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最幽:題破山寺後禪院

纖纖


【正見網2021年09月13日】

古代詩人喜歡遊歷,寺院是最常去的地方。因此古人寫寺院的詩詞很多,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所展現出來的境界,有他非常獨特的地方。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廣,與他的寫作方式有關。有人寫詩喜歡用典故,聽起來有些空洞。這首詩則不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起句非常簡單的敘事方式,早晨我去遊覽古寺,剛升起的太陽照在高高的山林上。句句樸實無華,卻朗朗上口。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僧人們打禪的地方,要通過一段曲折的小路,在深深的花木之中。一個「幽」字,使得禪房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又有「曲徑」修辭,更顯打禪修行的不易曲折。而「花木」又有山林之意,有些隱居隱士的味道。

向來修行的事情,都是很難言傳的。古人才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陶淵明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說法。「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寥寥兩句,就把那種修行中不可言傳的境界表達出來,真有鬼斧神工之秒。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後四句,以動來表現靜。山中的樹在微風下,葉子會晃動。這種晃動使得透過來的光一閃一閃的。小鳥為此活躍;深潭的影子一動不動,瞬間將內心的雜念洗滌一空;除了鐘磬之音,一切都消音了。特指心中只有修行的一念,這在修煉界是一種入定的感覺。

在修煉界,最難形容的就是入定。在定中什麼也沒有,又怎麼去形容呢?常建用後四句,靜描繪出一種美妙祥和的入定境界,妙不可言,卻被常建描繪出來。

這首詩是一首修道詩,將美妙的境界描繪的惟妙惟肖。全詩不用典故,看上去是簡單的對寺院環境的描繪。思路非常清晰明確。前兩句寫入寺院,三四句通過描寫禪房,引著人慢慢的入定。後四句通過簡單的描寫,動靜結合,給我們展現出一種入定的美妙。

此詩之妙,在於將別人看起來虛無縹緲的修行入定,一覽無餘的展現出來。歷來的修行詩中是非常罕見的。

大千世界紛紛擾擾,此處卻是修行的最好去處,堪比修煉界的世外桃源。或許對那些喜歡修行的人來講,真的是一個好去處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