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歡言得所憩…陶然共忘機!」

唐蓮


【正見網2017年01月30日】

李白:《下終南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註解】
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陝西西安市南,唐代士人多隱居於此。
過:拜訪。 斛(讀胡)斯山人:複姓斛斯的隱士。 卻顧:回頭望。 翠微:草木翠綠繁茂的山坡。 及:至,到。
相攜句:指路遇斛斯山人,就攜手同去其家。 荊扉:柴門。 青蘿:即女蘿,松蘿。一種蔓生植物,枝葉常自樹梢懸垂。 行衣:行人的衣服。 所憩(讀氣):休息的地方。 揮:這裡指舉杯。 松風:古琴曲名,即《風入松曲》,此處為雙關用法,有歌聲與松風交響的意思。 河星稀:銀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謂夜深。 陶然:歡樂的樣子。 忘機:忘掉世俗的巧詐心機,即不計名利,與世無爭。

【賞析】
前人說,“李白詩不專是豪放”(《朱子語類》),也有沖淡清新,自然恬靜之作。這首五言古詩,色彩清麗,自然天成,極有情趣。

詩的開始即把山月擬人化,明月有情,伴隨著詩人,在夜幕降臨時,從終南山返歸。接著依次寫來,詩人眷戀地回顧下山走過的小路,在月光下展望青翠、起伏的山巒;山路崎嶇,已經看不太清,自然產生一種月夜迷茫之感。這時詩人和斛斯山人相遇,被他熱情地邀至家中做客。此情此景在詩人筆下,展現出一幅幅色彩清麗的圖畫:童子打開柴門,主人陪同詩人走入庭院,在皎潔明媚的月光下,穿過翠竹叢生、林木幽深的小路,青蘿輕輕地從行人衣服上掠過。一幅多麼清幽、寂靜、美麗的山莊畫圖!詩人陶醉在潔白的月光下和蒼松翠竹之中,心曠神怡,留連忘返;和主人舉杯暢飲,酒興情濃,放聲高歌,直唱到銀河星稀,夜寂更深。

詩人當是酣飲沉醉,主人也因有這位胸懷坦蕩、性格豪放的佳賓,而無限喜悅,共同浸沉在無比歡樂之中,都忘卻了世俗的多乖巧詐,各自返於淳樸,顯得淡泊而恬遠。

全詩依秩敘述,層層遞進,不假雕飾,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渾然無跡,詩意濃郁。

【今譯】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
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
山林莽莽蒼蒼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
兒童出來急忙打開門扉。
穿過竹林進入幽靜小路,
青蘿枝葉拂掠行人衣褲。
歡快說笑,得到很好的休息,
主賓頻頻舉杯,敬酒施禮。
慷慨高歌風入松的曲調,
曲罷銀河星光已經很稀。
我喝醉了,主人非常高興,
大家都拋棄了世俗的心機!

“歡言得所憩…陶然共忘機。”是此詩的主題思想。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