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談八德:悌

大陸大法弟子 古光


【正見網2016年01月05日】

二、悌

“悌”字是一個“心”字,跟一個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對弟弟妹妹的關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間彼此誠心友愛。兄長愛弟弟妹妹要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弟弟妹妹尊敬兄長要僅次於父母。所以古人講:有父從父,無父從兄。

例如:宋朝的包公(包拯)從小就是兄嫂拉扯大的,而且包公是吃嫂嫂奶長大的。所以後來包公把嫂子視如其母親來對待和回報,因此古人有老嫂比母的說法,就由此而來。

相反,三國時曹丕為害四弟曹植,逼迫四弟七步出詩,否則就要加害於四弟,所以曹植在哭泣下作出了千古留名的煮豆詩: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在中共執政以前,中國就有幾百口人的大家族,最多者有上千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這麼多人能和睦的生活在一起,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為甚麼能如此呢?全憑的是“悌道”。

這正是:
兄弟和睦家不散,
妯娌和氣順氣丸。
妻賢何愁家不富,
子孝何須父向前。

而中共歷次的政治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把善良的中國人搞得人性扭曲,綱常不正,五倫敗壞:夫妻、兄弟姐妹反目、父子結仇相互告發,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中國人生活在恐懼和互相防範的黨文化環境中,內心得不到一刻的安寧與祥和。

為弟娶親 以安母心

民國初年,遼寧錦州地區,有一位叫王鳳儀的大孝子,他排行老二,人稱王二孝子。就在他母親臨終前的那一個晚上,他坐在母親身邊和他母親談心,拉家常。最後王鳳儀問母親說:你老走後在這世上您還有什麼未了的心事和需要我為您去完成的事情嗎?母親看一看二兒子說:你為這個家也付出太多了,我不忍心再給你加重負擔了。王二說:母親您儘管說來,為兒的能為母親了卻心願,那是為兒的幸福呀!母親說:那好吧!我死後別人我都不惦記,唯獨你四弟弟他都這麼大了,連個媳婦也沒找到,可是我又知道象你四弟弟這樣的賭錢鬼,就是找到媳婦不戒賭這日子也是不好過,有媳婦也是跟他遭罪啊!老二呀,我把這事託付給你也是難為你了。王鳳儀樂呵呵的說:母親呀,您放心,我一定幫四弟找到好媳婦,並且幫助他把賭戒了。母親說:要能如此,我死後就放心了。說完這些心裡話,王母就面帶笑容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王母死後,王鳳儀守墓三年。他為了給四弟娶媳婦花了很多錢,連自己的妻子都有些心疼了。可是四弟娶完媳婦繼續賭錢,把家輸的淨光,無奈只好去給人扛長工。但他要求東家(僱主)先支出一年的工錢急用。主人說:要先用錢可以,得你二哥王鳳儀來做保人,如果你不講信用,就叫你二哥來扛長工。四弟找到二哥,王鳳儀二話沒說就做了保人。可是四弟帶上工錢,撇下妻子就奔黑龍江黑河而去,這主人就找到了王鳳儀來頂工。王鳳儀就這樣為四弟扛了一年長工。這期間四弟媳婦要回娘家(因日子沒法過了)。王鳳儀和妻子把弟媳接到自己的家中。四弟到黑河也沒混好,因為賭錢的惡習不改,兩手空空而歸,王鳳儀毫無怨言,把四弟接到家中與他妻子團圓。王鳳儀的善行,感動了四弟,終於使他浪子回頭,賭癮戒掉與妻子好好過日子了。

這是王鳳儀盡的“悌道”,也是“孝道”。其實寇準罷宴和王母托子都是人臨死前的囑託,現在叫遺囑。

古代有另一種叫法,叫做死托,就是人臨死前的託孤,這是對所託之人的最大的信任,因為受託者你辦不辦這事,死者也不會來找你兌現。但古人講信義啊,凡是受這種死托者,有的拿著自己的性命去完成所託之事。所以古人的理念是:不看生前利,只重死後名(名節)。

(待續:忠)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