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山夜話〗從疾病來源談養生

李德孚


【正見網2003年05月12日】

上古之人通養生之道。養生為生命自我管理方式,亦是藝術。養生之道在於人效法天地自然的運動變化規律,對客觀環境的適應、飲食的節制、起居的常規,而其最重要的在於重德養德,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

古人認為對於外界的氣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時預防避免,保持安心清靜,不生雜念。這樣,人的真氣就能和順,精與神能守持於內,疾病不能侵。所以,安閒少欲,心定而不恐慌,即使有體力的疲倦時,能保持真氣運行調暢,不傷筋動骨,且精力旺盛。

無論什麼飲食都覺得甘美,隨便什麼衣著都覺得舒貼,不管什麼環境都覺得滿足和快樂,對於金錢物質、社會地位高低,毫無企慕之心,此稱為「朴」。朴即本,拋去一切人為的慾望,返回到最原始的天真中,即「返樸歸真」。

古人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意思是,當事物安定時容易掌握、控制,事情尚未顯露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破迷,事情細小時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沒有發生以前就防患於未然,要在禍亂沒有發生以前就予以處理。

同樣道理,任何病患的發生也都有一個由無而有,由微而巨的過程。認識到這一點,人們就應重視、預防可能造成的各種病患的根源,防微杜漸,消滅病患於未萌或初萌之時。

如今正值瘟疫漫行之際,老夫感嘆不已,世上之人,太多嗜欲,損生伐命,如不早備防,悔將何及!這瘟疫的病因,並非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氣所感,而是一種特殊的「癘氣」。其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即「觸之者病」,且感染的途徑是由口鼻而入,實為邪氣,醫者無方,求藥如臨時抱佛腳,天真已散,何可追之!這區區人身,受天地之氣而生,故遵守天道、人道,敬愛神明,不得有半點差誤。但看古往今來,禍福全憑自造,逆天行道,不得盡終其天年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