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7年03月14日】
夏朝:大禹時代之二
大禹誕生
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鯀的兒子。大禹的誕生亦十分神奇。《帝王世紀》中記載,大禹的母親叫修己。一天,她出門在外時看到了流星貫昴,晚上,在夢中她接下了這顆星,以意念和流星交感,而後吞下神珠。修己破開自己的背部,在石紐(今蜀地西川)生下了大禹。禹胸前有玉鬥七星,腳上有紋路,好似一個“巳”字,所以為他取名叫文命。禹,姒姓,身高九尺九寸,即使站在上古身材威武的半神半人之間,禹也顯得特別的高大威武。
“大禹生而具有聖人的異相。他的兩隻耳朵上各有三個孔,是大通的象徵,可以興利除害,疏河決江。”(《淮南子修務訓》)這樣看來,大禹一雙耳朵象徵著大通,頭上又戴著鉤誕生,相貌崢嶸特異,天生就是要來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的。
鯀治水失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對於接續父親事業的大禹,治水之事別有一番意義,他所背負的使命也更加重大。
舜和禹的對話
就像當年堯帝任命鯀治水留下了一段君臣之間的對話,在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堯典》中,也有一段舜帝命禹治水的生動對話。
舜帝問身邊的人:“啊!四方諸侯之長,有誰能奮起光大堯帝的事業,管理百官,輔佐政務?”
眾人回答說:“禹能行。”
舜帝轉頭望著禹說:“啊!禹,你去平水土,要勤奮,要努力!”
禹起身拜辭說:“稷、契和皋陶都比我有德,不如讓他們去吧。”
舜把禹扶了起來,望著他說:“不,你去!”
大舜帝的朝廷中雲集了當時天下一流的人才。判案如神嚴明公正的法官皋陶、通曉穀物耕作的農官后稷、能馴鳥獸聽鳥語的林官伯益、主掌火和教育的司徒契,這些臣子個個才能出眾,在大禹治水的事業中各自扛起了獨當一面的重任。在眾多的天才和各國諸侯中,禹不單高大威武,他的智慧和能力也是多方面的。於是,治水的大任落到了禹的肩上。
禹為了治水奮不顧身。《史記》上是這麼寫的:“他勞心勞力,在外地居住了十三年,多次走過了家門前而不敢進去。”他的吃穿都十分簡單,居住的地方也非常簡陋。面對浩浩的大水,禹勞心勞力,付出所有,在所不辭。
在大禹後裔越王無餘的外傳中,對於大禹勤懇治水、不遺餘力的描述十分生動:“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溯河,盡濟,甄淮,乃勞身焦思以行。七年,聞樂不聽,過門不入,冠掛不顧,履遺不躡。功未及成,愁然沉思。”大禹治水心無旁騖,耳邊傳來音樂也不去聆聽,經過家門而不入,帽子掛著也顧不上取下來,丟了鞋子也不去撿。功業未成,沉思愀然。
河圖寶書
在得到了舜的任命之後,禹來到了河岸上,眼前是浩浩蕩蕩的河水。只見遠處有個身子老長、白面魚身的人魚忽地游過來,“唰”一下浮出水面,把上半身立著,撐著頸子先道一聲:“我是黃河之神。”然後只聼他朝禹一聲聲高聲呼喚:“文命!文命治水!”禹不由得邁上前去,河神把臂伸得老長,授禹一張《河圖》,指點他大水難馴的野性子,又親授他如何治水。叮囑完後,河伯沉入淵水之中。
禹展開手中秘笈一般的寶圖,那是一張縱橫交錯的河圖,上面詳細描繪了河流山川的脈絡。在還沒有地圖的上古時代,這是一張河神親自饋贈的河脈密圖,可見這張河圖的份量。
另外,《尚書》中還有神龜背上馱著河圖獻給大禹的故事。“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尚書洪範》孔安國傳)
有了河圖,禹治水進展神速。然而在《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的記載中,大禹獲得治水之法卻不是這麼簡單的。
禹王治水沒有進展,心中鬱悶。他在《黃帝中經》中讀到:在南嶽山嶺上,有一冊金簡玉書,載有治水之策。於是大禹東行到衡山,獻祭上白馬,但沒有得到所求。於是禹王仰天呼嘯,夜裡夢見穿紅色繡衣的男子,自稱是玄夷蒼水的使者,聽說天帝使文命到這裡來在此等候。紅衣人告訴禹王:“要得到金簡玉書,就得在黃帝岩誠心齋戒,待到三月庚子日那天登上山來,找到一塊發出響聲的大磬石,朝著石頭呼喚即起回聲。這時把石頭掀開,就可以得到《金簡玉書》,書裡是治水要訣。”
在黃帝岩 (即南嶽金簡峰),禹果然發現一塊磐石,便對著它呼喚,果然有回聲傳來。巨石上長著一株珊瑚狀的靈芝,撬開岩石,只見紅燦燦的金簡、晶瑩剔透的玉書,書簡用白銀絲絨編織起來,看起來金光耀目。(《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就這樣,大禹從南嶽衡山獲得了內含治水要訣的金簡。
參考文獻:
1. 《春秋左傳正義》
2. 《拾遺記》
3. 《帝王世紀》
4. 《山海經》
5. 《史記》
6. 《拾遺記》
7. 《淮南子》
8. 《尚書正義》
9. 《水經注》
10. 《吳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