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廣播(音頻):少年時空37:五月初五話「端午」

編輯:靜竹 播音:純子


【正見網2023年06月22日】

正見廣播(音頻):少年時空37:五月初五話「端午」(MP3)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link As...)。

正見廣播(音頻):少年時空37:五月初五話「端午」

編輯:靜竹
主播:純子

少年朋友好,我是純子姐姐。時光如梭,轉眼間又到了我們中華傳統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在今天的節目中,純子姐姐想跟少年朋友好好聊聊「端午節」這個話題。

「端午節」與過大年、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們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中國以及中國周邊漢字文化圈的其它各國中也廣泛流行。然而,少年朋友,你可知道?「端午節」其實並不只是我們普遍知道的那樣,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麼簡單。因為,它不但涵蓋了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原始信仰、星象文化、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哲學,還蘊含著深邃豐厚的中華神傳文化的內涵。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叫「初五」。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稱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節」也稱為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其實比屈原更早,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但千百年來,因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廣泛深入人心的緣故,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從而占據了「端午節」來源的主流地位。其實「端午節」是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的,主要在南方吳越一帶(現今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流傳,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選擇在端午這一天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也就是說「端午節」其實是古代先人拜祭龍祖的節日。

「端午節」除了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女兒節、地臘、詩人節等等別名外,它還叫做「天中節」和「龍日」。叫「天中節」是因為黃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的一天,故得此名。在《幼學瓊林》——〈歲時〉中特別提到了「五月五日,序號天中」。

那為甚麼還叫「龍日」呢?說到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因為這其中牽扯到了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星象學說。在中國古代,星象學家把整個宇宙天空看成是一個巨大的天球,把人從地球這個視角看到的太陽在天球上運動的軌跡,也就是說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形成的軌道在天球的投影線路,稱為「黃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黃曆」就是根據「黃道」的運行軌跡編撰形成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黃道吉日」就是這樣演算出來的。

為了觀測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狀況,古代星象學家將「黃道」和赤道附近區域的星星,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劃分為四個宮,每個宮包含七個星宿,然後將這七個星宿連綴形成的動物形像,再分別與青、紅、白、黑四種顏色相匹配後,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二十八星宿: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和北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的說法就緣於此。

少年朋友,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在世界的東方,而東方的7個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連起來後,組成的星象形像是一個完整的龍形,因東方又代表著青色,也就是蒼色,所以東青龍也稱作「蒼龍七宿」。我們中華民族被稱為「龍的傳人」或許也是由此而來。

仲夏端午日,龍星升到了正南中天高位,既「得中」又「得正」,是龍飛天的日子,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說:「飛龍在天」。所以人們又把「端午節」這一天也叫作「龍日」。

龍在古人看來,雖然肉眼難見卻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在古代道家文化中,龍既是真實的物種,又可代表跟他同性質的一切事物。比如人們到了端午,就會知道飛龍在天,此時龍代表一切陽剛性質的事物。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對應到地球和人,就會知道此時地球陽氣如午日中天,非常盛大。而當地球的陽氣升騰到最高位置時,也會像龍一樣,很快形成降雨,使龍陽之氣降下來漸漸潛入地下,形成水火陰陽的交濟,生生不息。所以在「端午節」前後會有降雨,民間也有漲「端午水」一說。

當陽氣升騰到中天之時,人體也會順天氣的氣象的變化而進行感應調整。跟天熱自動降雨原理一樣,當人體龍陽之氣隨著天陽之氣上升到體表時,人就會出汗自動調節體溫。所以傳統中醫說夏季要養陽,就是要隨著自然界陽氣的盛大,讓人體出汗,以調節陰陽平衡,使得人體小宇宙與天象同步。

然而,當地球的陽氣上升到最頂點之時,也意味著地下陽氣不足。據《禮記·月令》記述,五月為陽氣最盛之月,同時,陽到極處必轉陰,所以陰氣也會於此月開始滋生。也就是說五月初五雖然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但陰陽交侵之下,陰惡也會從此而生,蜈蚣、蠍子、壁虎、蜘蛛、毒蛇等五毒都會感應而出,地上的濕熱之毒邪也會開始泛濫。對應到人體,人的腹部腸胃等功能會因陽氣達表,腹中陽氣不足而濕氣重,此時外邊的濕熱之毒邪也非常容易侵犯人體腸胃,從而引發瘟疫流行。所以五月初五又被古人視為「惡日」。 

為了避邪除惡消除瘟疫的隱患。所以每年「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插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菖蒲酒,掛香袋、戴香包、采百藥等眾多方式來避疫驅邪。同時也會利用糯米、紅豆健脾祛濕的作用和綠豆粽葉清熱祛毒的功效包粽子,從飲食上健脾祛濕,清心散熱。就連「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也是在利用這種活動的方式,一方面展現人要象龍一樣矯健奔放,充滿陽剛之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通過與水的互動達到陰陽平衡。而且酷暑中,水上運動也不易中暑,可謂是最養生又最適合端午節氣的運動形式。如今此項運動結合對屈原的紀念,已形成了新的文化內涵。

親愛的少年朋友,聽到這兒,你是不是發現,流傳了2000多年的「端午節」習俗,與整個天象變化可說是絲絲相扣、相輔相成。其中不但充滿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還處處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對「天人合一」理念的推崇和信服。是啊,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通過無數次的實踐和磨礪,我們的祖先早就發現了,人類要想獲得上天的護佑,就只有順應天意而行。那麼要如何看懂天意呢?中國有句俗話:「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明善惡」。

縱觀中國歷史和近年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天災人禍,我們就不難發現當今天象變化下,所展現出來的天意。2002年,在貴州省平塘縣掌布鄉,發現了距今約2.7億歲的「藏字石」,五百年前崩裂的巨石斷面內,驚現了六個排列整齊的大字「中國共產黨亡」,其中那個「亡」字特別的大。經多方證實,這「藏字石」上沒有發現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乃天然形成,堪稱世界奇觀。這塊「藏字石」的發現,其實早就在向世人展現「天滅中共」的天意。如今在大紀元退黨網站公開發表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聲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四億一千四百多萬,在香港、美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區和國家的大遊行中,「法輪大法好」、「世界需要真善忍」 和「三退保平安」等橫幅的反覆出現,也是在不停的向世人揭示:回歸善良本性,與中共邪黨徹底決裂,就是民心所向,天意所指。

所以,明白真相,相信「法輪大法好」,選擇「三退」的人,就是順應天意,就能得到神佛賜予的福報;拒絕真相,繼續追隨中共邪黨迫害法輪功的人,就是在逆天意而行,就會遭到惡報被徹底銷毀、灰飛煙滅,成為中共滅亡的殉葬品。

節目的最後,純子姐姐給少年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幸福端午》,希望少年朋友能明白真相,像歌中所唱的那樣,因為誠心敬大法,從而遠離災禍,得到神佛的護佑。

兒歌:幸福端午

作詞:童欣
作曲:伍新
編曲:如初
演唱:純子

爺爺采菖蒲,奶奶剪五毒。
姥姥系彩線,姥爺點額虎。
爸爸鍾馗懸,媽媽粽子煮。
姐姐荷包縫,哥哥龍舟渡。
弟弟鹹蛋立,妹妹百草數。
老師講屈原,學生誦詩賦。
有心大法敬,無災神佛護。
艾草散清香,百姓樂端午。

少年朋友,今天的《正見廣播--少年時空》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見證專欄