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士


【正見網2022年10月31日】

孝這個字,如果拿到西方去說,簡直翻了天了。即便是在中國,也是變成了一種有爭議的。這不是今天開始的。胡適是近代有名的思想家,他寫給兒子一封信,廣為流傳。其中對孝的表述,也是不顧大體,實在是愚蠢透頂了。

孝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幼時要聽從父母的,稍懂事時要知道體恤父母,不要讓父母擔心,長大後要關心父母,等父母老了要照顧父母,給父母養老送終等。

西方人,不談孝,孩子撫養到成年,就獨立了,像鳥雀禽獸一樣,遠走高飛,離開了父母。父母也不需要對成年的孩子,盡什麼必需的義務,孩子也不需對父母養老送終。無論是不是送終,繼承遺產卻當仁不讓。當然,這是普遍的大眾的認識,並不是絕對的。女王要死了,她的子女,後代,萬裡迢迢,都回到她的身邊,送她最後一程。西方的貴族,名人達士,也還有講究這些天倫的一面的。

基督徒不講孝,不是針對基督教,但是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最典型的代表。大多數西方人,信奉的是基督教,即便是不相信基督的,也深深的受到基督文化的薰陶和影響。

基督徒,喜歡宣揚,博愛,仁愛,感恩,捐贈。到教堂裡,要是不捐贈點,牧師們也要做專門的思想工作。有錢不捐?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上帝,不知感恩?可是上帝什麼沒有?上帝要錢干什麼呢?

基督徒宣揚,博愛,感恩,沒有錯。對待別人,要講究仁義,要善待別人,不能自私自利,這是上天對人最基本的要求。上天對人是有要求的,人所依賴的一切生存環境,都是上天賜予的。上天與人是有約定的。上天賜予人,是讓人遵從誓約,做好人。做個好人,也是對上天的感恩,從而得到幸福和榮譽。

做個好人,知恩圖報,是最基本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能有點誇張,很多時候,並不具備湧泉的條件。

可是知恩圖報的人,怎麼能不孝呢?

人在初生的時候,初生兒是極其脆弱的,四肢和身體,都不能自由活動,連飲食都不能自顧,也很難適應複雜多變的天氣。父母,一點一滴的餵養,是非常辛苦,非常艱難的。把孩子們撫養成人,父母的付出是很多的。很多人,長大了,就忘記了父母撫養自己的艱辛。

不僅僅是生存方面,幼兒是一片空白來到這個世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沒有經驗,哪裡知道禮儀,風俗,優雅得體,都要一點一滴的教育;思想上,知識上,也要一點點的開導。

以前呢,社會簡單,孩子有的吃喝,就可以長大。普通的孩子,不需要多少生活的經驗。尤其是西方,早期的文明,都被大洪水毀滅了,大家都是從一片空白中開始,也沒有什麼繼承,社會簡單,生活也簡單,人的思想也簡單。東方的社會,從一開始就非常的智慧,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複雜的社會,養育孩子就不僅僅是吃喝的問題了,還要教會很多風俗,習慣,經驗,知識,思想。

今天,各個學科的知識有多少?雖然由社會來完成這些的基本教育,可是這些對於人的一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家庭教育,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人心帷危,道心帷微」。「知人知面不知心」。隨著社會越來越複雜,分工越來越細,矛盾也越來越激烈,道德也越來越敗壞。今天的社會,黃賭毒到處招搖過市,有的國家都合法化了,冠冕堂皇的開門做生意。處處存在著風險,一不小心,就落入不良習俗的圈套,整個人生都可能毀了。人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艱難,容不得有所閃失。雖然說一般的西方的孩子成年後,就獨立生活了。可是,在複雜的社會裡,成年後,依然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作為過來人的經驗指導。

要是想在人生中,取得一些成就,更是舉步維艱,不得不處處小心。即便是西方,孩子成年後,父母就真的一點都不關心孩子,不提供幫助?西方那麼多的貴族富甲,所謂的成功人士,有多少是真的僅僅靠自身的努力而成功,沒有依靠父母家族的資源?

一般來講,一個人,最大的收益,就是來自父母,父母不僅僅給了生命,還精心的撫養教育,有人說母愛是天下最善良的。最了解自己的也是父母,最真誠關心自己的也是父母。血脈是割不斷的情緣,現代科學已經發現,祖宗十八代的遺傳因素非常關鍵,有些病,還需要親緣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夠治療。在西方人出現了嚴重混血雜種的年代,完全的純種顯得彌足的珍貴和高貴。

有些事沒有經歷過,也許不懂。尤其是年輕人,思想簡單,閱歷很少,年輕人身體好,有的吃有的喝,整天就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很難顧及別人,不知道人生無常。有句話「養兒方知父母恩」。

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父母的付出是極大的。父母為子女付出那麼多,父母老了,就不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嗎?很多人養貓養狗,當成寵物,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動物對你能有多大的恩情呢?能超過了父母的給予?

