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憑箜篌引》

清風


【正見網2020年07月22日】

「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坤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是唐詩中描寫音樂的佳作,歷代的評價都很高,但都是站在常人的角度去評價的,認為其想像豐富,是一篇浪漫主義的佳作。以前讀的時候覺得寫得很神奇,現在修煉了,重新看這首詩,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這裡有兩個互動的人物,彈箜篌的李憑和聽箜篌的李賀,作為長安名噪一時的梨園弟子,「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所以聽過她彈曲子的人相當的多,但能夠寫出這樣作品的人卻只有李賀一個人。原因其實也簡單,這兩個人都是修煉到了相當層次的人,只有修煉到了那種高層次,才能夠彈奏出這樣的曲子,這和我們一般認為的「苦練」其實關係並不很大(當然基本的技巧和一定的練習還是必不可少的),幾乎是靠神助,而要能夠真正的領悟和欣賞這樣的曲子,修煉的層次也必須是同等的。這和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相遇差不多,鍾子期能夠聽懂俞伯牙彈的是什麼,這兩個人都是有功能的。李憑的曲子即使在那個時候一般的人也只能夠覺得聽起來很舒服,卻無法看到和領略李憑在彈奏的時候不同時空的景象,足見她的修煉層次之高。

「吳絲蜀桐張高秋」,秋夜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的精美的箜篌;「空白凝雲頹不流」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的確是如此,在另外的空間任何東西都是有生命的,雲也是如此;「江娥啼竹素女愁」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這不是什麼想像,是另外空間真實的景象,李賀用功能真真切切的看到了這一幕,後面的「芙蓉泣露香蘭笑」「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也是如此,「崑山玉碎鳳凰叫」則是寫的聽覺,常人的耳朵是聽不到「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的聲音的,而李賀卻可以用功能聽到;「夢入坤山教神嫗」其實就是元神離體後真實的進入了另外的空間,「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也都是真實的描寫,不是什麼想像,常人沒有功能看不到,也理解不了,就認為是想像了。

現在的實證科學在帶給人一定程度物質方便的同時也割裂了人和神的溝通,屏蔽了人對修煉的理解和正信,所以真的是很難很難看到事物的本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