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序言

紫穹


【正見網2020年11月08日】

關於完整版《幼學瓊林》

大家可能聽說過《幼學瓊林》,知道它是古代眾多啟蒙教材的佼佼者之一,有古代幼兒百科全書之美譽。沒錯,當時的人給予了它極高的評價,稱頌「讀了《幼學》走天下」。可見,中國文化的整體面貌,通過讀它,就可以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內容極為豐富而全面。也可稱其為古代文化的縮影。

因其文字朗朗上口,文筆優美,簡單易學,老少皆宜,今人讀它,無疑變成了了解古代文化的捷徑。成為通曉中華五千文明的入門書。但是今天我們讀到的《幼學瓊林》,大多為根據後人的理念,篩選出的微縮版本。無法體現它原本的面貌。為此我們拿出完整版的《幼學瓊林》,供大家一同誦讀,重新了解因中共建政,被強行斬斷的傳統教育的真實面貌。願海外掛羊頭賣狗肉的、對我們的先師聖人進行二次羞辱的所謂《孔子學院》,不會再次蒙蔽我們的後代子孫。

《幼學瓊林》原名《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關於編著者,一說是明末西昌程登吉(字允升)所編,另一說是明代宗時進士邱浚編寫。清乾隆年間鄒聖脈加以增補,更名為《幼學故事瓊林》,簡稱《幼學瓊林》。全書分為四卷,約33章。其內容上自天文神話,下至地理人文,旁及人倫制度、人物故事、治國之道,包羅萬象。因源自古人天人合一的龐大的宇宙觀,內涵宏大,神秘悠遠,加之文筆優雅,如行雲流水,令人慾罷不能。今天成年人讀來都會有瞬間被拔高素養,遠離粗俗,脫胎換骨,相見恨晚之感。傳統教育的層次之高,令人難以想像。

那麼,我們古代的孩子,或者說整體中華民族,過去接受的到底是怎樣的教育呢?跟現代教育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呢?如果不能清楚地明白古代教育的實質,就無法真正地讀懂中國古代的文化,就會陷於一個非常低的境界和狹隘的角度,或者說,非常低俗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文化,是根本看不到其真相的。

傳統教育實質:半神特質 重德勸善

那麼,中國傳統教育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讀過《三字經》的人,可能想到「人之初,性本善」這句開門見山的話,道出其勸善的本質,說白了整個教育,最明顯的就是在勸人向善重德。

但僅僅如此,還不足以顯露出中國古人深層玄奧的文化內涵;還不足以孕育出姜子牙、諸葛亮、袁天罡、劉伯溫等等這些可以改朝換代,運籌帷幄,預言歷史走向的通曉天地玄機的軍師。他們都是修道之人,既擁有非凡的智慧,又德行高尚。當然教育僅限於人的層面,也同樣不可能讓後人寫出《西遊記》、《紅樓夢》這樣的充滿修煉色彩和揭示人生天定,莫戀紅塵,快快醒悟的經典大作。《西遊記》講述唐僧西天取經,佛家修煉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紅樓夢》則寫盡寶玉經歷的人間繁華,不過是一場天界排演的大戲。下凡歷劫,善惡有報,紅塵皆為夢幻,最後悟道回歸天界的思想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些跟修行,跟神佛相關的思想必定來自從小的教育。可見傳統教育與儒釋道息息相關,儒家講仁義,道家講修道重德,佛家講修佛行善,三家文化各負其責,從人到神,層面不同,又彼此相關,形影不離。構成了典型的天人合一的半神文化。

這個文化特質,是我們的祖先黃帝領頭留下來的。我們原本就是炎黃子孫,黃帝才是始祖,並非西來的馬列。黃帝的歷史就是以帝王的身份在治國的過程中,悟道修道,留下治國、曆法、音樂、服飾等人文,最後乘龍回天的歷史。他本是一國之父,他身教百姓的,就是重德修道,最後返本歸真,修成真人,也就是修成神仙的修行文化。因此我們的先祖,把中國稱做神州,子孫後代,就是神的子民,文化最根本,來自神傳。是神傳文化,本就與修煉息息相關。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傳統教育的實質,那就是儒釋道交織而成的神傳文化,屬於半神半人的文化。

儒道本一家

即使是中國人常說的「道德」二字,也源自老子傳道留給弟子的《道德經》,中國勸善重德的教育,背後是深不可測的修煉文化。因此,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從來沒有離開過儒家的教育。就連儒家的群經之首,也是道家的《易經》。孔子本身就受教於老子,跟黃帝問道神仙廣成子一樣,他也幾次向老子求教,理出了道家在人這一層面做人的道理。

因此,我們的民族,幾千年來,因敬天信神,重德行善,相信善惡有報,非常的善良豁達。同時展現出驚人的智慧。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孩子在古代,從小就接受著這樣的教育,明白這一點,才能真正懂得古人重德勸善和智慧的來源,才能真正讀懂這部《幼學瓊林》以及其他的經典古籍。

以誦讀為主

為讓大家清楚地認識這一點,我們在下一期,直接進入《幼學瓊林》第四卷的「釋道鬼神」這一章,看看古代孩子,接受的到底是怎樣的教育。

形式上,我們以誦讀為主,輔助白話文翻譯,有必要時附加評註,供大家參考理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