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生態惡化:怵目驚心的黃河污染

周同 收集


【正見網2004年01月30日】

編者按:由於只顧經濟利益,為了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慾望和貪婪,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發生著深刻的影響。

這種最終將毀滅人類的破壞始於人類道德的敗落。這裡將系列報導我們收集的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這種生態的惡化是怵目驚心的。然而,人們仍舊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難以自拔。其實,天地乃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稱其為人,天地為何而存?

◇◇◇ ◇◇◇ ◇◇◇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一帶冰川的黃河,婉蜒東流數百公裡,一直清涼甘甜,凡塵不染。浩瀚無垠、面積達上千平方公裡的鄂陵湖、札陵湖,是黃河上的兩個最大湖泊,水清見底,有商家說,這幾十億噸水,可以直接裝瓶上市。然而,越往東流淌,河水越髒。到甘肅省的「達家川」,她便開始接納 5 類水―黃河一級支流的湟水。按國家標準,1 類至 3 類水水質較好,4 類水已失去飲用水源功能,5 類水水質較差,超 5 類被表明已被嚴重污染,失去了地表水的功能。

黃河的水污染,以驚人的速度擴展著。80年代初期,全流域污水年排放量為 21.7 億噸,到目前已翻了一番。滔滔黃河,污水的比例達到 10% 以上。

1998 年,「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對7247公裡長的幹流和主要支流進行水質評價,其結果是:7 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飲用水源功能,其中,有 1779 公裡受嚴重污染;劣於5類水標準,這種水實際上已成為「毒液」。

黃河水利委員會一位環保專家告訴記者,污染最重的時候,在山西省境內的黃河的支流涑水河上,一個沒有久經污水考驗的人,如果貿然把手伸進河裡,他的小臂當天就會脫掉一層皮。

在黃河,由於支流入口密集、工業集中;污染一直比幹流嚴重。1985 年「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評價了 3634 公裡支流,一類水一寸也沒有,2 類、3 類水質的河段僅占 25.1%,而劣於5類水的「毒水」河段竟占了45.6%。青海省的湟水,甘肅省的大黑河,山西省的汾河、涑水河,陝西的渭河、漭河,河南的沁河、金堤河,山東省的大汶河……評價河段幾乎全年都劣於 5 類水。這些支流,都已成為各地的排污溝。

從歷年的監評資料看,自80年代中期以來,黃河污染在可怕地逐年加劇。1985 年,黃河幹流有92.1% 的河段為 2 類、3 類水,均可作飲用水源,到 1998 年,2、3 類水河段減少了58.3%,而水質為 4 類至超5類河段達到66.7%。

80年代初期,黃河水污染主要發生在枯水季節,而進入90年代以後,豐水與枯水季節污染程度不相上下,豐水季節污染顯著加重,幹流的污染範圍從蘭州、包頭等老工業基地往中下游擴展,在老污染源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原來水質較好的潼關、石嘴山、花園口等河段,水質明顯惡化。

在寧夏,造紙企業被公認為污染大戶,據統計,每年排入黃河的工業廢水多達6007.2萬噸,占寧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52.1%,其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的年排放量約6.57萬噸,占寧夏排放總量的79%,污染「貢獻率」居各行業之首。氨氮同樣成為黃河不可小覷的殺手,氨氮來自哪裡?來自於農田施用的化肥和噴洒的農藥。「九五」期間,寧夏化肥、農藥使用量比「八五」期間分別增長了35.6%和 11.6%,這些農藥或化肥通過不同方式流入黃河,對黃河造成污染。據環保專家介紹,在寧夏境內,氨氮對黃河的污染,甚至大過工業廢水對黃河的污染。

有關資料表明,1998年,甘肅省239家企業排入黃河3.64 億噸廢水,其中55家重點污染源排放了1.2 億噸。

發源於甘肅的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她在上游就被重度污染。出甘肅後,流經陝西 18 個縣市,在為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省內中心城市補給水源的同時,接納了至少 3 億噸工業廢水,其中,COD 達 9.3 萬噸,鉻 21.2 萬噸,從而使渭河成為黃河污染最嚴重的支流之一。造成污染的「名副其實」的主力是造紙業。記者採訪了幾家造紙廠,包括渭南市規模最大的「雪龍」紙業有限公司,均沒有任何環保設施,製漿時產生的黑液,漂白時產生的白液,都全部直接排入渭河。

在工業污染居高不下的同時,沿黃生活污染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流域內的大城小鎮,竟然絕大多數都沒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目前,排放的約20億噸污水,僅有8.8% 經過處理,達標則只有可憐的 5.5%。

2003年5月,黃河干、支流總體評價達到Ⅲ類的斷面比例僅為31%,Ⅳ類、Ⅴ類斷面比例分別為14%和19%,劣Ⅴ類的斷面比例占36%。主要污染因子為高錳酸鹽指數、BOD5、氨氮和石油類等。

黃河的污染有多方面的原因。近幾年來,自然來水減少,自淨能力降低,最重要的還是人類活動的影響,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使黃河不堪重負。

參考資料: http://www.njhb.gov.cn/hbxj/other/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生命探索

人與環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