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探秘(1):拈花微笑華首門

連理枝


【正見網2021年07月11日】

雞足山華首門

(一)華首門

雲南大理賓川縣,有座聞名遐邇的雞足山。雞足山主峰海拔3248米,突兀高聳,直入雲端,名天柱峰。天柱峰南側懸崖峭壁上,有座天然石門-------華首門。                       

華首門懸於天柱峰南側筆直刀削的峭壁上,上乘天柱峰頂,下臨萬丈深壑。華首門門高30米,寬16米,上部懸崖突出石門近2米,正中間有一道垂直而下的石縫,將石門分為兩扇。石縫上部懸巨石「大鎖」一把,將華首門牢牢鎖住,門楣、檐口、門鎖、門縫清晰可見。

華首門是雞足山最奇特、也是最神聖的地方,至今每天都有許多信眾在此跪拜、打坐、誦經,因為華首門是釋迦牟尼佛弟子大迦葉「守衣入定,待佛降生」的地方。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載:「迦葉承旨主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

佛教經書記載,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獻給釋迦牟尼佛一朵金色的婆羅花,請佛祖說法。佛祖端坐蓮台,拈花示眾不語,在場的眾人都默默無應,只有弟子大迦葉會心一笑,領會佛祖拈花深意。於是,佛祖將正法眼藏秘授於迦葉,同時還把衣缽傳給他,並囑迦葉:待未來佛彌勒下世傳法,把衣缽傳給彌勒。迦葉遵照佛祖旨意,待釋迦牟尼佛涅磐後,帶領五百羅漢整理好大藏佛經,來到雞足山,扣開華首門,守衣入定在裡面,靜靜的等待著未來佛彌勒下世降生。這就是佛教經書中有名的「拈花微笑,待佛降生」的典故。

華首門東側登山道旁有一大石,石面被凸起的白色紋絡線分割成片,紋絡領褶逼真,恰似僧人的袈裟,至今清晰可辨,令人驚嘆稱奇,故稱袈裟石。相傳這塊石頭就是迦葉來到雞足山,鋪開袈裟,誦經禪坐,一顯神力的地方,故大石上留下的是迦葉的袈裟印跡。明嘉慶年間李元陽在石上書刻「迦葉遺蹟」四字,現依稀可見。

雞足山為迦葉道場,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歷史上雞足山最鼎盛時期,有寺庵百座,僧人五千。雞足山最核心,也是最重要、最有名的佛寺有三座:位於半山處的祝聖寺;華首門下方的迦葉殿;位於雞足山之頂的金頂寺。歷史上雞足山最有影響的僧人,當屬明末清初高僧擔當和尚,和1840年出生、1959年辭世的現代僧人虛雲和尚。雞足山佛教歷經千年,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管僧人如何往來,雞足山的文化,始終圍繞「拈花微笑,待佛降生」主題而譜寫,並延續至今。因為雞足山是歷史的精心布局,雞足山是歷史啟迪今人開啟救生之門的鑰匙。

(二)「靈山一會」

進入雞足山,首先是山門牌坊------「靈山一會」。雞足山山門牌坊上所刻的「靈山一會」,就是指釋迦牟尼佛靈山會拈花示法。

釋迦牟尼佛涅磐前,留下的最重要的遺囑就是:等待未來佛彌勒下世傳佛法。佛教傳入中國,在中國奠定了佛文化;而佛教傳入中國最核心、最重要的,即是關於彌勒佛的文化。可以說兩千多年的佛教歷史,就是奠定彌勒佛下世傳法文化的歷史,這就是為甚麼釋迦牟尼佛把金襴衣交給弟子大迦葉,留下「拈花微笑,待佛降生」典故的原因所在。換句話說就是,佛教的歷史使命就是為未來彌勒佛下世傳法奠定文化,所以整個雞足山都是圍繞這一主題而布局。我們看祝聖寺。

