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9年05月29日】
《神曲》是義大利詩人但丁從1308年至1321年用了13年之久的時間完成的曠世之作。作者描寫了但丁穿越地獄、煉獄最後到達天堂見到上帝的經歷。詩歌表現出明顯的基督教思想,即世人為了獲救,必須克服各種誘惑,懺悔自己的過錯,以求得上帝的寬容,進入天堂。而那些行惡之人,勢必在地獄中受到永恆的懲罰。
《神曲》在藝術上的成就無可比擬。其結構嚴謹,形式和內容達到完美的統一。 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認為作為中世紀文學的產物神曲描寫的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故事,並不是真實發生的。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就曾經看過這部作品,當時驚嘆於作者的想像力, 而現在站在修煉的角度重新看完全明白了這其實是一部紀實的作品,是作者的元神離體之後的一段真實的經歷,和佛教中的那部《西方極樂世界遊記》本質上完全一樣,只不過要複雜和曲折許多。書中的一切所見所聞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最後成文的時候有一些文學上的改動。
中世紀西方的道德觀念其實是很傳統,人們普遍信神,社會狀態也總體是清靜的,一些根基很好的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可以元神離體進入另外空間的,但丁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知道過去的宗教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奠定信神的文化氛圍,而其具體的實施方法是多樣的,以文學作為載體是其中之一,所以有些人就被挑選出來專門做這樣的事情,比如但丁。
其實《神曲》所表現的層次也是很有限的,他所遊歷的地獄,煉獄天堂,也只是無數個同類地方中的一個,而且是局部。
同類的文學作品在東西方都不少,只是「規模」和知名度以及影響範圍差別較大。這裡列舉兩個中國文學史上的例子。
一個是李白的《夢遊天姥(mǔ)吟留別》,請看: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真是一目了然,李白根本就沒有做什麼夢,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只是這邊的身體沒有動也就只好說是做夢了。
另一個典型而又通常被人誤解的是白居易《長恨歌》的後面一段: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這同樣不是什麼想像出來的,而是這道士元神離體後的真實經歷。這些東西以前的人是看得很明白的,現代人信神的基點很低也就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