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7月05日】
「筱瑤!你來!接一個電話!」班主任喊道。
筱瑤一接電話,是家裡打來的,奶奶要不行了。
筱瑤趕緊坐車回到家,看到家裡的親屬都在,奶奶已經神志不清,大家在輪流守夜。
筱瑤趴在奶奶的床邊,睡著了,夢裡,她看見癱瘓的奶奶站起來了,奶奶說:
「我好了,我要走了。
孫女,奶奶告訴你一件事:
你根本就不姓『余』,咱們整個家族在文革時遭到迫害,祖宗牌位和家譜全都燒了,咱們家族更了姓氏,你不姓『余』。」
奶奶說完,開門就走了。
筱瑤醒來,發現奶奶已經沒有了心跳……
處理完奶奶的後事,她發現爺爺很失落難過,所以,關於姓氏的問題,她沒有馬上去詢問,她只是想:
我不姓余,那我姓什麼呀?
中國人怎麼活的連自己的祖宗是誰都不知道了呢?
中國人連知道自己的姓氏都那麼難嗎?
我姓了十六年的「余」,我爸爸姓了四十年的「余」,我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叔叔姑姑們姓了那麼多年的「余」……我們都以為自己是余家人,可卻不知道,早就錯認了祖宗。
這世間還有多少中國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不知道自己的祖宗呢?
中共這一百年來,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三反、五反、文革、六四、計劃生育、九九年迫害法輪功、活摘器官……屠殺了八千萬中國人,惡事做盡。
中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摧毀式的破壞,使萬萬千千的中國人理念不正、歷史不清、欺師滅祖、道德敗壞、活的不明不白、在無知中造業,可憐、可悲呀!
……
筱瑤又了解到,她的很多同學家裡都在文革時改過姓氏,比如,姓愛新覺羅的,後來改姓文,姓完顏的,後來改姓銀……不僅如此,還有改民族的,本來是滿族或是鄂倫春族,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殘酷運動中只能被迫改成了漢族。
而且,大多數人家裡的家譜可能留了上千年,在文革的浩劫中都無法保留,萬一被紅衛兵搜到,就會被扣上大帽子,定下莫須有的罪名。
筱瑤沐浴淨心,在師父的法像前敬上了一柱香,並雙手合十說道:
「師父,弟子想把神傳文化的純正美好,帶進校園,讓這些與我有緣的同學老師,歸正身心,重拾做人的標準,從新成為神的子民。」
……
筱瑤開始大量瀏覽法輪大法正見網中有關神傳文化的文章,筱瑤深知,真正能給世人帶來「正見」的神傳文化,就在法輪大法的正見網中。
與此同時,她也在「猛學」一些語文的基礎知識,像寫詩作詞的技法、行文的技法、古代的歷史常識等等,如果這些基礎的東西不學會,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推行她要做的事情。如果這些基礎不行,就好比「茶壺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那為甚麼要「猛學」呢?她一個理科生,沒什麼文科基礎,想要「搞文化」,只能猛學了。
筱瑤時常自嘲道:
「我這個不求甚解的一介武夫,要搞文化了。」
看起來好像很「天方夜譚」,一個高二的普通學生,如何能讓神傳文化真正的走進遍布邪黨文化的大陸校園呢?簡直是「痴人說夢」吧。
但不要忘了,這是創世主正法的時代,這是個大法弟子助師正法的時代,大法弟子,才是這個世界的主角。
……
「誒?這不是林風嗎?林風!」
林風一回頭,瞬間呆住了:
「是…是你。」
「怎麼?不認識啦?小時候還牽過手哪!忘啦!」筱瑤開朗的說道。
「你長高啦!」林風笑著說道。
「你轉學之後,不是搬家了嗎?這是回來看爺爺奶奶?」筱瑤問道。
「嗯…嗯!真沒想到還能遇見你。」
「對了,給你看個真相小冊子!給!」
筱瑤與林風講了真相,他很接受,又聊了幾句天,正好問他: 「對了,你這個大才子,能不能幫我個忙?」
「你儘管說。」
「幫我整理一些文學的基礎知識唄……」
就這樣,林風為她整理了許多寫詩、作詞、行文的技巧和經驗。 後來,筱瑤送給了林風一本《轉法輪》,林風欣然接受。筱瑤夢中所見,林風是陶淵明的轉世。