(三)祝聖寺

從雞足山山門上行十幾公裡,就到達雞足山半山腰,這裡就是以祝聖寺為核心的佛寺密布之地。圍繞祝聖寺,有石鐘寺、牟尼庵、萬壽庵、佛塔寺、虛雲禪寺等寺院;圍繞祝聖寺的自然景觀主要有玉龍瀑布、空心樹等。

祝聖寺不但是雞足山最大的寺院,而且還被稱為雞足山「佛都」。既然祝聖寺被稱為「佛都」,那麼祝聖寺體現的就是佛教最核心-------「祝聖」:祝賀彌勒佛下世傳法。祝聖寺也叫迎祥寺、缽盂庵。迎祥意同祝聖,指迎接、祝賀彌勒佛下世;缽盂,即衣缽,釋迦牟尼佛留給大迦葉的金襤衣,同樣代表的是彌勒佛下世傳法。就是說祝聖寺的主題是:祝賀、迎接未來佛彌勒下世。我們再看祝聖寺建築布局。

進入祝聖寺大門,迎門的前殿叫天王殿,門額書「祝聖寺」,殿內供笑口常開彌勒佛坐像。供奉彌勒佛的殿叫天王殿,就是說彌勒即天王,天王就不是一般的生命,這是寓意彌勒佛來的層次極高。穿過前殿,後殿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坐像,兩側分列迦葉、阿難弟子像。這一造像布局的涵義是:中間釋迦牟尼佛代表佛教;迦葉代表佛教奠定的文化:「待佛降生」;而阿難則是釋義:彌勒佛是在世間大難之時、末法末劫時下世。這是祝聖寺大雄寶殿的布局涵義。

從祝聖寺建築布局可以看出,前殿為彌勒佛殿,後殿為代表佛教的大雄寶殿,這一前一後的建築布局釋義:佛教奠定的是等待未來彌勒佛下世傳法的文化。其實祝聖寺的這一建築布局,也是所有佛教寺院建築經典的形制布局。

圍繞祝聖寺:

石種寺、萬壽寺,是從時間角度體現彌勒佛下世-------從釋迦牟尼佛時代開始,未來佛彌勒要歷經千年下世,因為「石鐘」、「萬壽」均釋義較長的歷史時間;

牟尼庵體現「牟尼」之意:牟求修行(「尼」)-------彌勒佛下世時,修煉彌勒佛傳的法即為「牟尼」,這是釋迦牟尼佛對後世佛教弟子的忠告。

佛塔寺之塔,指的是雞足山頂的楞嚴塔;

虛雲禪寺、玉龍瀑布、空心樹等,都有特定的內涵寓意,後述。

(四)迦葉殿

迦葉殿位於華首門下方。迦葉殿也叫袈裟殿,與華首門、袈裟石,共同體現雞足山的主題--------大迦葉「守衣入定,待佛降生」。

迦葉殿為三重殿:

前殿為彌勒佛殿:排在前面的彌勒佛造像,體現佛教宗旨-------等待未來佛彌勒下世。

中殿為千手觀音殿:千手即代表手印。手印是佛的語言,打手印就是佛講法。彌勒殿後布局千手觀音像,這是體現彌勒佛下世的目的:傳佛法;救度世人,因為觀音代表救苦救難。

後殿為迦葉殿:迦葉殿旁立有原殿址出土的「泰山石敢當」石碑(此殿為新建),殿內供香樟木雕刻的迦葉禪坐雕像。大迦葉的使命就是:「守衣入定,待佛降生」,迦葉殿刻的即是擔當和尚書寫的楹聯:上聯「拈花一笑,衣缽繼承」;下聯「守衣入定,待佛降生」。

迦葉殿山門,還刻有詩、書、畫「三絕」高僧擔當書寫的楹聯:「同見缽羅花開,阿誰解欽光微笑;幸有金襴衣在,何時無彌勒下生」。欽光即迦葉。高僧擔當的這句楹聯,不但寫出了「拈花微笑」的歷史典故,更是道出了「雞足山」山名的天機-----「何時無彌勒下生」:彌勒佛下世的時間即「歷史的今天」。