很多人把贍養父母當成負擔,把自己應該盡的責任推卸給別人,推卸給社會,把老病死的過程看得太簡單了,忘記了自己也會老。

人是會生老病死的。父母也會生病,也會逐漸的衰老,以致死亡。在生病,尤其是重病,以致要死亡的過程是極其痛苦的。沒有經歷過的,會想當然的認為,不就是病嗎?病了上醫院。上醫院有那麼容易嗎?路有多遠怎麼去?即便到了醫院,排隊,掛號,就診,繳費,拖著一個病怏怏的身體,需要辦理一大堆的手續,有時挪動一步都費勁的不得了,沒有別人幫助是很困難的。有些病,是長時間臥床不起的。屎尿不禁,也在床上。可是人是清醒的,什麼都知道,就是動不了。也許是一輩子乾淨整齊,優雅自尊的老人,要知道,那時候,是多麼痛苦吧?雖說臥床,幾分鐘不動一下,就會全身疼痛,沒有人幫忙,怎麼翻身?臥床時間長了,肉都爛了。作為曾經蒙受無限恩寵的子女,難道不感同身受嗎?就不應該來提供幫助嗎?

如果胡適臥床幾個月,估計就寫不出來那封信了。即便胡適自認為不需要子女養老,又怎麼能讓子女不感恩呢?又怎麼能斷絕子女感恩的教育呢?感恩不需要傳承嗎?

雖然西方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養老院等等社會的福利,護工的素質普遍也很高,但是近些年,也出現了很多的醫療養老問題。有一些國家,醫療養老也不是免費的,付出的代價,花費的費用也是很高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有些醫療養老,也是要分等級服務的。也是一般民眾享受不起的。

護工的素質再高,最了解父母的不還是自己的孩子嗎?最讓父母安心,舒服的還是孩子,是吧?誰能與父母心靈相通呢?誰能聽得懂那最後的喃喃之語,看得懂那迫切的期盼的眼神呢?很多西方老人,在孤獨和絕望中,走完了一生,在她們最痛苦,最孤獨,最絕望的時刻,她們最思念的是誰?一輩子盡心盡力的撫養了很多子女成人,最後在孤獨寂寞中老去,沒有親人,沒有朋友。這是現實吧。多少年來,多少西方人這樣的走了?此時如果知道東方的養老模式,應該不僅僅是羨慕吧。

等孩子們也老了,也經歷了這種苦楚,終於明白了,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社會風氣已經形成了,都變成社會常規,甚至成了法律制度,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此無奈的走完了生命的歷程。中國普通人的天倫之樂,安享晚年,就顯得彌足的珍貴。

孝不僅僅是養老問題。孝還涉及到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經濟,文化,思想,社會等諸多方面。

「兒行千裡母擔憂,父行萬裡子不愁」。深刻的描述了,父母和子女的不同的心態。而在西方國家,子不愁已經成必然。母擔憂則是父母的自作多情了,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父母在,不遠遊」,奠定了濃厚的鄉土情懷。中國人宗族譜系完整,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以前啊,沒有現代工業,男人的勞動強度那是相當的大,往往竭盡全力,精疲力竭,哪有心思,甜言蜜語啊。男人木訥,東西方都差不多。沒有煤氣,沒有洗衣機,縫紉機,電話,家務活也有非常多的工作量,紡紗織布,縫補刺繡,整個家庭的砍柴做飯打掃漿洗,既是日常活,也是技術活。中國的飲食多豐富啊?五行相生相剋,各種飲食如何搭配,很複雜的。各種風俗習慣也多。以前結婚年齡小,小夫妻哪有那麼多的經驗啊?和父母同住,和祖居家族同村,有數不盡的好處。剛穿上幾天蒙襠褲的一對小屁孩,怎麼和經驗豐富的公婆,民主平等?不孝如何相處?

「安居樂業,民風淳樸」,民心穩定,必然社會穩定。因此也成為了治世的最優標準。現代社會造成的,背井離鄉,見異思遷,隨地可見的跳槽破產,只有利益,沒有忠信,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慘重了。

儒家思想很看重孝,儒家思想被現代人嘲諷,其實,儒家思想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歷經千年而不衰。即便是今天,儒家思想還在處處閃現光芒。社會穩定,才會一代代的積累,才會繁榮昌盛,才會增加社會的幸福感啊。

有的東方的企業,招聘重要的崗位的時候,孝是個重要的指標,不孝的人是不能聘任的。理由也很簡單,世人誰比父母給他的恩情還大呢?老闆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恩情給他的。員工不懂得感恩父母,那麼背叛老闆,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又怎麼能擔任重要的崗位呢?交朋友,合夥做生意也是,經常看,對方孝不孝。

孝是最基本的感恩,也是為人子的最基本的仁義,是社會承前啟後,有序繁榮的最重要的一環。背棄孝的社會,必然成為,為利益傾扎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