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義商張保皋(59):紫薇夫人投海自盡

劉如


【正見網2019年03月30日】

由於張大使拒絕新王,決定不參加戴冠式就回清海,金陽令閻長埋伏在大使回去的路上對張大使下手。但是任憑閻長怎樣回憶過去的歲月要恨張大使,他其實內心已經沒有怨恨,眼睜睜看著張大使的隊伍經過自己眼前,他那要下令放箭的手終於還是縮了回去,在張行首的催逼下他一句算了吧就轉過身去,放走了張大使。

張行首非常生氣,說自己在清海時就不止一次對閻長失望過,但是還是一直相信他,沒想到閻長今天會這樣做,問他如何向金陽交待。閻長面對金陽只說了一句:我們失敗了,他對張行首和金陽說將來他會找機會與張大使堂堂正正的對決。也就是說他需要對金陽與張行首有交待,絕不會食言給李大人報仇,又不讓自己背後偷偷的殺了張大使,失信於大使,他解決的辦法變成與大使正面對決,這就是他後來借阻止戰爭到清海與張大使談判的原因。他要張大使向金陽妥協,認為只要向金陽妥協,他就可以達成心中的願望,可以說服金陽不必除掉張保皋,可以使金陽放棄殺張保皋的想法,這樣一來他就不用違心的殺了張大使,但是如果失敗,張大使非要跟金陽開仗,那麼他也就可以明確的在大使面前找到一個堂堂正正的藉口對大使表示我為了阻止戰爭,不讓百姓受苦要殺了你,這樣一來,他認為他也可以給張行首有個交待了,也算堂堂正正在對得起張大使的情形下,殺了張大使了,他也就可以解脫了。很多觀眾對閻長阻止戰爭這一幕感到很難理解,認為他怎麼會為了百姓去阻止戰爭,有些不可思議,感到可笑,其實原因在此。他是為了對自己手下、對金陽、對死去的李大人同時還對張大使都能有交待,採用的一種獲得心理平衡的解脫矛盾心態的辦法而已。當然這幕要到接近劇終才能看到。

目前他還可以逃脫,以張大使不接受封賞、放棄權位為理由告訴金陽,他不想做這種事。也就是說張保皋並沒有獲得更大的權力,金陽你不就為了怕他獲得權力要除掉他嗎,如今他放棄了,回清海了,沒有理由殺他,就這樣他放走了張大使,暫時獲得一次心理平衡。在婷花心裡多麼簡單的判斷——一定要離開夫人按自己的意願來活,不願再跟著她犯罪——在閻長這裡會變得如此複雜,人們因此才會從劇中得出深刻的教訓:一定要懂得為人要走正道,一定要懂得分清善惡是非,絕不能將自己的才智運用到邪道上去。否則無論表面上多麼成功,最終也是一場可悲的失敗的人生。

那麼紫薇夫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劇中是怎樣揭示她對權力與財富的執著造成的悲劇呢?夫人有沒有真的醒悟過來呢?沒有,她也跟閻長一樣在各自的問題上都走得太遠了。

閻長能看到權勢的虛無,內心對錢權沒有絲毫的眷戀,剛聽說夫人被大使抓住關在了牢裡,他曾來看過夫人,但夫人一見到他馬上兩眼發亮,以為閻長來救他,她興奮的勸閻長將她救出去,她雖被沒收了全部財產,但是她還有一筆誰也不知道的巨大財富,只要閻長救她出去,她會滿足閻長的任何要求。

執著於權勢與財富的夫人哪裡了解閻長,閻長根本不會為了這些而努力,他即使現在擁有了王上封的「王室守備隊長」的最接近王上的權位,也毫不在意。因此勸夫人:是夫人該放棄的時候了,財富再也救不了夫人,不必為了活命在這裡掙扎。

婷花也來看望夫人,在她眼中夫人其實非常可憐,但是夫人見到婷花卻非常恨她,說自己不需要婷花來看她悲慘的下場,後悔自己以前如此疼愛她,對她用了感情,就因為婷花,她饒了張保皋一命,一切都不對勁兒了。她依然不懂校衛死前說的話,他認為夫人在走一條危險無比的路,但自己沒有勸阻夫人。因此她恨張大使讓她手中的權勢瞬間化為烏有,恨當初因婷花請求而沒殺死張保皋。

婷花當然知道夫人曾對自己動過感情,只是對錢權過於執迷才走到這一步,因此心生悲憐對夫人說道:「夫人,你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權勢與財富,在我眼中,夫人雖然掌握了權勢與財富,但是看起來卻從來沒有幸福過,只是讓我覺得,夫人無依無靠,孤獨寂寞,同時執著於虛無的權勢與財富中。夫人,你要伸手掌握的,並不是權勢與財富,而是一個真心疼惜夫人的人,這些話我早就想對您說了。」

但是夫人並不願意也不可能在巨大的執迷與仇恨中明白婷花的話,根本聽不進去,非常恨婷花。令婷花趕緊離開。

婷花因此找到大使讓大使饒了夫人一命,對夫人來說失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財富與權勢,沒有比這更嚴厲的刑罰,讓張大使放了夫人(其實婷花想撫養夫人給夫人溫暖)。大使思前想後決定放開對夫人的怨恨趕夫人到唐朝去讓她在異國自己度過餘生。

夫人被放後,卻惦記她「無人知曉」的那筆財富,拒絕婷花的照顧,沒想到回到府中,卻發現宋達將她那筆財富正交給金陽,投靠了金陽,她萬萬沒料到自己失勢之後,連宋達都出賣了她,身上已一無所有,於是投海自盡。這就是一生相信財富能買來人心的夫人的悲慘結局。一旦失勢眾叛親離。夫人的一生對張大使的一生也起到了很形像的反襯的效果,肯定著不該執著權勢與財富、而應立足於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的張保皋的人生理想與目標或者說他的人生信念的正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