因為「歷史的今天」中國版圖呈雞形:雲南為雞形版圖雞足之位。那麼體現彌勒佛下世的山命名為雞足山,與歷史今天中國版圖呈雞形形成了歷史的對應、吻合,即:彌勒佛下世應在雞形版圖的中國,也就是「歷史的今天」。

雞足山位於大理州賓川縣:賓川之「賓」,即是指迦葉由印度來到中國,故為賓。

迦葉入定的是華首門:「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為華夏民族,朝代歷史始於夏;而「歷史的今天」,無論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大陸都是「華」,華夏之華。所以華首門之華,是指「歷史的今天」。「首」-------雞首,雞形版圖之首:中國東北。

所以,「何時無彌勒下生」?那就是說「歷史的今天」彌勒佛下世,歷史走完了等待彌勒佛下世的時間。彌勒佛出生在哪裡?「華首」:歷史的今天雞形版圖之雞首------中國東北。

歷史的今天不但是華夏之「華」;而且歷史的今天還是明,是雞形版圖東方之雞釋義的「明」------真相大明,「拈花微笑,待佛降生」之謎明,因為世界東方之雞代表的是黎明白天的到來。這就是雞足山華首門的命名涵義,這就是華首門、迦葉殿隱藏的歷史天機。

(五)金頂寺

金頂寺位於雞足山最高峰天柱峰之巔。金頂寺前殿為彌勒佛殿,供奉笑口常開彌勒佛坐像;彌勒佛殿後是千手觀音貼金殿,千手觀音殿緊俟楞嚴塔;再後是大雄寶殿,殿內高懸「法輪常轉」、「正法久住」額匾。同祝聖寺的布局一樣,金頂寺彌勒殿、大雄寶殿,無疑體現的是佛教宗旨:等待彌勒佛下世傳法。那麼為甚麼彌勒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布局楞嚴塔?

楞嚴塔為四方形塔,十三層,白色。之所以命名楞嚴塔,據說是因為建塔時在此地挖出了一本完整的《楞嚴經》。《楞嚴經》也叫《大佛頂經》,是佛教經書中的一部重要典籍,該經書主要內容記述的是關於末法時期的種種現象。《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也就是說《楞嚴經》代表佛教的末法時代。既然「雞足山」命名釋義的時代是「歷史的今天」,雞足山之巔布局的又是代表佛教末法的楞嚴塔,那麼無疑「歷史的今天」就是末法時代。釋迦牟尼佛說,末法時由未來佛彌勒下世傳佛法。所以雞足山金頂寺的布局告訴我們:「歷史的今天」是末法時代,此時彌勒佛下世傳佛法。

在金頂寺,佛教末法體現在哪裡?說佛教末法,是指末法時期佛教不能度人了,人在其中不能再修成圓滿。所以我們看到,「楞」部首示意「木四方」:樹木本來是圓的,而「木四方」即是指不圓,如果我們把「木」理解為代表佛教,那麼楞嚴經的「楞」就是寓意佛教末法時期不能修圓滿。而楞嚴的「嚴」呢?這是指佛教累積到今天的一百多條戒律。釋迦牟尼佛傳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戒」為首,持戒才能修成圓滿,所以釋迦牟尼佛只能領著弟子出家,並且親自製定了十幾條戒律。但是佛教走到今天:當和尚挎著女人招搖過市的時候;當寺院主持成為上市公司董事的時候;當佛教「與時俱進」、高舉黨旗向無神論中共表忠心、把馬克思視為主的時候;當僧人按處級、科級拿工資的時候,佛教變成了什麼?佛教還有多少「戒」?還有多「嚴」?這不就是佛教走到了末法、法滅時代了嗎?

