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02月26日】
有了前面關於「絕句」和「對仗」的討論,我們現在可以來探討「律詩」的結構了。如果把絕句比作短小的民歌或者山歌,「律詩」就是內涵更加豐富、技巧更加全面的完整的樂章,而「排律」則是毫無長度限制、可以淋漓盡致地自由發揮的大型歌劇。
「律詩」是指包含八個句子並滿足下述要求的格律詩:每聯對句包含一個韻腳,如果第一句入韻則全詩有五個韻腳。全詩只押平聲韻,不能押仄韻,也不能轉韻;全詩的平仄滿足「粘對」原則(即每聯內部兩句相對、每兩聯之間相粘);中間的兩聯必須都是對仗結構(即中間的四句必須兩兩對仗)。
根據前面所講,不管五言或者七言的格律詩,其句子都只有四種基本的平仄結構,一旦第一句確定了,並且每一聯都滿足「粘對」原則的話,則全詩每一句的平仄結構也就完全決定了。因此律詩的平仄結構(無論五言或七言)也只有四種基本的格式,其推論的方法和前面「絕句」的情形相同,讀者自己就能推出,因此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根據每句的字數,律詩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分別簡稱為「五律」和「七律」;為了方便,律詩中每一聯都有一個專門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正如絕句並不要求對仗,但詩人自己可以用對仗一樣(參考前面一講的例子),律詩中不要求對仗的首聯和尾聯也可根據詩人的需要而使用對仗結構。
例子1:分析下面詩的結構,判斷其是否是律詩: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第一句的「岸」不入韻,因此原詩有四個韻腳:「舟、流、休、鷗」,押的平聲韻。前面三聯都是對仗結構(參看本文末的「上一次練習的參考答案」)。全詩平仄滿足「粘對」原則,因此原詩是一首律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律詩有嚴格的格律要求,但並不意味著不滿足格律要求的詩就一定不如滿足格律要求的詩,因為聲韻諧和只是形式美的一方面,而且諧和的方式也可能有不同的形式。我們講格律的目的是「用其精神」,讓讀者心中有音樂美這個概念,並把現成的、可以改善形式美的格律擺在那裡,讀者覺得方便可用時,可以隨手拈來用一用,對所寫詩的質量或許有些改善。
例子2:分析下面詩的結構: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在兩個方面打破了律詩的格律:1。前面四句平仄不滿足要求;2。第二聯基本上不對仗。但此詩確是一首好詩,深得時人與後人的推崇。
如果作者覺得八句的律詩仍然不足以表達自己要寫的內容,則可以再進一步把律詩擴大到「排律」去。「排律」沒有句子數目的限制,它的構造方法就是在律詩中間兩聯的後面再加進若干聯對仗結構。也就是說,除了首聯與尾聯之外,中間可以有任意多聯對仗結構,全詩的平仄也要滿足「粘對」原則。
例子3:分析下面詩的結構:
王維
積水不可極,安知蒼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裡若乘空。
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全詩六韻十二句。中間四聯全是對仗結構。尾聯也基本是對仗結構。平仄滿足格律要求。因此是一首排律。
格律詩是在初唐時興起、中唐時完全定形的詩體,當時叫「新體」,而把以前的詩體叫「古體」。「古體」詩又叫「古詩」或「古風」,其中最常見的有「樂府」,而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又叫「歌行」。它們不滿足格律詩的要求,但也有它自己的規律和特點。格律詩定形以後,寫「古體」詩的人便越來越少,但有時還有人用入律的(即滿足格律的)句子來寫「樂府」詩,名之曰「新樂府」。
練習:分析下面各首詩的結構,判斷其是否是律詩或者排律: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渡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婦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上一次練習的參考答案: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首詩中的前面三聯都構成對仗結構。第一聯:「細-危」形容詞對,「草-檣」名詞對,「微-獨」形容詞對,「風-夜」、「岸-舟」都是名詞對;對第二、三聯可作類似分析,其中第二聯對得特別工整,第三聯中「文章-老病」名詞對勉強成對,如果再細拆為單字「文-老」就不成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