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12月21日】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網站12月18日消息,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錢德勒X-射線觀測儀,天文學家在一星體團簇周圍觀察到大量的高能X-射線,這些X-射線的產生需要有繞著星體團簇能量達到上萬億電子伏(TeV)的電子云來加以解釋。科學家認為這些電子在穿過星體團簇的磁場中運行時會產生X-射線。這些極高能量的粒子將會使星體團簇中發生劇烈的化學變化,最終將導致行星在團簇中恆星周圍的誕生,形成眾多的「太陽系」。
這個星體團簇名為RCW 38,距離地球6000光年,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新星體產生區。它包含上千個極為年輕的恆星,年齡都還不到一百萬年--這在天文學中是一段極短的時間,甚至在今天星體的誕生似乎還在繼續著。通常認為擁擠的環境會產生高溫氣體,而不是高能粒子。而高能粒子常常被認為產生於極端環境或劇烈變化之中,如星體爆炸解體,中子星或黑洞附近的強磁場,但是這些在RCW 38星體團簇中都沒有明顯地觀察到。
「RCW 38的觀測結果與傳統的圖像不符」, 這一發現的描述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快報》。論文的第一作者、麻省劍橋的哈佛--史密斯蘇年天文物理中心的斯科特.沃克(Scott Wolk)說,「觀測數據顯示極高能量的電子正在通過某種機制在那裡產生,雖然現在我們對這種機制還不清楚。」
近幾年來,科學家在廣闊的天體範圍內發現了許許多多的奇妙現象。這些天象的發現開闊了我們了解宇宙的視野,同時也使科學家們對宇宙的認識逐漸發生了變化,對現代宇宙學目前的許多理論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越來越多的新發現使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現代科學對宇宙、生命起源、星系和星體的產生與演化等重大問題上的認識距離真正解釋這些現象還相差甚遠。
參考資料
http://chandra.harvard.edu/press/02_releases/press_12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