祝聖寺附近有棵空心樹,樹齡1700多年,樹高18米,基徑4.5米,中空內徑2,7米,內高3.5米。此樹因如正僧人曾在洞內修行40年而出名。其實在雞足山,沿登山道旁,會看到許多有空洞的古樹。就像典型的泰山石,都有白色的陰陽線一樣,雞足山樹基有空洞,也已經成為雞足山古樹的獨特特徵。其實空心樹象徵體現的是佛教走入了末法、法滅時代,就像「楞」的內涵寓意,如果把佛教比喻為一棵古樹,那麼樹成空心,也就是寓意佛教空有一百多條戒律,已經無法再修。因為佛教是持「戒」修行,當佛教連戒律都丟掉的時候,那今天的佛教不就是一棵空心樹嗎?

就是說無論「楞」字示意的「木四方」,還是空心樹釋義的佛教空心法滅,都是從不同角度闡釋:歷史的今天,佛教已經走入了末法。雞足山金頂寺表現佛教末法的同時,另一面的體現正是:此時彌勒佛下世傳佛法,因為未來佛彌勒是在末法時下世傳法。而且「天柱峰」、「金頂寺」命名告訴我們:未來佛彌勒傳的是最高的佛法,因為「天柱」釋義通天之柱。「金頂」就是釋義最高的佛法,因為「金」代表佛法,佛法金剛;「頂」就是最高。所以天柱峰金頂寺闡釋的主題就是:歷史的今天,佛教走入了末法法滅時代;此時未來佛彌勒下世傳最高的佛法。

楞嚴塔為四方形塔;對應雞足山天柱峰頂東南西北四大景觀。天柱峰頂四大景觀是:東觀日出,南望祥雲,西攬蒼山洱海,北眺麗江玉龍雪山,簡稱日、雲、海、雪。其實雞足山四大奇觀,即是闡釋彌勒佛下世傳法的主題。

東觀日出:日出即明,即白天,呼應「雞足山」命名體現的雞形版圖,因為雞代表黎明白天的到來。中國位於世界東方太陽升起之地,雞象徵黎明白天的到來,那麼當中國版圖呈雞形的時候,與雞足山命名就形成了歷史的吻合對應-------彌勒佛下世傳法明。金頂寺楞嚴塔為白色,對應大理白族。白族人說白話,內涵寓意是:彌勒佛下世用白話傳佛法。

南望祥云:雞足山所在的賓川縣南為大理祥雲縣,再南為大理彌渡縣。祥雲呼應祝聖寺另名迎祥寺,指彌勒佛下世;「彌渡」釋義彌勒佛傳法救度。所以雞足山南望祥雲,也就是體現迎彌勒佛下世救度之意。

西攬蒼山洱海:蒼山、蒼天,雞足山主峰為天柱峰,天柱連天------雞足山表現彌勒佛下世傳最高的佛法,彌勒佛下世傳的最高佛法體現在蒼山,這是天柱峰和蒼山的內在連繫。洱海,象海一樣多的耳朵,釋義:眾人應聞聽蒼天之理-----最高的佛法:彌勒佛傳的法。這是在天柱峰西攬蒼山洱海的內涵寓意。

北眺玉龍雪山:呼應祝聖寺玉龍瀑布,以玉龍代指中國,就是說彌勒佛在龍文化的中國下世傳法,因為華夏圖騰崇拜是龍,中國是龍文化。

也就是說,雞足山楞嚴塔象徵的是彌勒佛下世傳最高佛法。

通過對雞足山的解讀,我們看到佛教奠定的是未來佛彌勒、末法末劫下世傳最高佛法的文化。「歷史的今天」,就是彌勒佛下世傳法之時;雞形版圖中國,就是彌勒佛下世傳法之地。彌勒佛下世的具體位置即雞形版圖之「華首」------中國東北。而且雞足山天柱峰體現的「天柱」,和蒼山體現的蒼天,其內在連繫又釋義:天柱連蒼天,彌勒佛傳的最高佛法體現在蒼山洱海,體現在大理,就是說蒼山洱海的主題,就是展現彌勒佛下世傳的最高佛法。請看下篇《千年尋找三塔明》。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