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1月22日】
【原文】
姜太公有《六韜》,黃石公有《三略》。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毛遂譏眾,碌碌無奇。
【注釋】
六韜:兵書,相傳為姜太公所著。有《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六篇。以文略取勝為上,武力為下。
三略:兵書,相傳亦為姜太公所著,漢代黃石公加以完善,傳與張良。分上略、中略、下略3部分。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站在王者治國用兵的角度,專論戰略的兵書,該書尤重政略,揭示出了治國方略、用兵韜略的重要規律,核心在以德服人,以民為本。列為「武經」之一,備受後世推崇。
唐朝傳入日本。現代運用於商戰最具經典的是其八個字:「為國之道,恃賢與民。」賢,講重用賢能的人才;民,指以民為本,關懷民生,急民所需。
【譯文】
姜太公著有《六韜》,黃石公編寫《三略》。韓信領兵打仗,兵是越多越好;毛遂助平原君說服楚王,立下大功之後,便譏諷其他一同前去的人碌碌無奇。
【點評】
不管是《六韜》,還是《三略》,雖為用兵之法,卻以文略為上,武力為下,不得已才運用武力直接在戰場征服。即使武力征服,目的也是以武止戰,不背正義,最終給天下一個和平。而非好戰欺壓為能。因此,用兵屬於治國要政,德治為綱,民心為本。這是古代經典兵書共同的核心思想。
而在用兵打仗的實際操作上,境界最高的,莫過於被譽為兵仙的韓信,他一人就在歷史上演繹了王侯將相的全部內涵,也就是說他是具有為王素質的將帥。是一個完全領略了姜太公軍事要領,能站在王者角度將戰略戰術運用到爐火純青境界的軍事家。
下面關於他的故事,便很好的證實,相對精彩的戰役戰術,更重要的是眼界的高低,也就是道德境界、個人修養帶來的根本見識的高低,這才是人與人層次的差別,人生格局大小不同的關鍵。
【故事】韓信拜將 方顯王佐之才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後人奉為「兵仙」。以舉世無雙的用兵才能留下了無數著名的典故。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他出陳倉、定三秦,直至垓下全殲項羽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爭。如戰神天降。但他教給漢王劉邦最經典的戰略思想,卻只有兩個字。
蕭何追韓信 拜為大將軍
秦朝末年,韓信投楚滅秦,但得不到項羽賞識,才於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入蜀之時,離楚歸漢。即使如此,也不過任命他做管理倉庫或糧餉的小官。雖然丞相蕭何非常賞識他的才能,但多次舉薦劉邦也不在意,這才有了韓信逃離漢營,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韓信拜為劉邦的大將前,劉邦面對強大的項羽,處處被動,屢屢受辱,一次,劉邦領軍從長安到達南鄭,竟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覺得劉邦也不會賞識自己,於是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連夜追趕韓信。劉邦又驚又怒,還以為蕭何也背棄自己逃跑了。
兩天後,蕭何回來了,劉邦責罵他為何逃跑,蕭何道出原委:「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得知他追回的是職位低微的韓信,非常吃驚:「將領跑掉的有好幾十個,你都沒有去追;倒去追韓信,你這不是撒謊嗎。」 蕭何說:「那些將領平凡易得,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天下無雙的國士。大王假如只想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如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商量大計的人了。」
劉邦這才開始重視。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終於決定採用最隆重的設壇拜將的儀式將韓信封為大將軍。
韓信平天下的經典戰略
韓信拜將後,劉邦便急迫地試探韓信是否真有王佐之才,詢問道:「丞相多次提起將軍,將軍有什麼計策能教給寡人呢?」 韓信反問劉邦:「現在同您爭天下的,難道不是項王嗎?」「是的。」韓信再問:「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王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自認不如項羽。
韓信再拜,繼續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
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能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
凡是項王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到殘殺破壞,天下很多人都怨恨他,百姓不親近依附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霸主,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弱!
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服從!
況且三秦的君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子弟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到了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活下來,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這時項羽以軍威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
您入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特別高興,自悔得到韓信太晚了。從此聽從韓信的謀劃,獲得了天下,建立了西漢。
可見,韓信部署天下的戰略,其核心,就是仁義二字。項羽勇猛強悍,看似無人能敵,但對功臣不賞,對百姓不仁,對諸侯違約,只顧自家親信。最後民心盡失。劉邦以弱勝強,不過聽從了韓信的話,雖然劉邦也並非真心,得到天下後大殺功臣,韓信因此喪命。但他終究因信義的行為而得到的天下,證實用兵以德為本的思想,是萬古不變的真理,是古代兵書的根本要義。(事據《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