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7年04月23日】
四. 李淳風《藏頭詩》
《藏頭詩》記述的是唐朝貞觀初期,唐太宗向李淳風詢問未來世事時的問答,相傳由當朝史官記錄成書。《藏頭詩》從唐朝開始預言到清朝太平天國時期(1851-1864),再預言到其後約八十年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的抗日戰爭之前,蔣介石(“小天罡”)掃平了匪患,天下得以太平。然後,《藏頭詩》使用了特別晦澀難懂的文字預言了中共時期以及聖人出世:
太宗曰:“太平之後又若何?”
淳風曰:“九十年後,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太陽在夜,太陰在日,紊亂山河。兩廣之人民,受無窮之禍。(不)幸有賀之君,身帶長弓,一日一勾。(而天下有家無人。)此人目常在後,眉常在腰,而人民又無矣。若非真主出世,天下烏得文明。”(括號裡的字出現在有的《藏頭詩》版本之中)
太宗曰:“何謂文明?”
淳風曰:“此人頭頂一瓮,兩手在天,兩足立地,腰系九斛帶,身穿八丈衣。四海無內外,享福得安寧。秀士登紫殿,紅帽無一人。”
九十年後,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
解:“九十年後”指太平天國之後約九十年,即中共建政初期。“木葡”即草木。如前對《推背圖》第四十一圖的解析,“毛”在古文中通“芼”,指草木。因此,“木葡”指“毛”(澤東)。“常”在古文中通“嘗”,意曾經。這段預言中使用的三個“常”字都只是表示事物狀態,沒有特別意義。“花”在古文中是“華”的異體字,指華國鋒。“帶”喻提攜。
太平天國之後約九十年,毛澤東得了天下,提攜了華國鋒成為接班人。
太陽在夜,太陰在日,紊亂山河。兩廣之人民,受無窮之禍。
解:“兩”表示不定數目,比如“兩下子”。“兩廣”喻指廣大。毛澤東使得中國進入黑白顛倒、天下大亂的世道,給廣大人民帶來無比深重的災禍。
(不)幸有賀之君,身帶長弓,一日一勾。(而天下有家無人。)
解:括號裡的字在有的《藏頭詩》版本中出現。“不”字作助詞時只是加強語氣,比如“好不熱鬧”。“(不)幸”意“幸虧”。“賀”的意思是奉送禮物慶祝。而古文中“登”有進獻(禮物)的意思。這裡“賀”指“登”字。“有賀之君”指一位姓氏中含“登”的執政者。
“長弓”形似雙耳刀“阝”。“身帶長弓”指此人的姓名中帶雙耳刀。在漢語中,左耳刀“阝”由“阜”字變形而來,而右耳刀“阝”由“邑”字變形而來。“一日一勾”是“巴”字,指此人的姓名中所帶的雙耳刀是由帶有“巴”的“邑”字變形而來的右耳刀“阝”。“登”加上右耳刀“阝”成一“鄧”(正體)字,指鄧小平。
“有家無人”隱喻“開放”。
幸虧有鄧小平上台(使中國開放)。
此人目常在後,眉常在腰,而人民又無矣。
解:“此人”指前句的鄧小平。“此人目常在後”指“目”在鄧小平之後掌權。
“目”的古代象形字是“”,即是一“橫目”。“橫目”在古文中指人民,即“民”。(有的版本將“目”換成“日”。“日”的古代象形字是“”,似眼睛的瞳孔,這裡用其形似,所以也是“目”的意思。)
“眉”的古代象形字是“”或“”,代表眉毛在眼目之上。而“民”的古代象形字是“”或“”,似眉毛倒長在眼目之下的腰部,即“眉常在腰”。
所以這句中的“目”和“眉常在腰”指“民”字,指江澤民。
“人民又無矣”的“無”原意是“沒有”,引申為“毀滅”,“又”意思是“更”,用於加強語氣。“又無”引申為給帶來毀滅性災難。
“又無”在《藏頭詩》中僅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出現在前文描述中共發動“共產運動”之時:“人皆頭頂五八之帽,身穿天之衣,而人類又無矣。幸有小天罡下界,掃除海內而太平焉。”
“五八之帽”指五角星,八角帽,即中共發動“共產運動”初期的“紅軍帽”。“天”乃“工”和“人”字的合成,“工人”指勞動者。“身穿天之衣”喻指“共產運動”披著“勞動者無產階級”的外衣。“人類又無矣”指中共發動“共產運動”給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災難。
“幸有小天罡下界,掃除海內而太平焉”:幸虧有蔣介石(“小天罡”),五次圍剿掃除了共匪,使天下得以太平(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的抗日戰爭之前)。
第二次則是出現在描述江澤民掌權的這句中。
這句的意思是:江澤民在鄧小平之後掌權,給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災難。
若非真主出世,天下烏得文明。
解:這裡“文”指以道德教化人心,“明”指救世聖人“明王”。“文明”指以道德教化人心的聖人“明王”。
如果不是“真主”出世,天下怎會有拯救世界的“文明”聖人?
