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筆談(七):蓬萊弱水

劉如


【正見網2018年12月07日】

【原文】

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乃仙子所居。

【注釋】

(1)蓬萊:傳說中的神山之一。
(2)弱水:環繞蓬萊山的流水,此水無力,連羽毛都無法浮起來。常人無法渡過而接近蓬萊。
(3)方壺、員嶠:傳說中的神山。

【譯文參考】

蓬萊、弱水,遙遠難渡,只有神仙能飛到那裡;方壺、員嶠,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

【讀書筆談】

在歷史上,蓬萊弱水,一直出現在各種詩詞和小說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紅樓夢》就提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於是這句話,就變成了男女專情於一人的表白和承諾。弱水三千因此極富詩情畫意。但是如果沒有讀過這本《幼學》,就不會懂得它的來源。

弱水的說法自古便有,《山海經》說:崑崙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崑崙自古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的弱水就是指神界之河。在《西遊記》中描述流沙河時,出現了三千弱水的提法: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這個說法也是強調弱水不是常人可以渡過的河水。

到了宋代蘇軾,就有了「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裡」的句子。而《紅樓夢》中也出現了弱水三千的說法,不過,卻變成了男女對愛情的專一表白。

再後來,古龍,金庸等多有引用。所以耳熟能詳。據說這句話,最早來自佛經記載的故事。

傳說佛祖曾遇到一個人,這個人非常煩惱,佛祖知道他並無生活困頓之苦,於是問他: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

此人答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佛祖於是笑著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某日, 遇到一遊客,因口渴奄奄一息,佛祖憐憫,置一湖於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進。佛祖好生奇怪,問之原因。他卻回答湖水太多,而自己肚子又這麼小,既然一口氣不能將它喝完,那麼不如一口都不喝。

講完故事佛祖開導那個不知如何取捨的人說:「你記住,你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需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一樣就足夠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

這麼看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相關說法,可能最早來自佛經。其原意,也非指男女愛情的專一,而是勸人知足和珍惜眼前擁有的,莫生妄念。

其實在《紅樓夢》,曾兩次出現弱水,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五回,形容那跛足道人:「一足高來一足低,渾身帶水又拖泥。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這裡的弱水便是原意,指神仙出沒遙不可及的地方。第二次出現該詞,才是第九十一回寶玉為了安慰黛玉說的「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寶玉是用此典故來表明自己對黛玉的誠意。意思是說寶釵等美女再多,而我心中只有黛玉你一個人。

因此弱水三千,可以理解為好的事物如同天河弱水般浩大,取之一瓢,則可理解為不貪而知足或者心無旁騖,理應倍加珍惜眼前人和眼前擁有的一切才是。

讀《幼學》,便可以知道文學作品這些美好用語和說法來自哪裡,為何會被這樣使用,對古人的思想情懷便有了深切的了解,一切都有其遠古文化的根源,自己也就會靈活創作了。

至於「方壺」、「員嶠」,請看下邊的故事。

【說故事時間】

五仙山的傳說

《列子.湯問》中記載,在渤海東邊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又大又深的山溝,叫做「歸墟」。「歸墟」深不見底,相傳裡面有五座神山,他們的名字是「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每座仙山都非常遼闊險峻,高度和周圍都是三萬裡,山頂平坦的地方是九千裡,山和山之間相距七萬裡。

每座仙山上都有黃金打造的宮殿,白玉做的欄杆。仙山上有許多奇異的樹,樹上長滿了珍珠和美玉,還會結長生不老的仙果;到處都是渾身素白的珍禽異獸。神仙們住在這裡,穿著純白衣服,飲著甘泉,吃著仙果,自由自在的到處飛翔,互相拜訪。

但是,五座仙山漂浮在「歸墟」中,常隨波上下漂移不定,無法穩定下來。對此,神仙們十分苦惱,就向天帝報告。天帝也憂慮仙山會漂流到很遠很遠的西方極地,那麼神仙們往後就沒有可居住的地方了。於是,天帝命令海神禺強(也是風神)調遣十五隻巨螯到歸墟馱著仙山,這些巨螯分成五組,每組三隻,負責穩定一座仙山;平常由一隻負責馱山,另兩隻在旁守候,每六萬年輪替一次。如此,五仙山才穩定下來。

平靜的日子過了好久好久,有一天,有一個龍伯國的體形異常高大的大人,突然跑到歸墟來釣魚。他邁開大腳,沒幾步就把五仙山都走遍了。他發現每座仙山下面都有三隻巨螯,於是一口氣釣起了六隻巨螯,背在背上轉身就跑回龍伯國。於是「岱輿」和「員嶠」這兩座仙山漂流到很遠很遠的北極,沉沒在大海中,數以億計的神仙們因此而搬家。

天帝知道這件事後,十分震怒,大幅縮減龍伯國的土地,也把龍伯國人民的身高大幅縮小,但縮小後的他們身高還是有好幾十丈呢!

仙山從此就只剩「方壺」、「瀛洲」和「蓬萊」三座。

(註:據正見網教材《幼學瓊林》改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