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筆記(三):往低處修

真愚


【正見網2019年07月14日】

(一)

「修煉中有的修煉者不但往高長功,也會往低長功,站在那個層次看人,更是別有意味。」(《休斯頓法會講法》)

師父在早期講法中,還講過有關須彌山的法。須彌山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同時須彌山又在第二層宇宙之中。

個人層次所悟:須彌山在微觀中,存在於原子層面;洪觀上,又位於第二層宇宙之中。他處於原子與第二層宇宙之間的巨大範圍之中,而我們這個小宇宙在這個範圍之內連一顆塵埃也算不上。所以我們這個小宇宙中所能看到的須彌山,只是真實存在的須彌山的整體上的微小一點而已,只是他所對應到我們這個小宇宙中的微小的一部分。

個人認識:容量是生命所包納的宇宙範圍,是生命所能包容與承載的大小,是生命的內涵所在。

我們人類所存在的世界,剛好處於宇宙的最中間,最表層,處於分子(微觀)與星球(洪觀)這個極狹小的空間範圍之內。

看一個生命的容量有多大,不光看他的高處(微觀)有多高,同時還得看他的低處(洪觀)有多低,從最高處到最低處所包納的範圍,即從其微觀到洪觀所包納的範圍,才是他真實的容量大小。即使高處很高,假如低處很淺薄,不能低,那其容量和範圍也是很有限的,他將無法包容與承載更多更大的眾生與內涵。

個人層次悟到:我們大法弟子對應、代表著整個龐大的宇宙範圍,所以大法修煉中,我們不但往高(微觀上)長功,同時也在往低(洪觀上)長功,修成圓滿後,我們大法弟子整體才能涵蓋整個宇宙。

修煉中,很多人往往只盯著「高」,卻忽略了往低修。尤其是常人中稍有點能力的修煉人。

(二)

個人層次看到:阻止修煉人往低修的根本原因,還是一個「私」字。往高修與往低修是同步進行的,是相對應的,最後合而為一,只是過程中表現在兩個方面。「私」即阻止著修煉人往高修,同時也阻礙了修煉人往低修,只是表現不同。

生命無法更低,是因為下面有東西墊著,從而被自己墊高了,低不下去。如果把下面墊著的東西拿掉,拿掉一點,就會低下去一點,全部拿光,就會一低到底,從而「無底」。

當完全去掉「私」,上「無界」、下「無底」的時候,就合而為一,渾然一體,容為一個無漏的至圓,內即是外,外即是內,包容一切而又無漏不破。這是個人層次所理解的「圓容不破」。

再回頭看看魚缸的例子,如果只是從一方面片面的看:一個魚缸容量有限,一點水就裝滿了。如果把它的邊界打破,將其底打穿,那它永遠也裝不滿,容量是無限的。但同時,它一滴水也沒裝下,都漏光了,到頭來一場空,因為整個過程中,它沒有底,沒有去承載,白走了一遭。

所以必須把另一面給補上,讓它落到實處,同步進行。讓它有底而能去承載,然後過程中,再一層層不斷的拿掉「私」,不斷往深層放下它的「底」,擴大它的容量去承載,直至最後完全去掉「私」,而達到「無底」、「無界」,達到內即是外,外即是內的渾然一體,那就形成了一個圓容而無漏的至圓。「裡面」是它的容量,「外面」也是它的容量。永遠裝不滿,但又裝下一切,不會漏。

個人層次所見:真正的大法弟子,圓滿進入新宇宙後,將對應整個新宇宙。進,大法弟子對應整個宇宙,宇宙就是大法弟子的身體。退,大法弟子將是大法的一個粒子,退歸於大法之中,無形無跡,成為未來溝通宇宙與大法的橋樑,維護著未來新宇宙的長住而永不壞滅。

(三)

個人覺得:「捨掉」不等於「放低」。放低更為沉重,它的內涵中包含著承載。

打個比方:在A負責的項目中,A一次次傷害排擠B,B不與A計較,能做到不動心,但同時也遠離了A與其項目,在某方面,這也可以說是能「捨掉」。如果B不與A計較的同時,仍對A與項目不離不棄,一次次無怨無悔的承受A的傷害排擠,慢慢包容著A與項目,最終能將自己一放到底,化為一塊默默無聞的墊腳石,化解了所有矛盾,使項目不受任何損失,這叫「放低」。

從另一方面來看:在這個過程中,從表面上看A是項目的負責,領導著項目,B只不過是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但從更深層上看,B才是真正的最終主掌者,因為他承載了整個項目,整個項目都在他的範圍之內。

多年前,我曾看到過這麼一句話:「生命之底,萬物之巔」。二者是同步一體的。

上古時,王又稱為「後」(後與後同音,古時也曾有通假使用),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主宰者。走在最前面的領頭人,不一定是真正的王,也可能是出頭鳥。但身處最後面,把控、承載著整體與全局的,一定是真正的王者。

《老子》在表面上看,是教人做王的,但同時又是教人修道成仙的,這是同步的。真正能做一個合格的王的同時,也就得道成仙了,也稱為「內聖外王」。

《老子》中說:江海之所以成為天下百川之王,是因為它們處在百川之下,所以匯集包納了百川,成為王。

修煉中,不能只爭著做「出頭鳥」「領頭羊」,以「鶴立雞群」,同時得學會低下去,腳踏實地的去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墊腳石」。不需要突出自我,一突出自我,就會成為絆腳石,將同修甚至項目絆倒。要把自己放到最低,讓同修與項目踩在自己身上,從而將項目墊高。

(四)

在宇宙滅的過程中,一切都在變異與敗壞,往極端上走。道家修真,但到了宇宙滅的過程中,這個「真」也會在相生相剋中,走向極端。道家講究清靜無為,喜歡單修、獨干,超塵脫俗。這走到極端上,就會一步步發展出高雅、清高、孤傲,甚至最後狂妄、目空一切。

