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精選今譯: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慧誠


【正見網2018年12月27日】

【作者簡介】

常建(生卒年月不詳),生活在唐玄宗時代,開元十五年(727)與王昌齡同榜進士,曾任盱眙(讀虛疑)(今江蘇盱眙縣)尉,天寶末年,隱居於鄂州武昌縣江濱。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嘗浪遊于山川名勝以自娛。
    
常建的詩多寫山水田園,風格平淡自然,意境幽深,詞句簡潔,感情曲折。殷瑤在《河嶽英靈集》中,評論了常建的詩,講他:「高才無貴仕,誠哉是言。曩劉楨死於文學,左思終於記室,鮑照卒於參軍,今常建亦淪於一尉(小官)。悲夫!常建詩,似初發通莊(平坦大路),卻尋野徑百裡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至如『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又:『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此例數十句,並可稱警策。然一篇盡善者:『戰余落日黃,軍敗鼓聲死』『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屬思既苦,詞亦警絕。擅敘悲怨,章法獨特。」
    
【原詩】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注釋】

破山寺:即興福寺,故址在今江蘇省常熟縣虞山北麓。後禪院:指和尚們的住宅區。寺院一般分前、後院,前院講經,供佛。後院是生活區。    
竹徑二句:禪房,和尚們的住房。
山光二句:山光,太陽照在山林上,日光和山色交相輝映,反
射出來的光輝。潭影:山石樹木映在潭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意空寂,指消除市俗的慾望和雜念。    
萬籟二句:萬籟,一切聲響。

【今譯】

早晨來到這古老的寺院,
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林。
竹林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
禪房在樹叢中深深藏隱。
美妙的山色使鳥兒高興啼鳴,
清澈的潭影讓人們心地空靈。
這裡的萬物竟是如此寂靜,
空中還傳來鍾、磬的聲音。
(這聲音在提醒人們:
莫醉生夢死!要念佛敬神!)

【說明】

這首五律,是詩人仕途失意後,遊歷虞山興福寺時,所寫的一首山水詩。詩人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狀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境界,屏棄社會中的的污穢慾念。詩的開頭兩句以「清晨」、「初日」點出遊寺的時間,以「古寺」、「高林」烘托幽深的氣氛。接下四句,詩人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運用以靜顯靜,以動顯靜的表現方法,形像地描繪了山寺幽深寂靜的景色。竹林的曲徑,草木深處的禪房,鳥性因山光而悅,人心對潭影而空,鳥悅心空,皆因景而生情,並以曲徑、禪房、山光、潭影,塑造了一個幽深奇靜,自然高遠的境界。尾聯妙筆傳神,以鐘磬音響,悠悠迴蕩,以動顯靜,映襯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全詩靜態動人,借景物描寫,表述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追求高尚情操、厭棄低俗鄙賤的心情。

末尾「但余鐘磬音」既寫出鐘聲,暮鼓晨鐘,歷來有警世之意,提醒人們勿醉生夢死,勿紙醉金迷。又寫出了磬聲,即念佛敬神之儀,提醒人們:求仁得仁,莫妄此生!
    
全詩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簡潔明淨,感染力強。
    
據宋代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記載:興福寺在常熟縣破山(是地名,非破舊之處),為海虞之勝處。齊國的彬州刺史倪德光,(捐獻家屋)舍宅為寺。常建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山中有龍鬥澗,唐代貞觀年間,山中嫗,生白龍,與一龍鬥於此,而成此澗,有空心潭,因常建詩以立名。
    
【諸家匯品】

唐仲言:此見禪院之絕塵也。當林月初照之時,而我從曲徑以入僧房,花木郁然可觀也。鳥性因山光而悅,人心對潭影而空,觸機而悟矣。萬籟俱寂,惟聞鐘磬之音,非六塵無染(心地純明)之時乎!(《唐詩解》)
    
方回:歐公喜此詩。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體。蓋亦古詩、律詩之間。全篇自然。(《瀛奎律髓》)
紀曉嵐:通體詣律,何得雲古詩、律詩之間?然前八句不對之律詩,皆謂之古詩矣。又云:興象深微,筆筆超妙,此為神來之筆。「自然」二字,尚不足以盡之。(同上書)

馮班:字字入神!(同上書)
    
殷瑤:「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可稱警策!(《河嶽英靈集》)

(宋)洪駒父:丹陽殷瑤撰《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詩,愛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為警策。歐公又愛常建「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常建作數語,竟不能得,以為恨。予謂常建此詩全篇皆工,不獨此兩聯而已。(《洪駒父詩話》)

魏慶之:「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為唐人幽野的句法,「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為唐人佳境的句法。(《詩人玉屑》)
   
譚元春:妙極矣,註腳轉語,一切難著,所謂見詩人身而為說法也。又云:清景幻思,千古不磨!(同上書)
    
(宋)歐陽修:吾嘗愛建「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始知造意者為難工也。(《歐陽修全集》)

沈歸愚:通篇幽絕,歐陽公自謂學之未能,古人虛心服善,如是!(《唐詩別裁》)    
    
施補華:寫景須曲肖此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確是古寺光景。(《峴傭說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