……
一陣寒冷的冬風吹過,只聽外面「嘩啦」一聲,是玻璃碎掉的聲音。
大家向窗外一望,是寢室樓的玻璃被風颳掉了,還好沒砸到人。
這個樓該有多破?多老?多舊?一陣風能把窗戶吹掉了。就是非常破舊、非常古老的這麼一個學校。校長一直向上申請,希望就算不給蓋新樓,最起碼把破樓修補一下也好。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申請不下來,這樓就這麼破著,尤其是冬天,窗戶縫、牆縫都漏風,老師和同學都凍的不行。
「別看了,別看了,同學們,一會兒就會有人來修。」老師說道。
同學們又都坐好,老師又接著說:
「和大家說一件事,我們要上公開課了。全校的老師和領導都來聽課。」
筱瑤眼前一亮。
老師又說:
「我想了想,就講莊子的《逍遙遊》吧!」
筱瑤笑了,心想:
師父在幫助我,做成這件事。
筱瑤在學習神傳文化之餘,也一直在關注校園動態。她是這樣計劃的,她想:
《神韻》能迅速鋪開,被大眾所熟知,不僅是因為其世界第一秀的高超技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神韻》一直在走高端路線,主流社會。
那麼這裡是不是也蘊含著一個道理呢?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你的位置決定了這件事情進行的快慢與難易。
我想要將神傳文化帶進整個校園,那麼,如果我先改變我的「位置」,我站在所有人都能「看得見」我的一個位置上,那麼我說的話,我做的事,是不是就會更有份量,更有影響力呢?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的這樣一個位置呢?
那就要利用一下「名」了,沒錯,名利情中的「名」,出名的「名」。
但要切記,我只能借用「名」,卻不能執著於「名」,只借用「名」所帶來的位置,來展現神傳文化。否則,疏忽了自身的修煉,捨本逐末,深陷名利,一切將毀於一旦。
筱瑤已經計劃好了,每一步要怎麼做,她一邊按計劃學習文化,一邊也在等待時機。
所以,當她聽到老師說要在公開課上講《逍遙遊》的時候,她就知道了,時機來了。
……
「上課!」
「起立!」
「老師好!」
這是一節大型公開課,連教室都更換到了一間更大的電子教室裡。屋裡坐滿了校領導和老師們,最大的級別是副校。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同學們一起朗誦。
這節課的前15分鐘,多是老師介紹莊子與《逍遙遊》,同學們朗誦課文,和回答一些文言文翻譯等內容。
15分鐘過後,終於進入了高潮部分。
只聽老師說道:
「看來,大家已經對《逍遙遊》有了一定的了解,莊子通過鯤鵬與凡鳥的對比,闡述了大與小、高與低的區別,從而近一步表明了自己對逍遙與自由的看法。
那麼我現在想問同學們:
你們覺得鯤鵬與凡鳥誰更逍遙?」
同學們開始舉手回答問題,筱瑤默默的坐在那裡,並沒有舉手,她仍然在等待一個最恰當的時機。
只聽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同學說:
「我覺得鯤鵬更逍遙,因為他站的高,看的遠。」
第二位同學說:
「我覺得凡鳥們更逍遙,因為它們無拘無束,不用那麼辛苦的飛那麼高,那麼遠。」
第三位同學說:
「我覺得他們都不逍遙,他們都是『有所待』的,他們做什麼都要有一個憑藉,而莊子是唯心的浪漫主義文學家,他追求的是一種絕對的完全無所憑藉的自由。」
老師肯定的點了點頭,說道:
「非常好!這位同學還說出來個知識點:莊子是唯心的浪漫主義文學家。」
這個問題老師本想就這麼過去了,可此時,余筱瑤突然舉手,而且把手舉的高過頭頂,神情中透出對回答問題的強烈渴望。
老師趕緊說道:
「這位同學,你再來說一下吧。」
筱瑤站起來,說道:
「鯤鵬與凡鳥,都沒有真正的逍遙,也皆在逍遙之中。
現在人說莊子是『唯心的浪漫主義文學家』,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莊子是道家的修煉人。
道,本就是辨證的,本就是在『成化』與『有無』之間的一體兩面,是一種在陰陽相互的『損有餘而補不足』之中的不斷調和的宇宙觀。