自古常人中的文人雅士,也大都有這個毛病,喜歡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對自己看不上眼的,百般嫌棄而輕視,這也是妒忌心的一個根源。個人發現,有道家特性的修煉人幾乎都多少帶著點這個東西。

其實真正的大道中,「真」往根本上發展,會生出「誠」,生出「至誠之心」:表裡如一,始終如一,永不背棄,永不改變。於是又生出了「信」,信師信法,生出「忠」「貞」等;同時又生出「虔誠」,生出了「敬」,敬師敬法,生出「謙卑」等。這些都是真的深層內涵。

儒家的《中庸》所強調的一個核心便是「至誠之心」,這是「真」處於中庸時,不走極端時,在根本上所生出的內涵。真正的大道,是謙卑的。

不能真正放低自己,修煉就會浮於表面,無法腳踏實地,從而玄玄乎乎,到頭來,可能只是一場空。

大法弟子修煉不只是「悟空」,還得「務實」。得去承載,去放下。必須跨過「知道」與「得道」的距離,正悟法,同時證實法。

(五)

常人中有句話:「水至清則無魚」。

有人事事喜歡較真,並且以「真」為掩蓋,還以為自己修得高,表現為「眼中容不得一點沙子」,時時鋒芒畢露。最後攪得自己的環境矛盾重重,無法調解,以至於最後無法與人合作,不願參與任何項目,慢慢將自己孤立,很難將人放在眼裡,對一切消極而失望,還自我感覺清高。

這其實是生命的淺薄,是因為無法放低自己,不能往低處修,所以生命沒有厚度,沒有容量,以至於難以去承載與包容。到頭來,自己範圍中可能空空如也,承載不了什麼眾生,可能真是一場空。

在人這裡,往往沒有真正的對與錯,有時「糊塗」反而是智慧。即使心裡一目了然,但要把智慧深藏在心裡,不要露出鋒芒,即使心裡什麼都知道,但表面上該「糊塗」時就「糊塗」,混混沌沌,傻裡傻氣,這是包容的境界。像大地一樣,卑下而渾厚,沒有人比它更低,所以它不擇萬物,承載萬物,好的壞的、髒的淨的,統統包容。具備包容一切的容量,便同時具備了化解一切的能量,一切不好的,便都在其自身洪大的能量場中,熔化與化解。

有時候心裡清如明鏡,但外在卻看似一潭渾水,而胸中已包納萬物,生機涌動。這是真正的大智慧,稱為「大智若愚」。

(六)

 「不管你再不好、再壞的東西,象鋼鐵一樣的東西在佛法的慈悲威力面前都得熔化掉。」(《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容」、「溶」、「熔」同音。「溶」與「熔」都是建立在「容」的基礎上的。

個人認識:容是基礎,只有包容了以後,才有能量去化解;包容了一切以後,才能熔化它不好的一切,從而化解這一切。而沒有真正的包容進來,則談不上化解,因為對方不在自己的能量場中,無法觸及。那就會成為表面的手段和強為,最終什麼也改變不了。

只有放下自我,拿掉底下把自己墊高的一切,謙卑的一放到底,默默承載起眾生,才能將眾生納入自己的範圍內,從而不好的一切才能在自己洪大的慈悲場中被熔化,使一切在無聲無息中化解、改變。

只有真正的「容」進來,才能化解。

(七)

曾有同修與我交流魔與道的問題,他說以前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魔永遠不可能高過道,後來明白了:如果魔高過道,那麼它將容不下道,與它認識不一致的,它都會消滅掉。那麼宇宙中就沒有道了,只剩下魔,宇宙就會毀滅。如果道高過魔,那麼道能包容魔的存在,甚至讓其成為護法,宇宙便多姿多彩。

(八)

個人認為:真正的包容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俯視萬物然後包容萬物,這是虛假的。因為低處沒有達到比萬物更低,那萬物就是你範圍之外,就不是真正的承載與包容。

真正的包容是「謙卑」,是「真誠」,是自下而上的,是放低自己,使自己低處低於萬物,高處高於萬物,於是便承載萬物,將萬物納入了自己的範圍內,這是真正的包容、化解萬物。

只有站在這個角度,才會珍惜萬物,看萬物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甘願為他們付出一切,願將最美好的留給他們。這不是表面上做出來的,不是強為的,是發自深層的純淨而洪大的慈悲,是真正的包容。

(九)

學師父經文《圓容》、《無漏》時,個人悟到:先將自己從那層法中跳出去,跳出去後,還能再把自己放回來,便是圓容、歸正那層法,才能在那層法中達到圓容而無漏。

如果根本跳不出去,就談去圓容這層法,這只是人的狂妄與執著,甚至會因此走入魔道。如果能跳出去,但不能將自己放下來圓容這層法,那這層法將無存,同樣是片面與極端。

法理是圓容的,是玄妙無邊的。任何片面的理解和做法,都可能會走入極端,甚至會導致走入魔道。

相生相剋中,存在著巨大的漏洞,越往極端上,這個漏洞越大,這是人看不見的,因為人都在相生相剋之中隨著動。只有在法中行於中庸,不走極端,才會跳出相生相剋,修得無漏而圓容不破。

個人的層次非常有限,理解也有限,僅將修煉過程中,從大法中獲得的一點微渺的心得拿來與大家交流,以共同提高,請大家以法為師。

修煉筆記(一):https://www.zhengjian.org/node/156867
修煉筆記(二):https://www.zhengjian.org/node/250687

修煉筆記(一):https://www.zhengjian.org/node/156867

修煉筆記(二):https://www.zhengjian.org/node/250687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