所能觸及到的宇宙的真實的情況也是極其有限的,因為對於這個世界的真正科學的認識應該是對這個世界的總體、綜合的認識,而非是一個局部的認識。即使這種局部的認識是非常精確的,那也不過是象瞎子的研究成果一樣,並不是微觀下物質結構的真實反映。

當然,我們擁有一雙人類的眼睛。
[畫面: 不同種族人的眼睛特寫,鏡頭通過這些眼睛看自然景象:山、水、植物、動物、風化的石頭……]

然而,我們親眼看到的,是物質的真實存在嗎?

[畫面: 一學生和一位教授談話]

學生:「你覺得人眼睛看到的就是物體的真實圖像嗎?」

教授愣了一下,沉思良久,說:「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以前還真沒有認真想過。我們的眼睛只是一個工具,真正「看到」的圖像是將眼睛收集到的視覺信息,經過傳導、組合、分析然後反映到我們大腦的某個區域,經過這樣的一些處理後,很難講我們看到的是否還是那個物體的真實……」

這位教授做過多年的電鏡實驗,知道針對同一個實驗對像不同的聚焦條件、鏡頭組合,照出的圖像是不一樣的。相當於不同的眼睛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教授又聳聳肩:「那又能怎樣呢?我們就只有這樣一雙眼睛」。

[畫面: 鏡頭轉到一處五彩繽紛的景物,一個相機,一雙手放進去一卷黑白膠捲,拿起相機,「咔嚓」,定格,一張黑白照片出來。(重複)一個相機,一雙手放進去一卷彩色膠捲,拿起相機,「咔嚓」,定格,一張彩色照片出來]

五彩繽紛的世界,同一部相機,同一個鏡頭,用黑白膠捲拍出的照片是黑白的;用彩色膠捲就可反映出世界的彩色。若把照相機比作人、鏡頭比作人的眼睛的話,那麼照相機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它到底該下個什麼樣的結論: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呢?

[畫面: 光譜,可見光,不可見光頻帶,人的眼球構造]

對人類的視覺系統來說,所見的光線只占光譜的極小的一部分;試想如果人類的眼睛是可以看到X射線的,那麼我們見到的人類只是一副骨架了。

[畫面: 鏡頭前的人突然變成骷髏]

如果我們的眼睛就是個電子顯微鏡,那麼同一物體,所反映出的及我們最終所「看到」的必然不同。那麼,哪一個景象更真實呢?

[畫面: 一工程師在測試手中的電路]

在這層空間,同一物質可以表現為不同的方式。如在電場中測電壓電流[畫面: 視波器、電壓表、電流表],在磁場中測磁密度磁場強度[畫面: 高斯表]。在時域是一種波形表現[畫面: 重複出現在視波器上的波形],在頻域中又是另一種波形表現[畫面: 出現在頻譜儀上的波形]。這得用特定的儀器方可觀測。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其它許多未定義的全新領域中,還存在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而那都是事物的真實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我們理解到的、我們現有知識所能涉及的僅僅是事物複雜形式的無比微小的一面。無論對於眼前看似再熟悉的東西,我們對它的了解都停留在非常有限的一面。

[畫面: 病人,看醫生,吃藥,打針]

比如,我們不知道疾病的根源,直到發現了細菌與病毒的存在。是不是有可能看到更深的根源--業力的存在呢?

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探測不到微觀下生命的存在,所以不承認微觀下有生命。在修煉界中講,汗毛孔裡跑火車、跑汽車、有山、有水、有生命。人類的肉眼看不見,現代科學也探測不到、理解不了。人們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觀念,認為只有象牙塔裡才有真正的科學,只有實驗室裡才有真正的科學發現。

人的慧目能夠觀測到我們的肉眼和儀器所無法觀測到的微觀世界的景象,修煉的人可能看得到汗毛孔裡跑火車、跑汽車、有山、有水、有生命。這取決於有著怎樣的眼睛,如何去看。不要以為自己看不到的,別人也一樣看不到;不要因自己看到是這樣的,就輕易否定別人看到的那樣。

[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