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九:殷鑑不遠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正見網2017年11月29日】

寵信妲己

周武王對商紂王的指控,第一條是〝惟婦言是用〞,寵信妲己。

妲己,無法確知她是商紂王的正妻還是妃子,且稱她為商紂王的夫人。這個夫人很得紂王歡心,很不得人心,紂王的惡名聲至少一半來源於她。

妲己之所以成為商紂王的夫人,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帝辛九年,紂王出兵征伐有蘇部落,妲己是戰爭的戰利品,〝九年,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帝辛九年,商紂王帶兵征伐有蘇部落,俘虜了妲己帶回來;另一種說法,是有蘇的首領為了自保,將女兒妲己獻給了紂王,屬於聯姻性質,〝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商紂王征伐有蘇部落,有蘇把妲己嫁給商紂王聯姻。

兩種說法關乎妲己的血統──貴族還是平民,妲己的出身地是明確的。她是商王朝的諸侯有蘇部落的人。有蘇的地望,在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蘇莊,因為這個原因,妲己又稱〝蘇妲己〞。

早期的史書中,關於妲己的記載極少,現代出土的甲骨文中,妲己也不見蹤影。

幾千年來,她的形像卻很豐滿,主要出自兩處,一是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孽嬖傳》,在司馬遷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情節,立了一篇妲己的小傳;還有一處是明朝的《封神演義》,在那裡妲己是一條安排來禍亂商朝的九尾狐附體,妖嬈美艷。

先秦的典籍史料,以下是有關妲己的:

《史記》描述商紂王的昏庸,有四個字與她有關:〝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
《荀子》: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楚辭‧天問》: 殷有惑婦何所譏?(王逸註:惑婦,妲己也)
《呂氏春秋‧先識》:〝商王大亂沉於酒德,辟遠箕子,爰近姑與息,妲己為政,賞罰無方,不用法式,殺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國。〞

從這些記載中,大致可以知道,後期商紂王對妲己言聽計從,連國政也交付給她了。

最原始的記錄就是牧野之戰前的《牧誓》,周武王引用了一句比他身處的時代還要古老的老話。他說:〝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古人有這樣的話:〝母雞沒有報曉的〞;如果母雞在早晨報曉,這戶人家就要衰落了。

商王朝的女性,有女官、女將領,紂王的先祖武丁,妻子婦好甚至是帶兵出征的元帥,有自己的封地,還向王朝進貢,活躍得很。同時期的周族也是一樣。周武王的母親和王妃都在歷史上留名。武王有一句名言:〝予有亂臣十人〞。──我有十個治亂的大臣。十大臣,裡面有一個女性,是他的王妃邑姜。

不是〝牝雞〞的問題,是〝報曉〞的問題。

商朝女子的英姿颯爽,我們在武丁的妻子婦好那裡已經看到,紂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能讓他言聽計從,妲己當非庸才。三千年之後,明朝的許仲琳在寫《封神演義》時,說妲己是九尾狐狸附體,應當也不是空穴來風。

只是君權神授,天子才是神權的執行者。天子的配偶可以襄助天子,但天子的權力她們卻是動不得的。歷代後宮干政,往往不明此理,干政多致亂政,也不出此理。

上文中《呂氏春秋‧先識》記載得稍清楚些,妲己執掌政事,賞罰沒有原則,也不遵受法度規則,殺了三個沒有罪的人,諸侯貴族們都非常不服她,執管法典的大臣逃亡到周國去了。

妲己殺的那三個人,史上無痕,應當不是高級別的人物。商紂王沉湎於酒,她執掌王事,結果朝政大亂,背上千年罵名。

個人有再大的能力,背離神的囑託而行,結果難以盡意,也是必然。

至於商紂王,有洪福在身,也有大任在肩, 〝惟婦言是用〞 ,可以算作怠忽職守吧。

商紂王兵敗,妲己何如?

史記有兩種說法,武王進得朝歌城,到得紂王殉身處,《史記‧殷本紀》記:〝殺妲己。〞《史記‧周本紀》是:〝已而(武王)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兩位夫人自殺了。

周室的《克殷解》記為:〝乃適二女之所,既縊。〞 武王到兩位夫人的住所,她們已經自縊了。

記載稍有不同,可以明確的是,妲己也在這一天死去。

重用無德者

也許紂王認為沒有什麼問題,他有自己的親信。在史上留名的有三個人,費仲、惡來、崇侯喜。這幾個人其實都有本事,〝費仲惡來,足走千裡,手制兕虎。〞 崇侯喜也是一員大將,跟著紂王千裡出征的。

但是這幾人品行上都有所缺失,所謂昏君奸臣,歷史就是這樣演繹給人的。費仲〝善諛、好利〞,善於拍馬,喜歡錢財; 惡來〝善毀讒〞,不積口德,喜歡在背後說人壞話,弄得〝諸侯以此益疏〞,人心離散。以至墨子老先生認為,紂王后期變成昏君,是因為〝殷紂染於崇侯、惡來〞,他們把紂王感染了、帶壞了。

紂王不是用〝小人〞,逃犯他也用,身犯重罪還能逃亡成功的,大多不守正道,也通常具足一些本事,紂王收入帳下, 〝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尊重、信任加重用。用的還不是一個兩個,商王朝的王畿幾成逃犯樂土。 〝紂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紂王是天下逃犯的主人,其多如魚之聚於淵藪。

步步昏著。

商朝最後的光景,是〝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

──到了紂王的末年,賢人智士退隱了,害民惡徒掌權。人們只能護著、抱著、牽著、扶著他們的妻子兒女,悲哀地向上天呼告,詛咒紂王滅亡,以求脫離困境。上帝哀憐四方的下民,而垂愛於周更改商的天命。

〝德,天道也。〞 幾百年前,商紂王的先祖成湯,以重德仁厚而受命於天,商末之際漸失其道,偏離了。#

參考文獻:
1.《今本竹書紀年》
2.《國語‧晉語》
3.《列女傳‧孽嬖傳》
4.《牧誓》
5,《論語‧泰伯》
6.《太平御覽》
7.《史記‧殷本紀》
8.《墨子》
9.《五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