《藏頭詩》從中共江澤民掌權給人民帶來毀滅性災難,而直接跳到從大災難中拯救世人的“文明”聖人,隱含了兩層意思:
一是指大災難前的最後一個歷史朝代是中共時期;
二是指江澤民的行徑是毀滅人類的,是導致大災難的直接原因,其毀滅性影響一直延續到聖人出世。
這兩點與劉伯溫《金陵塔碑文》一致:《金陵塔碑文》隱指大災難發生的直接導火索是江澤民(屬虎)親自操縱中共發動的大規模迫害法輪功運動。而在大災難中,“人逢猛虎難迥避”:“逢”意迎合,喻指接受相信,或受其迷惑。“猛虎”指一屬虎之人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猛”又喻其勢兇猛。“難迥避”比喻在劫難逃。那些受到該“猛虎”迷惑而隨波逐流的人們在這場大災難中在劫難逃 —— 也就是說,“猛虎”給人民帶來毀滅性災難。其詳細解析請見《劉伯溫《金陵塔碑文》之解析》一文。
此人頭頂一瓮,兩手在天,兩足立地,腰系九斛帶,身穿八丈衣。四海無內外,享福得安寧。秀士登紫殿,紅帽無一人。
解:這段是李淳風回答唐太宗關於“文明”聖人的問題。回答中隱含了兩個字:
第一,“頭頂一瓮,兩手在天,兩足入地,腰縏九觔帶,身穿八丈衣”是一“奠”字。
“酉”的古代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是酒罈形,意指罈中有酒,這裡代表“一瓮”。酉上兩點,似“兩手在天”,酉下一“大”,似“兩足入地”。“酉”字本意是酒,音同“九”;“酉”用以紀月,代表農曆“八”月;“酉”位於“奠”字的中間,即腰身部位,因此“腰縏九觔帶,身穿八丈衣”。
第二,“秀士登紫殿,紅帽無一人”是一“李”字。
“秀士”指德才出眾之人,“紫殿”指帝王宮殿。“秀士登紫殿”指進入科舉殿試的德才出眾之人(殿試是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喻指有道德學問之人。古人對有道德學問之人的尊稱為“子”,比如“老子”、“孔子”、“孟子”等。所以“秀士登紫殿”指一“子”字。
“紅”色乃“朱”,“朱”的首部(帽)是一撇一橫,似一“人”字;去掉“人”,剩一“木”字。所以“紅帽無一人”指一“木”字。
合起來成木子“李”字。
“李”字即是聖人的姓氏,“奠”字則代表了聖人的兩個非凡特質。
“奠”字所代表聖人的第一個非凡特質即是預言中所描述的:“兩手在天,兩足入地,腰縏九觔帶,身穿八丈衣”:“觔”同“筋”,“九觔”喻指九州,“八丈”喻指八方,“九觔八丈”喻指天下。即指“天”、“地”、以及“九觔八丈”之天下都是聖人身體的一部分,喻指聖人為主掌天地之人。
“奠”字所代表聖人的第二個非凡特質來自於“奠”的字意:“奠”字的一個主要意思為“定”,即“定位”之意。用“奠”字描述聖人喻指聖人將是給眾生定位之人。清朝高靜涵記述的《步虛大師預言》中也描述聖人將進行“蓋棺定,功罪分”。其意相似於《聖經.啟示錄》中的“大審判”。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文中,“奠”的異體字是“鄭”。明朝南師古《格庵遺錄》中對聖人最為主要的稱謂之一是“鄭”聖人。比如:
“鄭本天上雲中王,再來今日鄭氏王”
“十八姓人鄭真人”(李姓)
“彌勒出世鄭氏運”
“世間再生鄭氏王,一字縱橫木人姓”(李姓)
“木兔再生鄭姓運”
“無極天上雲中王,太極再來鄭氏王”
“世人苦待救世真主,鄭氏出現不知”
等等。(古人將“人”也稱為“子”,如男子,女子,才子等。因此“木人”乃“木子”,即“李”字。)
《格庵遺錄》的“鄭”聖人即是主掌天地、定位眾生之“奠”聖人李氏。
“四海無內外,享福得安寧”意同《推背圖》的第四十四圖,在經歷了巨大災難之後,被聖人拯救的世人得以幸福安寧,全天下進入了太平盛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