說他們沒有真正的逍遙,是因為他們需要憑藉天地的力量而生存,說他們也是逍遙的,是因為他們本就是這天地的產物,天地的造化,他們的一切又皆在天地之道的定數之中,又何來逍遙與不逍遙呢?」
筱瑤說完後,聽課老師們開始議論紛紛,老師也先是一怔,然後又露出笑臉,說道:
「不錯,不錯,你這辨證新奇的思想,確實和千年前的莊子碰撞出了火花。」
課堂繼續進行,不一會兒,老師又問道:
「鯤為何要化成鵬?莊子想給我們什麼啟示?」
第一位同學答道:
「因為他想站的更高,看的更遠。莊子想讓人們知道,想要站的高,看的遠,就要努力奮鬥,向上飛。」
第二位同學答道:
「因為他想更自由。莊子想讓我們知道,越努力,越自由。」
老師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時,筱瑤又把手舉過了頭頂,老師看到筱瑤舉手很高興,趕緊說道:
「來!你來說!」
筱瑤站起來說道:
「莊子為甚麼寫鯤化成鵬呢?我們還知道莊子的另一個典故,莊周夢蝶。莊子為甚麼總用化、用夢,來闡述一個角色轉換為另一個角色呢?
那是因為他看到人總是被假相與角色所束縛。
我們生在人世間,從小到大,會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小的時候我們是學生,長大了可能是老師,在一次次的角色扮演當中,在夢與化當中,逐漸迷失了真我,不能夠真正的同化於大道,真正的逍遙。
莊子其實在告訴我們,當鯤不執著於鯤,當鵬不執著於鵬的時候,才達到了真正的逍遙。」
底下的聽課老師們,又開始議論起來,其中一個老師說道:
「這是艾老師提前設計的嗎?提前安排好的吧,不然,一個高二的學生,會有這個深度嗎?」
另一個老師說道:
「但我看艾老師也挺懵的……」
老師抬頭看了一下時間,說道:
「還剩最後一個問題了,好,我們繼續。請問同學們:
你們喜歡莊子的作品嗎?請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莊子。」
這時,班級裡沒有同學「敢」舉手了。後面的聽課老師依舊議論紛紛。
這時,老師笑著說道:
「算了,我也不叫別人了,余筱瑤,你來說吧!我看大家都想聽你說!」
頓時,屋裡鴉雀無聲。
筱瑤笑著站起來,說道:
「我很喜歡莊子的作品,是因為我知道莊子是一位修煉的人。只有修煉人才有這樣的想像力與眼界,才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壺中天地。
我們鼓吹科學如何發達,科學現在發現了人眼看到的顏色取決於光的顏色。而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莊子就已經發問: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天的顏色,這究竟是他原本的顏色呢,還是由於無窮無盡的高遠而呈現出來的顏色呢?
莊子千年前就預言了千年後的人們,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不知修煉自己,只知眼見為實。
莊子這樣的人用文學家來形容,就太狹隘了吧?所以,在我心目中,莊子,是聖賢,是先知。
莊子還告訴我們,要『定乎內外之分』,要找回真我,才能真正的逍遙。」
此時,校領導們也按耐不住了,也開始議論起來,老師剛要作總結,這時,副校突然說道:
「等等!這位同學,我看你出口成章,想必也能七步成詩。不如,你給我們作一首詩吧!」
這顯然有些難為人了,但筱瑤心想:
副校能提出這個要求,或許就是師父提的,那就作吧!
大家一陣議論,老師剛想為筱瑤打個圓場,糊弄過去,但只聽筱瑤吟道:
「大道逍遙駕長風
造化天地萬物生
末世科學障心目
菌蛄難見鯤與鵬
神傳文化有深意
經典非是功與名
定乎內外尋本性
返本歸真道自成」
頓時,屋裡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從此,筱瑤「一炮而紅」。
獨白:
後來,這位副校就認識了我,對我非常好。
此次公開課,我的語文老師,也是我的班主任,就叫她艾老師吧,獲得了很大的榮譽,這使她更加喜歡我了。
這樣一來,學校裡關於演講、社團等活動,艾老師都會把名額留給我。這就使我想做的那件事情,又離成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